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研究首次利用南海北部船基观测数据资料建立硝酸盐和海表温度的关系, 然后通过MODIS-SST资料与现场海表温度比较后进行了订正。利用订正后的数据表明南海北部的表层硝酸盐和海表温度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2=0.7126)。结合海表硝酸盐和海表温度的关系式, 利用遥感海表温度的8 d平均值和月平均值估测了南海北部的表层硝酸盐浓度, 8 d平均海表硝酸盐浓度值范围为0~3.3167 μM, 月平均值为0~2.0590 μM, 该值与现场监测数据及历史资料均一致。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黄连素(Berberine,BBR)在小鼠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后心室重构中的作用,并比较BBR预处理(BBR pre-treatment,preBBR)和BBR后处理(BBR post-treatment,postBBR)给药的效果。方法:将6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假手术组、单纯MI对照组、MI+preBBR组及MI+postBBR组,每组15只。MI模型采用前降支结扎法制备。MI+preBBR组在MI模型制备前2周开始用BBR(100 mg·kg~(-1)·d~(-1))每天灌胃,持续至MI后28 d;MI+postBBR组在MI模型制备后4 h开始用BBR(100 mg·kg~(-1)·d~(-1))每天灌胃,持续至MI后28 d。记录实验期间小鼠生存情况。MI后28天采用小动物超声测定左心室收缩功能;取心脏组织,测定心脏大小和重量;ELISA方法测定血浆BNP水平;Masson染色评价心肌纤维化程度。结果:与单纯MI对照组相比,MI+preBBR组及MI+postBBR组小鼠生存率提高、心脏收缩功能增强、心脏变小、心脏重量减轻、血浆BNP水平降低、心肌纤维化明显改善。其中,MI+preBBR组上述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MI+postBBR组。结论:BBR可抑制MI后心室重构,且BBR预处理效果优于后处理。  相似文献   
33.
目的:研究Toll样受体9(TLR-9)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上的表达水平及SLE患者血清白介素-10水平,探讨发病机制。方法:从23例活动期、19例缓解期SLE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组中分离PBMCs,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PBMCs中TLR9 mRNA的表达水平,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其血清白介素-10水平。结果:活动期SLE患者PBMCs的TLR-9mRNA表达高于缓解组(P<0.01)及正常对照(P<0.01),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E活动期患者血清IL-10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患者(P<0.01),并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活动期SLE患者PBMC的TLR9 mRNA的表达水平增高;并且活动期及缓解期SLE患者血清IL-10水平升高可能与TLR9 mRNA表达的上调相关。  相似文献   
34.
能量代谢即细胞对供能物质的利用和ATP生成的过程。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为慢性炎症性病理过程,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能量代谢异常影响内皮细胞功能、平滑肌细胞增殖、巨噬细胞的极化等生物学过程,进一步影响As病变进程。深入探讨能量代谢异常与As病变之间的关系及其调控机制,将可能为As的有效防治提供新的靶点和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35.
目前恶性肿瘤在人群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许多恶性肿瘤患者早期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检查确诊时肿瘤已处于中晚期,治疗效果及预后较差,因此对于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刻不容缓。随着目前对于血清中肿瘤标志物的研究的深入开展,一种新的细胞增殖标志物,即胸苷激酶1(thymidine kinase 1, TK1),已被证实在肿瘤的早期诊断、治疗效果评估及预后的判断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胸苷激酶1的结构、功能、作用机制以及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肌细胞增强因子2A(MEF2A)基因突变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迁移及其表型的影响。方法:分别将野生型(WT)MEF2A质粒(WT组)、21个核苷酸缺失突变型(△21,显性负突变)MEF2A质粒(△21组)以及MEF2A siRNA(siRNA组)转染进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通过溴化噻唑基蓝四唑(MTT)法和Millicell小室观察各组VSMC的增殖和迁移变化,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VSMC之间MEF2A蛋白、平滑肌α肌动蛋白(α-SM-actin)、SM22α、骨桥蛋白和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表达差异。结果:MEF2A△21组和MEF2A siRNA组的VSMC增殖增加,迁移数量增多;同时此两组中α-SM-actin和SM22α表达减少,骨桥蛋白表达增加;磷酸化p38和ERK1/2表达也明显增强。结论:MEF2A基因显性负突变及沉默可使VSMC向合成型转化,其增殖和迁移能力增加。而p38和ERK1/2MAPK信号通路可能参与MEF2A基因介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  相似文献   
37.
