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22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3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193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621.
目的:了解血液科病房感染患者常见病原茵的分布情况及其对药物的敏感率和耐药性,为临床诊断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友谊医院血液科2008年7月至2011年7月病房送检细菌和真菌培养标本分离出的357株病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结果:革兰阳性球菌对克林霉素和各种喹诺酮类抗生素均显示出很高的耐药性,但对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较敏感;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敏感率达到90%以上。屎肠球菌耐药较严重,对万古霉素的敏感率仅71.4%,而对利奈唑胺敏感率为100%。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19%,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14.3%,而丁胺卡那霉素和妥布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茵和鲍曼不动杆菌的敏感率均为100%。大多数真菌对抗真菌药物敏感。结论:对合并感染的血液病患者应及时留取标本寻找病原学证据,并依据药敏试验调整用药,以便有效的控制感染和防止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622.
[目的] 分析2株肠聚集性大肠杆菌(EAEC) CVCC232噬菌体PNJ1809-11、PNJ1809-13的生物学特性,并对其作为环境消毒剂的杀菌效果进行评估。[方法] 透射电镜下观察PNJ1809-11、PNJ1809-13的形态;通过宿主谱、最佳感染复数(MOI)、一步生长曲线、对pH和温度耐受性的测定分析PNJ1809-11、PNJ1809-13的生物学特性;比较2株噬菌体的体外杀菌效果和喷雾、雾化处理后的杀菌效果;检测噬菌体在模拟养殖环境下的耐受性,及喷雾处理的噬菌体制剂在模拟养殖环境下的杀菌效果和对宿主菌生物被膜的清除效果;分析宿主菌的抗性突变率。[结果] 电镜下观察PNJ1809-11、PNJ1809-13均为肌尾病毒科噬菌体;PNJ1809-11可裂解155株大肠杆菌,PNJ1809-13可裂解46株大肠杆菌;噬菌体PNJ1809-11、PNJ1809-13的最佳感染复数(MOI)均为10,最适pH均为7;与PNJ1809-13相比,PNJ1809-11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在模拟的封闭装置中,将两株噬菌体分别经喷雾、雾化处理后,二者对宿主菌的杀灭效果均可达99%以上;对人工污染的粪便表面细菌的杀灭效果均达到99%以上。噬菌体PNJ1809-11、PNJ1809-13及两者的混合制剂(噬菌体鸡尾酒)对宿主菌CVCC232形成的生物被膜的裂解效率分别为78%、30%和83%。噬菌体PNJ1809-11在养殖温度、粪便pH以及阳光照射下,其耐受性均强于PNJ1809-13。宿主菌对PNJ1809-11、PNJ1809-13的抗性突变率分别为2.5×10–3和1.0×10–3。[结论] 综上,噬菌体PNJ1809-11的环境耐受力更强,噬菌体鸡尾酒对生物被膜的裂解效果更好,提示噬菌体PNJ1809-13或噬菌体鸡尾酒经喷雾处理后具有作为环境杀菌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623.
小泡运输介导的先天免疫在植物防卫中起重要作用。采用定量PCR和生物信息学的方法,该研究揭示两种不同的小泡运输类型分别在花生黄曲霉抗性品种C20R和敏感品种TFR发育的种子中起主要作用。VAMP726和RMR是黄曲霉抗性品种C20R中主要的小泡运输组分,VSRs VTI1a,b是黄曲霉敏感品种TFR中主要的小泡运输组分。在果实发育过程中,这些小泡运输组分的转录动态在整体转录组水平分别与相应的花生黄曲霉抗性品种C20R和敏感品种TFR差异表达的一系列基因表达趋势一致。因此,我们认为两类不同组合的小泡运输分别在黄曲霉抗性品种C20R和敏感品种TFR果实发育中起着主要运输作用,与发育中转录组水平基因表达的差异一致。这种差异早在蛋白质合成结束和运输起始阶段就已经显示,导致果实代谢和发育方向的差异,造就黄曲霉抗性的不同。  相似文献   
624.
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Ⅰ(简称复合体Ⅰ)是呼吸链电子传递的起始复合体,作为电子传递过程的限速酶,复合体Ⅰ的分子量远大于其余的四个呼吸链复合体。复合体Ⅰ相关的疾病发生除了与40余个复合体Ⅰ组成亚基的突变相关外,还同参与其组装的多个组装因子存在密切联系。该文对复合体I的结构以及参与调控复合体Ⅰ组装的各类组装因子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全面了解复合体Ⅰ相关疾病的发生提供具体参考。  相似文献   
625.
