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1.
以广宿主、稳定性质粒pTR102为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HN306,其上克隆有来自肺炎克氏杆菌(Klebsiellapneumoniae)的nifA基因和来自pDB30所含的发光酶标记基因(luxAB)。经三亲本接合转移,将pHN306导入费氏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fredii)HN01,GR3和YC4。与出发菌相比较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HN01(pHN306)和GR3(pHN306)分别在大豆渝豆一号和黑龙33上能显著提高瘤数,瘤重,植株地上部分干重和总氮量,YC4(pHN306)在大豆渝豆一号上也能显著提高瘤数,癌重和总氮量,对植株地上部分干重表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nifA基因对固氮效率和结瘤能力的促进作用与受体根瘤菌和大豆品种等因素有关。以luxAB为报告基因进行的菌落和根瘤发光检测结果表明:pHN306可在供试根瘤菌中稳定遗传。  相似文献   
22.
用5种代表性大豆为捕集植物从湖北潜江灰湖土中经盆栽试验分离筛选出50株贾氏中华根菌菌,对它们的生长速度、耐盐性、PH生长范围、天然抗药性、碳氮源利用和共生效应等同时进行了比较研究,证实了同一土壤环境中工中华根瘤菌群体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23.
用5种代表性大豆为捕集植物从湖北潜江灰潮土中经盆栽试验分离筛选出50株费氏中华根瘤菌,对它们的生长速度、耐盐性、pH生长范围、天然抗药性、碳氮源利用和共生效应等同时进行了比较研究,证实了同一土壤环境中费氏中华根瘤菌群体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24.
费氏中华根瘤菌HN01DL在大豆根圈能定殖动态与结瘤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发光酶基因luxAB为标记,在根盒缩影条件下研究了费氏中华根瘤菌HN01DL在大豆根圈的定殖动态、分布范围及其结瘤情况.结果表明,HN01DL在根盒.灭菌土壤和非灭菌土壤缩影中的大豆全根系定殖动态与水平明显不同,前者在第12d时达到最高定殖密度(8.65log cfu·g^-1),而后者的早期定殖数量下降较快,且于第15d时达到最高定殖密度(6.88log cfu·g^-1).HN01DL在大豆播种5d后在大豆根部的A(0~4cm)区根段上达到最高定殖密度(7.05log cfu·g^-1),然后开始缓慢下降,至第19d时仍维持相对稳定,在第33d时又开始回升.至播种后第46d时HN01DL可散布至种子下方16cm处的根段部位.HN01DL在A区根段的定殖密度持续较高,所形成的发光根瘤总数(16.3个)及发光比例(68.8%)最高,且发光根瘤主要集中于该区段主根上.发光根瘤比例沿A-E区段逐渐下降,在E区段未检测到发光根瘤.  相似文献   
25.
费氏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fredii)YC4能在大豆(Glycine max)和野大豆(G.soja)上形成正常固氮的根瘤.人工培养条件下用^14C标记的薄层层析(TLC)法检测根瘤菌产生的结瘤因子(LCOs)的结果表明,与其它4株费氏中华根瘤菌相比,YC4产生的LCOs含有较多的疏水性基团.从YC4菌株中分离到1株共生质粒发生了扩增的自发突变株YSC3,其产生的LCOs中含有较野生型菌株多的1个疏水性组分,28℃培养条件下产生的LCOs量亦较YC4显著增加.结瘤试验结果表明,YSC3菌株只能在大豆和野大豆上形成无效的根瘤.  相似文献   
26.
豇豆根瘤菌既是豆科植物根际微生物的主要类群,也是重要的根瘤菌资源之一。通过最适碳/氮源、内源抗生素抗性和NaCl耐受性等表型特征和16S-23S Intergenetic Region(IGS)RFLP特征分析对分离自8个不同地域的52株供试豇豆根瘤菌的进行了表型和遗传多样性分析。供试菌株无论是在表型还是遗传型方面均具有丰富的多样性。根据IGS RFLP特征,供试豇豆慢生根瘤菌分为以下4个IGS类群:IGS-Ⅰ为豇豆根瘤菌的优势群体,在系统发育上相对独立;IGS-Ⅱ和IGS-Ⅲ的菌株分别属于Bradyrhizobium japonicum和Bradyrhizobium liaoningense;IGS-Ⅳ属于Bradyrhizobium elkanii。豇豆快生型菌株则分别归为IGS-Ⅴ和IGS-Ⅵ群,在分类地位上分别属于Sinorhizobium fredii和Rhizobium leguminosarum。不同地域的菌株在多样性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分离自湖北红安的菌株仅与黑龙江德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Jaccard系数为0.25,表现出地理隔离作用。来自黑龙江德都和广西武鸣的菌株的多样性最为丰富,其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0.667和1.243与0.593和0.961。  相似文献   
27.
曲霉淀粉酶基因与转录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向东  周俊初 《菌物系统》2002,21(2):301-304
  相似文献   
28.
根瘤菌培养基的优化和剂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费氏中华根瘤菌 (Sinorhizobiumfredii)HN0 1和大豆慢生根瘤菌 (Bradyrhizobiumjaponi cum)USDA1 1 0作为供试菌 ,进行YMA、TY、SM、PA和BSE等 5种培养基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 ,两种菌都在BSE中生长速度最快。对USDA1 1 0进行培养基的优化试验 ,筛选出一种能将生长速度提高 2倍左右的优化培养基。制作了供试菌的固体、液体与冻干菌剂 ,结果表明在 3种供试固体剂型载体中 ,草炭要优于蛭石 ,蛭石又优于珍珠岩。供试菌在两种液体剂型中的存活率和活菌数均较高 ,氮气或真空剂型对存活率的影响没有明显的差别。两种冻干菌剂的结果表明 ,供试菌在冻干过程中的死亡率较高 ,液氮冻干优于常规冻干。冻干菌剂在储存条件下的存活率为 : 2 0℃ >4℃ >室温  相似文献   
29.
在灭菌土和未灭菌土盆栽系统中 ,研究了大豆种子的表面初始接种量对费氏中华根瘤菌HN0 1DL在大豆根圈中的定殖动态与结瘤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 3个接种量对应的早期根圈定殖动态和水平有明显差异 ,但随着宿主植物根系的生长其差异逐渐减小 ,整个定殖动态曲线的变化和定殖密度趋向一致 ,并且发现 3个不同的初始接种量对HN0 1DL在大豆黑农 33根系上的结瘤数量和占瘤率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0.
江汉平原及其周边地区花生根瘤菌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采用RAPD分析技术和16S-23S rRNA间隔区段(IGS)RFLP分析,分别对分离自江汉平原及其周缘地区的花生根瘤菌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研究。结果表明,全部供试验菌分别在48%和50%的相似性水平分为Ⅰ、Ⅱ两群,供试花生根瘤菌与参比菌株B.japonicum和B.elkanii聚在群I,参比菌株Rhizobium Sinorhizobium,Mesorhizobium和Agrobacterium聚在群Ⅱ。供试花生根瘤菌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在系统发育中的地位主要受地域因素的影响,来自江汉平原中心地带天门和潜江的菌株在76%以上的相似性水平上聚在一起,处于周边地带的武汉和荆州,由于其特定的地理因素的影响。菌株的多样性更为丰富,部分菌株在分类上与其它地域的菌株相互融合,并在较高的相似水平存在一定摆动性,来自外缘随州的菌株,表现了明显的地理分隔作用,其在系统演化中的地位相对独立,总体上从平原腹地到外缘地区。根瘤菌地理分隔作用逐渐明显,在平原外缘的交接地带,根瘤菌的多样性最为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