采用根尖压片技术对刺五加的细胞染色体计数,并对其进行了核型分析,结果表明:刺五加染色体数目为2n=48,染色体基数X=24。其中1对染色体上有随体,核型公式为:K(2n)=48=12m+18sm(SAT)+8st+10t。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2n=4L+22M2+14M1+8S,属于“3B”型。全组染色体总长30.82¨m,长臂总长22.88Dm,核型不对称系数为74.23%。  相似文献   
38.
摘要 目的:探讨SS-31通过调控线粒体功能延缓细胞衰老的调控效应。方法:将HEK293T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SS-31组。使用H2O2诱导应激性衰老模型,然后采用SS-31对HEK293T细胞进行干预。SA-β-gal衰老染色试剂盒检测细胞衰老水平;JC-1试剂盒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水平;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线粒体活性氧(ROS)荧光强度;ATP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内ATP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P53,P21,Acetyl-p53,Sirt1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SA-β-gal阳性率高于空白组,应用SS-31后阳性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S荧光检测: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荧光强度上升,而SS-31组荧光强度较模型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粒体膜电位检测: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红色荧光强度显著下降,SS-31干预后,红色荧光强度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P检测:模型组ATP水平低于对照组,SS-31组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模型组P53,P21及Acetyl-p53蛋白表达水平较空白组增加(P<0.05),而SS-31组较模型组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Sirt1蛋白表达水平较空白组降低(P<0.05),而SS-31组较模型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S-31能够通过改善线粒体功能延缓HEK293T细胞衰老。  相似文献   
39.
杨志浩  吴鹏  吴梅林  刘基 《生态科学》2014,33(6):1224-1230
多溴联苯醚(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 PBDEs)作为一种阻燃剂在水体、土壤、沉积物和大气等自然环境中广泛存在。原本认为水溶性低而疏水性高的PBDEs 很难被生物所利用, 但近年研究表明微生物降解是PBDEs 降解的一种重要机制, 部分微生物能参与PBDEs 降解过程。在有氧条件下, 表面活性剂、共代谢基质和初始生长基质等都能影响微生物降解PBDEs; 双加氧酶在PBDEs 降解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电子供体和助溶剂等则在微生物厌氧降解PBDEs 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还原脱溴作用是微生物对PBDEs 进行厌氧降解的主要机制。筛选PBDEs 高效降解菌以及进一步揭示其降解机理对于修复PBDEs 污染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0.
张瑞  迟云平  谢远云  康春国  吴鹏  孙磊  魏振宇 《生态学报》2022,42(24):10317-10328
炭屑是探索古火活动和人类用火及其驱动机制的重要指标,为研究古环境和古气候的演变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我国东北地区的炭屑研究较为薄弱,仅有的少数研究集中在全新世,缺少更长时间的沉积记录。为此,我们对哈尔滨黄土炭屑和总有机碳(TOC)进行分析,以重建中晚更新世以来松嫩平原东部的古火活动与古植被-古气候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古火活动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哈尔滨黄土炭屑形态揭示研究区主要以木本植物为主,炭屑粒度特征记录本地区为区域性古火事件。哈尔滨黄土-古土壤炭屑浓度曲线与TOC曲线比较吻合,古土壤炭屑浓度高,在弱古土壤层L1S1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表明温度的上升和生物量增多导致古火活动较为增强,揭示出古火活动主要受控于生物量。通过与Rb/Sr比值、全球CO2S浓度以及深海氧同位素的对比,发现古火还受温度条件的限制。温度作为触发因素,对植物的生长和古火的发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即温度影响木本植物生长,较高的温度导致更密集的蒸发,较低的温度会导致较高的有效湿度,从而对火灾的发生和植物的生长产生影响,这也指示了古火-植被-气候之间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