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7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从2007年3月9日至4月14日,调查了高黎贡山赧亢的白眉长臂猿的食性和时间分配,旨在为该物种的栖息地保护和食物资源的管理提供指导.观察时,将白眉长臂猿的行为分为取食、移动、休息3种活动类型,利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取样记录,并记录取食种类及部位.白眉长臂猿春季取食植物种类共有10种,其中果实类植物3种,果汁类植物1种,嫩叶类植物6种.相对其它灵长类而言,其春季的食物多样性较低.白眉长臂猿移动、休息和取食的时间分配分别为33%、35%和32%,较叶猴属动物休息少,移动多.赧亢的白眉长臂猿1天中有3个觅食高峰期,9:00~10:00为第1个觅食高峰;11:00~13:00为第2个觅食高峰;16:00~17:00为第3个觅食高峰.而孟加拉国 Lawachara 的白眉长臂猿仅在早上有两次觅食高峰.这种差异可能是不同区域的白眉长臂猿对环境的适应结果.  相似文献   
62.
付蔷  周伟  李凤莲  白冰 《四川动物》2008,27(2):167-171
云南省云龙天池自然保护区及其邻近地区共有鱼类26种,分别隶属于4目6科9亚科19属.鱼类区系以鲤形目的种数最多,其次是鲇形目.科级水平上,以鲤科鱼类比例最高,鮡科次之.鱼类区系组成相对简单,以华南区种类最多.本区急流性鱼类多,特有及经济种类丰富.天池保护区及其周边森林和水域环境保护较好,成为当地野生鱼类的"避难所".多种鱼的模式标本产地或副模标本产地散布在云龙县的邻近地区,加强保护区建设,间接地可起到保护临近模式标本产地及其种类的作用.天池保护区及其邻近地区的多种经济鱼类,均是一些优良的种质资源.同时,云龙位于三江并流地区,其中的鱼类种类,尤其是特有种类的分布格局,对研究横断山区鱼类的起源、分化,以及青藏高原的隆升均有极高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63.
高黎贡山大塘白眉长臂猿春季栖息地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3月9日~4月6日,在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大塘片区调查白眉长臂猿生境利用行为.设置利用和可利用样地各30个.对定性因子的检验和Bonferroni置信区间分析表明,大塘片区白眉长臂猿偏爱在东坡 (阳坡) 和中下坡位活动.定量因子分析表明,利用和可利用样地中共有5个因子存在显著差异 (坡度、距水源距离、距道路距离、灌木平均高度和藤本密度).回归检验结果显示,坡度和藤本密度为影响大塘片区白眉长臂猿生境利用的主要因子.大塘片区白眉长臂猿对地理空间的选择反应了避风和趋向阳光的需求.在大塘,白眉长臂猿适宜栖息的植被有较高的均匀性.白眉长臂猿对高大乔木具有依赖性和选择偏好,对林下竹灌层的选择不高与植被分布均匀和人为干扰强度较小有关.藤本植物是白眉长臂猿在乔灌层之间活动的主要交通媒介和连接纽带.  相似文献   
64.
长春城市森林绿地土壤肥力评价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周伟  王文杰  张波  肖路  吕海亮  何兴元 《生态学报》2017,37(4):1211-1220
以长春城市森林绿地为研究对象,测定9种土壤指标并参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级标准对长春城市森林绿地土壤整体特征进行评级,采用内梅罗指数法分析长春城市森林绿地不同林型、行政区、环路土壤肥力,结合ArcG IS分析长春城市森林绿地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以期对长春城市森林建设提供依据和建议。对比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所确定的分类等级(6等级),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34.51 g/kg)及其空间分布(大部分区域30 g/kg)达到了2级、含量高的水平;全氮(均值1.37 g/kg)、碱解氮(均值133.04 mg/kg)、速效磷(均值38.47 mg/kg)及其空间分布均达到了3级以上水平;全钾(均值58.7 g/kg)和速效钾(均值255.85 mg/kg)及其空间分布达到1级、含量很高的水平;全磷平均含量0.51 g/kg,空间上大部分区域集中在0.4—0.6g/kg,为4级、含量中下水平。土壤pH为5.43—8.89,容重为1.11—1.62 g/cm~3。内梅罗综合肥力指数分析表明长春城市多数区域处于1.5—1.8之间,处于中等水平(4级制中排第3级)。不同林型间差异主要表现在pH、全氮、全磷和碱解氮(P0.05),不同环路间差异主要在pH、有机质和全磷(P0.05),而不同行政区间差异指标最多,为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和pH(P0.05)。综合肥力指数显示:景观林单位附属林=农田防护林道路林,绿园区朝阳区南关区二道区宽城区,1环3=4环2环4环外。根据以上结果,可采取疏松土壤、枯枝落叶沤肥、增施氮磷有机肥而控制钾肥、种植固氮耐低磷植物等措施推进长春城市森林建设,提升城市植被生态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65.
