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0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多重环境压力下大屯海硅藻群落结构的长期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云南亚热带高原湖泊在过去几十年内面临着工业污染、富营养化、滩地围垦、极端干旱等多重环境压力的影响.本研究以大屯海为研究对象,结合沉积物硅藻、粒度、碳氮同位素以及年代序列等数据进行了多指标分析,重建并识别了大屯海近百年来生态环境变化的历史和硅藻群落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 近百年来硅藻群落组合出现了较大的转变,优势种由连接脆杆藻转变为极细微曲壳藻.结合多指标环境记录(如碳氮同位素)和现代监测记录,采用排序分析以及方差分解发现,工业污染和湖泊营养盐富集是大屯海硅藻群落结构长期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此外,沉积物粒度分析结果与气象数据显示,由于大屯海受到修建大坝以及多次干旱事件的影响,湖泊水动力与水体交换能力减弱,从而使沉积物硅藻群落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2.
对茶园及相邻林地土壤N2O排放的垂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在0~100 cm土层,茶园和林地土壤全氮(TN)、N2O排放速率及积累量均随着土层增加而减少,且茶园均值大于林地.土壤pH、TN、水溶性有机氮(WSON)、微生物生物量氮(MBN)、NO3--N及NH4+-N含量随着土层增加总体呈下降趋势,茶园各土层TN、WSON、MBN、NO3--N及NH4+-N含量显著大于林地,而不同土层pH值均小于林地.茶园和林地土壤N2O排放速率与TN、MBN及NH4+-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pH相关性不显著.茶园土壤N2O排放速率与NO3--N含量的相关性显著,与WSON的相关性不显著,而在林地土壤中呈相反趋势.0~100 cm土层内茶园 WSON/SON和N2O N/MBN平均值大于林地,而MBN/SON平均值小于林地.这表明茶园土壤氮库有较高的代谢效率,N2O排放速率较高,不利于土壤氮库的储量积累,也不利于维持土壤质量和持续利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3.
为了进一步了解丛枝菌根(AM)真菌群落对不同海拔环境的响应,基于孢子形态学鉴定,研究了西藏高原不同海拔区域主要草本植物AM真菌的群落特征、菌根侵染及其变化.结果表明: 藏东南低海拔区(2200~3400 m)、藏中中海拔区(3400~3900 m)和藏北高海拔区(4300~5300 m)的AM真菌分别为11属31种、11属20种和6属14种.随着海拔上升,孢子密度(r=0.978,P<0.01)、物种丰度(r=0.462,P>0.05)均趋提高,优势种、特有种比例大幅增加,Shannon指数(r=-0.945,P<0.01)极显著下降.不同海拔区之间AM真菌群落Sorensen相似性系数(0.526~0.592)较为接近,仅在总体上随海拔差异扩大略趋下降;藏东南低海拔区、藏北高海拔区菌根侵染率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低于藏中中海拔区.各海拔区内,不同海拔梯度对AM真菌群落、根系侵染亦具显著影响,但影响程度、影响趋势因整体海拔环境不同而异.说明西藏高原AM真菌群落趋于生境选择,受控于海拔所主导的水热环境及土壤环境.  相似文献   
194.
195.
应用热冲击处理技术提高发酵甘油的产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甘油发酵进入细胞指数生长期的中段时,对发酵体系在45℃下进行大约30 min的热冲击处理,这种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发酵甘油的产率,但对细胞生长和残糖消耗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6.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 tor,简称VEGF)是一类多功能细胞因子 ,特异地作用于血管内皮受体KDR和Flt 1,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并增加微血管的渗透性[1] 。VEGF在生理和病理 ,如肿瘤血管发生、伤口愈和、类风湿性关节炎、胚胎发育及冠心病等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天然VEGF是由两条糖蛋白链形成的二聚体。目前发现VEGF至少有 5种亚型 ,根据单体残基数不同分别为VEGF12 1,VEGF14 5,VEGF165,VEGF189和VEGF2 0 6,其中VEGF12 1和VEG…  相似文献   
197.
