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8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3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随访资料完整的45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腺癌33例(73.3%)为主要的病理类型。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上腹部不适、黄疸、消化道出血等。胃十二指肠镜、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十二指肠低张造影、超声内镜、CT及B超确诊率分别为91.1%(41/45),93.3%(42/45),82.2%(37/45),75.6%(34/45),68.9%(31/45)及26.7%(12/45)。本组45例均行开腹手术,包括根治性手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6例;姑息性手术,胃肠吻合术2例、肿瘤局部切除术5例、短路手术2例。根治术和姑息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46.7%和4.4%,两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全组45例患者的预后因素进行Cox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手术方式、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节转移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胃十二指肠镜、ERCP以及十二指肠低张造影等联合检查可提高诊断率;根治性手术远期疗效较好;淋巴结转移和局部侵犯是肿瘤预后不良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2.
蜘蛛丝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蜘蛛丝蛋白分子高度重复的一级结构、特殊的溶解特性和分子折叠行为以及具有形成非凡力学特性丝纤维的能力而引人注目。本文从蛛丝蛋白基因、天然蛛丝形成过程、蛛丝蛋白的基因工程生产及蛛丝蛋白的应用前景等几个方面着重介绍了近20年来对蛛丝蛋白的研究进展。围绕蛛丝蛋白展开的研究将有助于揭示蛋白质一级结构、蛋白质分子折叠与蛋白质大分子特性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63.
针对生物威胁的现场处置工作,建立气溶胶芽胞表面滞留抗力的智能预测模型,以准确预测环境表面芽胞污染状况,为大规模的现场洗消任务提供重要依据,有利于实现及时反应、恰当反应和准确防护的目标。以枯草杆菌芽胞为试验菌,在气溶胶实验室进行芽胞的环境因素暴露及活力测定,以模拟环境中芽胞抗力变化规律数据为依据,采用Matlab6.1软件包中的神经网络工具箱进行抗力预测模型研究。根据研究目的、模拟环境条件和数据训练的平滑曲线等特征,设定了5个输入神经元,8个隐层节点和1个输出神经元。‘tansig’、‘purelin’为传递函数,trainlm为训练函数,网络迭代100次。模型回顾预测效率达到100%,前瞻预测效率达到91%。以实验室数据为依据,利用Matlab平台中的BP神经网络建立的芽胞气溶胶表面滞留抗力预测模型能利用环境因素信息有效预测芽胞抗力。  相似文献   
64.
以L-丙氨酸缓冲液为发芽剂,结合芬顿反应原理,观察发芽-氧化损伤效应对芽胞的杀灭效果,以期为新型炭疽疫源地净化方法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以腊样芽胞为试验菌,采用透射电镜、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活菌计数等方法观察芽胞发芽过程的超微结构、核酸含量变化,以及在芬顿反应的联合作用下发芽体的活性变化。在20~30 min的发芽过程中,芽胞核心密度降低,核心与皮质、皮质与外壁之间界限模糊,芽胞外壁和芽胞衣有破裂,通透性增加,进一步有皮质消失、细胞核与细胞质融合、细胞膜基本形成的现象;发芽体荧光强度不断增加,显示菌体中核酸的活性和含量不断增加;发芽体对化学因子的抗力明显下降,H2O2浓度为0.20 mol/L的Fenton反应系统作用60 min时,发芽体灭活可达到3.016个对数级。诱导发芽和反应的联合处理程序可显著提高芽胞的灭活水平。  相似文献   
65.
<正>中国境内有记录见过的鲸豚类生物大约有35种左右,目前它们整体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鲸豚类的生物分为淡水和海水两种,淡水鲸豚分布在内陆的江河湖泊,海洋鲸类分布在大洋和滨海沿岸。近几十年来,海洋及沿海区域由于人类活动增加,各种工农业污染、港口码头建设等导致了鲸豚类的栖息地严重破  相似文献   
66.
