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72篇
  34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背景]深海热液环境中存在大量H2S及含硫化合物,许多微生物与大型生物形成了紧密的共生体系,例如硫氧化细菌,它们利用其独特的代谢体系协助宿主更好地适应极端环境,但目前尚未对热液底栖生物共附生的硫氧化细菌进行培养鉴定和功能分析.[目的]了解深海热液生物共附生硫氧化细菌的种群特征和功能特征,筛选出深海热液生物共附生微生物中...  相似文献   
92.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其特征是反复发作的腹痛,伴随排便频率与大便性状的改变。腹泻为主的肠易激综合征(IBS-D)是其主要亚型,主要表现是腹痛和腹泻。目前IBS-D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大量的研究提示可能与胃肠道动力紊乱、黏膜通透性和肠上皮屏障功能改变、内脏高敏感性增加、“脑‒肠‒菌”轴失调、肠道感染与炎症反应激活、精神心理因素异常等有关。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肠道菌群与IBS-D的关系密切,调节肠道菌群的益生菌干预成为缓解IBS-D相关症状的手段之一。本研究就近十余年来肠道菌群情况与IBS-D关系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3.
【目的】筛选鉴定西花蓟马Franiklinella ocicdentalis体内与番茄环纹斑点病毒(tomato zonate spot virus, TZSV)NSs蛋白互作的介体因子。【方法】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与TZSV NSs互作的西花蓟马蛋白;进行序列分析鉴定后,将捕获的蛋白与NSs基因回转到酵母细胞,利用营养缺陷型培养基鉴定蛋白互作情况。再利用GST Pull-down技术验证TZSV NSs与鉴定出的西花蓟马蛋白的体外互作关系。【结果】构建了TZSV NSs的酵母双杂交诱饵质粒pGBKT7-NSs,确定了诱饵质粒对酵母AH109细胞无毒性,并且无自激活活性。序列分析发现与TZSV NSs互作的西花蓟马蛋白为类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voltage-dependent anion-selective channel-like, VDAC)。酵母回转实验显示TZSV NSs与西花蓟马VDAC在酵母细胞内存在特异性互作。GST Pull-down结果表明TZSV NSs与西花蓟马VDAC在体外存在相互作用。【结论】通过酵母双杂交和GST Pull-down技术,分别在酵母细胞内...  相似文献   
94.
摘要 目的:分析健康体检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影响因素,并观察NAFLD患者肾功能和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以2019年5月至2022年8月期间到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进行普通健康体检者139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确诊为NAFLD纳为病例组,其余纳为对照组。以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健康体检人群NAFLD的影响因素,并观察NAFLD患者肾功能[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尿酸(UA)、肾功能受损发生率]和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指标[内膜中层厚度(cIMT)、颈总动脉僵硬度指数(β)、血管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的变化情况。结果:1398例研究对象中,完成全部调查的1372例,完成率为98.14%(1372/1398)。其中确诊为NAFLD的有184例,纳为病例组,其余1188例纳为对照组。检出率为13.41%(184/137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AFLD的发病与性别、体重指数、文化程度、工作性质、居住地、运动锻炼情况、喜好荤食、喜好甜食、高血压史、高血脂史、糖尿病史、NAFLD家族史、TG、空腹血糖、HDL-C、LDL-C、TC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性别为男、体重指数偏高、喜好荤食、喜好甜食、TG偏高、空腹血糖偏高、LDL-C偏高、TC偏高、HDL-C偏低是NAFLD发生的危险因素,而运动锻炼情况≥30 min/d是NAFLD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病例组的Scr、BUN、UA、肾功能受损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的cIMT、β、Ep、PWVβ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性别为男、体重指数偏高、喜好荤食、喜好甜食、TG偏高、空腹血糖偏高、LDL-C偏高、TC偏高、HDL-C偏低是NAFLD发生的危险因素,运动锻炼情况≥30 min/d是NAFLD发生的保护因素。NAFLD患者存在肾功能损伤和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值得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95.
长期注水开发促进了渤海湾海域油藏中硫酸盐还原菌(SRP)的生长繁殖,产生了大量H2S,引起油藏酸化(souring)等问题. 本文首先以改进的API RP 38培养基富集了渤海湾海域某油藏采出井井口采出液中的SRP,再通过批次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NO3-和NO2-对SRP富集培养物SO42-还原活性的抑制效应. 结果表明: 渤海湾海域油藏中的SRP富集培养物SO42-还原活性较强,SO42-还原速率为10.4 mmol SO42-·d-1·g-1 dry cell;加入浓度为0.4、0.8、1.8、4.2 mmol·L-1NO3-时,SRP富集培养物的SO42-还原活性均可被抑制,维持时间分别为5、9、20和大于35 d;加入浓度为0.6、0.9、1.4、2.6或4.6 mmol·L-1的NO2-时,SO42-还原活性也被抑制,维持时间分别为3、12、22和大于39 d. SRP富集培养物具有异化NO3-还原成NH4+的代谢途径.当环境中同时存在SO42-、NO3-、NO2-时,SRP富集培养物优先利用NO3-和NO2-. SRP富集培养物对电子受体的优先利用及NO2-的毒性效应是NO3-/NO2-抑制渤海湾海域油藏中SO42-还原活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6.