人癌胚抗原与新城疫病毒HN基因共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注射肿瘤疫苗 ,诱发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免疫 ,是肿瘤生物治疗及手术后预防肿瘤复发、转移的重要手段之一。肿瘤核酸疫苗较重组蛋白或多肽疫苗来说 ,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 ,它可同时诱导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后者在肿瘤免疫中起关键作用。传统的肿瘤疫苗是经各种方法灭活后的自体瘤苗 ,它虽可以诱导细胞免疫 ,但仍存在着灭活不彻底 ,导致人为瘤细胞种植的潜在危险 ,况且从操作性方面也较为繁琐、复杂。肿瘤抗原往往抗原性较弱 ,尤其是相关抗原 ,在某些正常组织中也有微量的表达 ,这容易使机体免疫系统对它产生免疫耐受 ,因此在激发肿瘤特异性…  相似文献   
198.
把1870—2001年来自美国“现代灵长类文献题录数据库”、“维普中文数据库”及“中国灵长类研究文献题录”的资料按4个时期(I:1870—1949;II:1950—1965;III:1966—1977;IV:1978—2001)分类整理。此外,使用了“科学引文数据库(扩展版)”。结果如下:(1)1870—2001年共有2 052篇文献,2个文献数量高峰分别出现于1950—1965和1978—2001年;科研部门所发表的论文占54.2%,并随时间而增加;而国外部门则随之减少。(2)2 052篇文献中,超过9%的文献为SCI所收录,其中1966—1977年被SCI收录的文献百分比最高;在全部被SCI收录的文献中又以科研部门的占优势(59.1%);但国外部门则以其30.1%的文献被SCI收录而领先。(3)统计了灵长类研究9个领域文献百分比及其变化,其中1978—2001间生态学和行为、神经生物学、繁殖和饲养快速发展;化石灵长类、形态学和解剖学减少;分类及分布、细胞及分子进化显得不甚突出;在第II时期和第 IV时期疾病防治研究相当多;保护生物学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第IV时期作者数量最多,但每个作者的文献平均数却不如第I时期。一般地说,在SCI收录的作者中以中国作者居多,但在第I时期唯一被SCI收录的作者则是一名外国学者;在第III时期外国作者占被收录作者数的60%。  相似文献   
199.
生殖系嵌合体的获得是实现ES细胞介导的转基因途径的决定步骤,而嵌合体的制作及生殖系嵌合体的获得则是判定ES细胞系是否具有配子分化能力的有效方法。利用一株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杂种ES细胞系制备出嵌合体小鼠,共获得9只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嵌合体小鼠,其中有8只雄性,1只雌性,目前均发育成健康成年小鼠。流式细胞检测显示了绿色荧光蛋白在嵌合鼠以下器官的表达情况:心(77.96±15.78)%、脾(84.06±3.60)%、肾(42.49±19.79)%、骨髓(52.02±18.78)%。昆明雌鼠与雄性嵌合鼠杂交1代(F1)毛色表型分析显示该株ES细胞具有生殖系嵌合能力。  相似文献   
200.
转雪花莲外源凝集素基因烟草对桃蚜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将编码雪花莲外源凝集素成熟蛋白的cDNA GNA12和其前体蛋白cDNA GNA34插入到二元载体pBin438的双倍增强子CaMV 35S启动子或二元载体pBcop1的CoYMV启动子下游,分别构建成植物表达载体pBGna12、pBGna34\,pBCGna12和pBCGna34。土壤农杆菌介导的转化再生植株的PCR和Southern blot分析表明,GNA基因已整合到烟草DNA中。Western blot分析发现pBGna34和pBCGna34的转基因植株能有效地表达外源GNA,表达量约占可溶性总蛋白的0.08%~0.15%,并且前体蛋白基因编码的蛋白在植物体内进行了正确的加工;而pBGna12和pBCGna12的植株几乎检测不到外源GNA的表达。有效表达外源GNA的pBGna34和pBCGna34的转基因植株具有较强的抗蚜活性,平均能够抑制桃蚜(Myzus persicae)45%~60%蚜口密度,有的高达90%以上。在转基因烟草中含双倍增强子的CaMV 35S启动子与韧皮部特异表达的CoYMV启动子介导GNA基因表达具有相似的强度,但它们的抗蚜活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