最近英国邱皇家植物园(Royal Botanic Gardens,Kew,UK)出版了《世界豆类植物》(Legumes of the wodd)一书。精装,定价55英镑。我有幸得到两本,一本是该书的送的,另一本是英国邱皇家植物园主任Peter Crane爵士在2005年10月访问中国时亲自送到我办公室的。拜读一过,我深感这是一本好书,是可称为世界豆科植物的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67.
目的:研究家族性偏头痛对婴儿腹痛的影响及其相关性。方法:112例婴儿腹痛患儿为腹痛组,97例同期就诊非婴儿腹痛及头痛患儿为对照组,对所有患儿的一、二级及三级亲属进行问卷调查,然后对有偏头痛的亲属用统一的标准进行诊断,最后对两组患儿及其亲属的发病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例(17.86%)婴儿腹痛患儿有家族性偏头痛,对照组6例(6.19%)患儿有家族性偏头痛,家族性患偏头痛的患儿比例在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婴儿腹痛患儿的亲属诊断为偏头痛有85例,占本组调查总人数的16.93%,对照组患儿偏头痛亲属共有17例,占调查总人数的2.37%,两组患儿亲属患偏头痛的发病率有显著差异(P<0.05);患儿亲属患偏头痛种类的比较:腹痛组有家族性偏瘫型偏头痛和儿童腹型偏头痛,对照组没有;除散发性偏瘫型偏头痛的在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种类的偏头痛没有显著差异。结论:有家族性偏头痛史的婴儿腹痛发生率高于正常人,婴儿腹痛与家族性偏头痛的发生率相关,与偏头痛的种类也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68.
高效毛细管电泳分离多种植物激素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分离测定茶叶中赤霉素(GA)、吲哚-3-乙酸(IAA)、脱落酸(ABA)、吲哚-3-丁酸(IBA)、细胞分裂素(CTK)等5种植物激素的分析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高效毛细管电泳方法中的运行电压、缓冲液pH值和添加剂SDS浓度等分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发现在30 mmol/L H3BO4-KH2PO4、40 mmol/LSDS组成的pH9.0缓冲液中,选择18 kV电压,25℃柱温和200 nm波长,可在11 min以内实现茶叶中5种激素的分离检测。本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5种激素的相关系数r=0.9907~0.9974,加标回收率为78.06%-95.5%,变异系数≤1.8%。利用本方法测定了茶叶不同部位的5种植物激素的含量变化。  相似文献   
69.
三唑磷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途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三唑磷生产厂周围的土壤中用土壤富集的方法筛选分离出一株三唑磷降解菌Klebsiella sp.,它能以三唑磷为唯一碳源、唯一氮源、唯一磷源生长同时实现对三唑磷的降解,三唑磷作为唯一氮源时的降解速度最快,是实现三唑磷降解的最佳营养方案。在三唑磷为唯一氮源时,1000 mg/L的三唑磷浓度对菌体降解无抑制作用。此降解菌首先通过水解作用实现对TAP 的降解,之后把水解产物进一步降解为无毒的无机物质。降解菌的这些降解特性表明了它用于生物降解消除三唑磷污染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70.
冯兴无  李超荣  樊圣英  惠中元  施晓东 《化石》2005,(4):F0004-F0004
马山位于辽宁省西部,朝阳市西北的低山丘陵地带。传说,很早以前有一批“金马驹”来到这里,在山坡上奔逐、玩乐,后来消失在了山谷里。是否这就是马山名称的由来,有待进一步考证。长期以来,人们都渴望有机会也亲睹“金马驹”的真容,但是,一直未听说有人见到它们的踪影。最近,在辽西朝阳马山发现了一个神秘的洞穴,令当地村民感觉非常的疑惑,也给“金马驹”的民间传说增添了许多真实感。人们的疑惑之一是,孤零零的山包里怎么会崩出一个山洞来?山坡表面被石块和杂草覆盖,到处可见基岩的露头,下面怎么会出现洞穴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