滇西北中甸的两栖爬行动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滇西北中甸地区共有两栖类13种(亚种),隶属于2目5科;爬行动物11种(亚种),隶属于1目2亚目5科。区系成分以东洋界西南区的种类占主导地位,两栖类占84.6%,爬行类占72.7%。区系特点表现为:区系组成单一却特有率高,成分古老又兼具年轻特点,南北动物交汇形成多样化。两栖爬行动物的种群分布与植被类型具有密切的相关性;为适应环境动物形态发生了较多变化。认为中甸地区是动物地理区划中的一关键地区,其两栖爬行类动物的调查及分类研究工作尚需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66.
滇蛙和昭觉林蛙的形态差异及其潜在的适应意义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以比较解剖学的方法,观察和比较了采自1997年8月-2000年9月的滇蛙(♂16,♀14)和昭觉林蛙(♂17,♀17)标本的外部形态、肌肉和骨骼。结果显示,两种蛙的皮肤颜色不同;滇蛙的鳞骨比昭觉林蛙的发达;滇蛙雄性个体具声囊,而昭觉林蛙则无;滇蛙和昭觉林蛙的肱三头肌、股三头肌和胫部的肌肉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昭觉林蛙的四肢骨骼较滇蛙的细长,腰带坐骨结节较突出,髋臼也较大;两种蛙头部扩大的骨骼不同;滇蛙腹直肌具腱划4条,昭觉林蛙5条。两种蛙的这些形态差异与其栖息的小生境及生活方式的差异相适应。  相似文献   
67.
在最近兴起的生物医学大数据和精准医学研究中,本体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一大部分人对本体的定义、类型与应用比较混淆。这篇综述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回答。具体而言,本体使用人和计算机都可以理解的术语及关系集来表述各种实体/概念以及它们之间关系。根据本体的作用,本体可分为三类:具有多关系模型的增强版控制术语集,反映某知识域的本体知识系统,和对元数据在语义上的约束与标准化的元数据本体。基于这些作用,本体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医学数据的标准化、整合、检索与分析,已经知识的挖掘。当代本体学的研究发展迅速,我国刚刚起步,机遇与挑战并存。广泛地开展国内与国际有关本体的合作研究,将促进国内生物医学本体领域研究水平的整体提升,提高生物与临床科研大数据整合与精准医学研究的能力。  相似文献   
68.
目前,制药工程成为中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瓶颈,应运而生的中药制药工程成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它主要利用现代化的技术使整个中药的生产过程实现质量化和标准化,带动整个中药产业的发展。本篇文章主要是对中药制药工程科技创新方略的研究以及它在工业上转化的分析,为现代化的中药制药工程搭建出合理的技术平台,使其向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  相似文献   
69.
洱海地区的副鳅属鱼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洱海地区迄今发现3种副鳅属鱼类,它们分别生活于洱海,洱源的右所和牛街,其中洱源牛街的副鳅为一新种,命名为尖头副鳅Paracobitis acuticephala,其鉴别特征为:头尖,呈锥形;前躯鳞片密集;脊椎骨数目较多,为4+40-42;下颌中部前缘V字形缺刻明显,身体高度自背鳍起点秘尾鳍基方向逐渐降低,经比较中国副鳅属全部种类,仅洱海地区的3种副鳅胸腹部具鳞,不同于其他种类,且它们的分布区邻近,因此,它们极可能为一自然类群,而它们间一定的地理隔离和生态隔离乃是促成物种分化的主要原因,经漫长岁月的演化形成了与环境相适应的各自的形态学特征,成为识别和鉴定物种的依据。  相似文献   
70.
云南盘Ju口吸盘发育,表面亚显微结构及功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周伟  崔桂华 《动物学报》1993,39(2):118-1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