目的:评价日常活动和手术应激评估(Estimation of physiologic ability and surgical stress,E-PASS)系统用于评估老龄患者消化道手术后并发症和转归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西京医院消化外科所有65岁以上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其中行消化道手术者的E-PASS评分,并记录这些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患者术后的住院时间。分析E-PASS评分和几项该评分未涉及的因素与老龄患者消化道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死亡率、住院时间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共纳入1236例老龄行消化道手术的患者,其中521例发生术后并发症(42.15%),8例死亡(0.65%)。患者术前E-PASS评分系统中,三项评分均与术后住院时间相关,术前风险评分(Preoperative risk score,PRS)和综合风险评分(Comprehensive risk score,CRS)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相关(P均0.05)。E-PASS评分系统未包含的指标中,麻醉方法与术后并发症发生和住院时间无关,术后入ICU、术中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和急诊手术与术后发病率、死亡率和住院时间相关(P均0.05)。结论:E-PASS评分系统可用于预测老龄患者行消化道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转归,纳入术后入ICU、术中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和急诊手术三项指标可能进一步提高E-PASS评分系统的预测准确性。  相似文献   
626.
目的:建立挖掘恶性胶质瘤候选基因的方法并进行系统分析。方法:结合恶性胶质瘤已知通路内基因和发生点突变和拷贝数改变的基因构建扩展基因关系网络,计算并分别寻找在网络中度和中心性得分高,脆弱性为正数的节点(基因),将满足一种或多种测度并与已知恶性胶质瘤基因共功能的基因作为恶性胶质瘤候选基因。最后,通过文献验证方法评价多种测度预测恶性胶质瘤基因的效能。结果:融合基因功能后,利用基因在网络中的度和脆弱性可识别大部分恶性胶质瘤基因,但利用中心性预测的结果较差;当将三个测度融合后,效能并没比单独使用脆弱性高。结论:融合基因功能关系和网络脆弱性是预测恶性胶质瘤基因的最佳测度。  相似文献   
627.
目的: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icroscopic polyangiitis,MPA)通常易侵犯肾脏,很少累及神经系统,而同时累及肺及中枢神经系统的重症病例较少见。本文旨在探讨重症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为临床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重症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的文献资料,结合本中心病例,54岁女性,尿检异常6年,咳血3年因肾功能衰竭合并心衰入院。结合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改变,诊断为重症AASV,考虑MPA可能性大。结果:入院后即给予激素联合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病情明显好转;3周后出现病情反复,再次激素冲击治疗,效果不如前。继而出现脑出血,病情进一步恶化,最终因肾、肺、脑等多器官功能衰竭于入院5周后死亡。结论:对MPA患者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而对缓解重症MPA患者病情,激素联合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在初始阶段有效。  相似文献   
628.
Single-minded 2(Sim2)蛋白属于碱性螺旋-环-螺族(basic helix-loop-helix,bHLH)家族,是真核生物蛋白质中的一个大家族,其家族成员参与调控血细胞生成、肌细胞生成、神经发生、性别决定等,在生物的生长发育调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Sim2调控细胞发育,神经再生,并参与多个器官肿瘤发生;此外,Sim2与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退行性疾病及唐氏综合征(Down syndrome,DS)等的发生发展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29.
蕨类植物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蕨类植物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与土壤养分的关系,对福建省亚热带森林林下芒萁和乌毛蕨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碳、氮、磷(C、N、P)含量和0~10 cm和10~20 cm两个土层的养分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无论是芒萁还是乌毛蕨,地上部分的N、P含量均高于地下部分,而C含量则无显著差异,导致地上部分的C∶N和C∶P均低于地下部分。与乌毛蕨相比,芒萁地上部分的N、P含量更低,地上和地下部分的C含量、C∶N和C∶P以及N、P含量的变异系数和表型可塑性指数则更高,表明芒萁采取了较高的养分利用效率和"表现最大化"的策略,而乌毛蕨则选择了较低的养分利用效率和"表现维持"的方式。两种蕨类植物地上和地下部分的N含量与土壤N含量(0~20 cm)均无显著相关。芒萁两个部位的P含量则均与土壤P含量(0~10 cm和10~20 cm)呈显著正相关,乌毛蕨P含量总体上与土壤P含量的相关性不显著(除地下部分的P含量与10~20 cm土层的P含量呈弱的正相关外)。这表明芒萁具有作为亚热带森林土壤P库指示植物的潜力。  相似文献   
630.
目的比较分析H7N9病毒与H1N1病毒感染小鼠病理学损伤特点,初步探讨两种病毒感染致小鼠急性肺损伤的致病机制。方法 H7N9病毒与H1N1病毒分别感染小鼠,观察不同病毒感染后小鼠生存率,并于不同时间点取心、肝、脾、肺、肾、脑、肠等组织,伊红-苏木素染色并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免疫组化检测病毒抗原分布及中性粒细胞浸润。综合分析肺组织病理损伤与病毒复制、宿主免疫反应之间的关系。结果 H7N9病毒感染小鼠肺及脾脏损伤较轻,存活率较高。H1N1病毒感染的小鼠肺及脾脏损伤较重,感染后9 d全部死亡;两种病毒抗原主要分布于支气管上皮细胞、少量间质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病毒复制水平无明显差异。但H1N1病毒感染后肺及脾脏中均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小鼠机体炎症反应明显强于H7N9病毒感染后小鼠炎症反应。结论 H7N9病毒与H1N1病毒感染后小鼠病理学损伤特点及程度均不同,病毒复制是小鼠肺损伤的诱发因素但并非决定因素,宿主针对病毒感染产生的免疫反应程度与急性肺损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