GLK转录因子是GARP转录因子超家族成员,具有参与调控植物叶绿体发育、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植物衰老和激素信号转导等功能,该基因在叶色改良方面已成功应用于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及银中杨(Populus alba×P.berolinensis)等林木。为了探讨欧洲白榆(Ulmus laevis)UlGLK基因的功能,为后续白榆的分子设计育种提供参考,以欧洲白榆为研究材料,开展UlGLK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筛选qRT-PCR分析用的内参基因,分析UlGLK基因的组织表达特性。研究结果显示,UlGLK基因的cDNA长度为1 353 bp,编码450个氨基酸,与大麻(Cannabis sativa)、川桑(Morus notabilis)的同源性高。以白榆根、茎和叶组织cDNA为模板,根据Ubiquitin、Actin、Tubulin基因在上述3种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确定ubiquitin基因可作为后续qRT-PCR分析内参基因。UlGLK基因的组织表达特性分析显示,该基因在叶片组织中表达量最高,在根和茎组织中表达量较低。研究结果为欧洲白榆后续分子设计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
该文报道了兰科(Orchidaceae)鸢尾兰属(Oberonia Lindl.)2个中国新记录种,即心唇鸢尾兰(O. orbicularis Hooker f.)和凭祥鸢尾兰(O. delacourii Gagnep.)。其中,心唇鸢尾兰(O. orbicularis)与国内分布的全唇鸢尾兰(O. integerrima)和扁葶鸢尾兰(O. pachyrachis)均较为相似,但该种花葶中下部两侧具狭翅,不与叶合生,唇瓣边缘具明显的啮蚀状齿或细流苏状,先端中部具明显凹缺,可明显区别。心唇鸢尾兰(O. orbicularis)于2013年首次发现于云南省勐腊县,为中国新记录种。凭祥鸢尾兰(O. delacourii)与剑叶鸢尾兰(O. ensiformis)最为相近,但前者唇瓣中裂片先端小裂片近方形,小裂片先端边缘具流苏状齿,可明显区别于后者。凭祥鸢尾兰自1929年发表以来,除模式产地老挝外,至今未见新分布点的报道,为中国新记录种。文中提供了两个新记录种的形态特征描述,凭证标本存放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标本馆(IBSC)。  相似文献   
98.
环境臭氧(O3)已成为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生态因子。为探究地面O3污染对蔬菜形态学特征及营养指标的影响,选罗马直立生菜(Lactuca sativa var. roman)为实验材料,采用开顶式气室开展熏蒸实验。实验设置4个O3熏蒸浓度(NF:未过滤的环境空气;NF40:环境空气+40 nmol/mol;NF80:环境空气+80 nmol/mol;NF120:环境空气+120 nmol/mol),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组,分析评价O3污染对植物造成的可见伤害、生产量、叶片解剖学特征以及食用部位营养指标的影响。研究表明:(1)O3熏蒸对生菜叶片产生不可逆的可见伤害,叶片出现浅黄色斑点和棕色斑点,且随着熏蒸时间延长,叶片出现黄化,大面积的坏死斑块,衰老加速。(2)高浓度O3胁迫显著降低了生长阶段的株高(P<0.05)。与NF组相比,NF40、NF80、NF120组分别使生物量下降5.90%、14.99%、39.21%。(3)随着O3熏蒸浓度升高,气孔密度增加,气孔开度减小。叶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与O3暴露剂量AOT40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4)高浓度O3暴露使蔬菜中Ca、Na、Fe、Zn、Mg等元素含量显著降低,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增加,生菜的营养指标发生改变。研究表明,罗马直立生菜对环境O3污染敏感,其生长发育及营养指标在O3胁迫条件下发生明显变化。目前,关于O3污染对蔬菜形态学特征影响的研究较少,研究系统探讨蔬菜的叶片厚度、栅栏组织、海绵组织、气孔密度及开度等形态学指标在臭氧污染条件下的变化。蔬菜的品质是关系到"三农"问题的重要方面,研究探讨了臭氧污染对蔬菜的产量及营养指标的影响,可为O3污染条件下蔬菜的生产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9.
应用RAPD技术对澳大利亚东南部八个主要棉花种植区的99个棉花黄萎病菌菌株进行了DNA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用10个筛选的随机引物对供试菌株的全基因组DNA扩增,共获得92条RAPD谱带,其中55.4%的谱带为多态带。经类聚分析,供试菌株类聚为15个RAPD遗传指纹相似组,其中10个指纹相似组的菌株与其采集区域有明显相关性,其余5个指纹相似组的菌株为普通分布的指纹类型。  相似文献   
100.
内蒙古晚始新世兔形类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记述了采自内蒙古二连浩特、额尔登敖包、扎木敖包和豪斯布尔都等地上始新统的兔形类化石:Desmatolagus vetustus、Gobiolagus tolmachovi和Leporidae indet.。对前两种以前未知的部分作了补充描述。着重讨论了额尔登敖包地点的“下白层”的归属和时代,认为它属乌兰戈楚组,时代为晚始新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