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1.
42.
应用rDNA-ITS2序列,采用邻接法(NJ)、最大简约法(MP)和最大似然法(ML),以按蚊亚属Anopheles的中华按蚊An.(An.)sinensis和赫坎按蚊An.(An.)hyrcanus为外群,对采自中国的按蚊属Anopheles塞蚊亚属Cellia 21种蚊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rDNA-ITS...  相似文献   
43.
探讨中国西南部疟疾高发区云南省梁河县阿昌族人群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的发生率及其分子特征. 四氮唑蓝纸片法和G6PD/6PGD活性测定筛查490阿昌族个体 (男260人, 女230人), 发现男性G6PD缺陷的发生率为7.31% (19/260); 女性为4.35 (10/230). PCR-DHPLC-Sequencing 或PCR-Direct Sequencing分析19个阿昌族无关个体G6PD基因外显子2~13, G6PD Mahidol (487G>A)的突变率为84.2% (16/19); 所有G6PD Mahido均与新的多态性IVS5-612 (G>C)连锁. G6PD 487G>A/IVS5-612 (G>C) 构成新的单体型成为这一阿昌族群体G6PD缺陷的分子特征之一, 已提交GenBank (登录号: EF190463). 阿昌族G6PD Mahidol 的高发与缅甸人群G6PD Mahidol 突变率 (91.3%, 73/80) 极为相似, 这一结果提示阿昌族与缅甸人群之间有着广泛的基因交流 (gene flows). 而中国其他少数民族最常见的突变G6PD Canton (1376G>T) 和G6PD Kaiping (1388G>A) 在这一阿昌族人群中没有找到, 提示阿昌族与其他少数民族的G6PD基因突变热点不同. 本研究数据是有关阿昌族G6PD遗传学的首次报道, 将为研究阿昌族起源、迁移提供线索并有助于上述地区疟疾的防治.  相似文献   
44.
牡丹不定根形成相关基因PsARRO-1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定根发生相关加氧酶基因(adventitious rooting related oxygenase,ARRO—1)被认为是木本植物不定根形成的分子标记之一,属不定根发生起始阶段的特异表达基因。本实验以牡丹‘乌龙捧盛’为材料,运用RT-PCR和RACE相结合的方法克隆得到一个ARRO-1的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PsARRO-J(GenBank登录号KJ620008)。PsARRO-1cDNA序列的开放阅读框长度为900bp,编码299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与拟南芥、毛果杨、苹果、梅花等植物有较高的相似性。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该基因在牡丹‘凤丹白’试管苗及实生苗的表达情况分析表明,PsARRO-1在试管苗及实生苗的根、茎、叶、花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根中的平均表达量大于其他部位,且实生苗中的整体表达量一般高于试管苗中的表达量。试管苗中,PsARRO-1在根中的表达量变化趋势明显,生根诱导初期表达量平稳且微弱,第10天开始上调表达,第15天和第40天分别出现两次峰值;实生苗中,PsARRO-1在根中的表达量在取样初期就开始快速上升,第10天达到峰值,之后迅速回落。这与牡丹不定根的发生过程基本一致,说明PsARRO-1与牡丹不定根的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5.
吴静  雷楗勇  张莲芬  花慧  金坚 《微生物学报》2008,48(8):1067-1074
[目的]为提高重组人ADAM(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15去整合素结构域蛋白(rhADAMl5)的表达水平.[方法]在详尽分析rhADAM15的cDNA和GST(谷胱甘肽-S-转移酶).ADAM15结构的基础上,选择表达宿主菌并对表达质粒进行改造.[结果](1)选择能为大肠杆菌稀有密码子提供额外tRNA的Escherichia coli.Rosetta(DE3)作为宿主菌,将质粒pGEX-ADAM15转化于其中在最佳诱导表达条件下获得298 mg/L融合蛋白GST-ADAM15;(2)采用PCR体外定点突变技术将目标蛋白编码区稀有密码子GGA(Gly<'425)替换为GGC,使融合蛋白表达水平提高9.4%;(3)通过消除凝血酶识别序列附近的Pro-Glu-Phe残基,提高凝血酶酶切效率,使rhADAM15产量提高了35.7%;(4)在GGA替换为GGC基础上切除"Pro-Glu-Phe"残基,使rhADAM15产量提高到68 mg/L,比分别切除"Pro-Glu-Phe"残基、GGA替换为GGC和野生型提高了19.2%、51.1%和61.9%.[结论]这一结果表明,在充分认识目标蛋白特性的基础上定向选择表达宿主并改造表达质粒能实现外源蛋白高水平表达.  相似文献   
46.
脂联素(ADPN)是一种主要由脂肪细胞分泌的特异性细胞因子,参与机体的糖和脂肪代谢,随着脂肪组织的增多ADPN水平下降。人群中脂联素基因序列中存在相当数量的等位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脂联素基因的SNPs与儿童肥胖关系密切。肥胖儿童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升高,限制肥胖的发展。脂联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在机体内可相互影响表达,共同参与儿童肥胖的形成。  相似文献   
47.
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是一类具有内源性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的生长因子受体。它们具有相似的分子结构,其配体介导的受体活化主要是通过二聚化的机制来实现的。配体介导同源或异源的受体二聚化,不同的配体以不同的机制介导受体的二聚化。本文介绍了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不同亚类受体在其配体介导下二聚化的机制,并着重介绍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各成员间的异二聚化及其引起的胞内信号转导途径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48.
目的研究mTOR在结核杆菌毒力因子ESAT6诱导的自噬抑制以及促进BCG增殖中的作用。方法 PCMV-HA-ESAT6质粒转染Raw264.7细胞,用蛋白免疫印迹检测LC3、P62、P-mTOR和P-70S6K表达水平;用mTOR阻断剂Torin1联合ESAT6转染以及分别作用于Raw264.7细胞后,免疫印迹检测P62和P-mTOR表达水平,LysoTracker Red染色观察溶酶体变化,BCG增殖实验计数各组菌落数。结果 ESAT6转染细胞后,细胞P62、P-mTOR和P-70S6K表达水平显著增高,LC3I完成向LC3II的转化;联合Torin1的ESAT6转染组和Torin1处理组的P-mTOR和P62无显著变化,溶酶体无变化,BCG菌落数减少。结论 ESAT6诱导的自噬抑制和BCG的增殖依赖于mTOR的活化。  相似文献   
49.
筛选cDNA文库得到了人的钙周期蛋白结合蛋白基因 ,将此基因的全编码区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 8上 ,诱导目的蛋白质表达以后将重组蛋白质用亲和层析的方法进行纯化 ,得到了纯度很好的重组的目的蛋白质 ,以此作为抗原免疫动物 ,得到抗钙周期蛋白结合蛋白的特异多克隆抗体。Western印迹的结果表明 ,该基因在小鼠多种组织中广泛表达 ;免疫组化的结果表明 ,BT32 5细胞诱导分化后钙周期蛋白结合蛋白分布有变化 ,由分布于胞质中转向分布于胞核和核周胞质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究1-脱氧木酮糖-5-磷酸还原酶(1-deoxy-D-xylulose-5-phosphate reductoisomerase, DXR)基因在紫丁香单萜物质合成中的作用,为紫丁香花香分子育种提供有效的基因资源和理论基础。【方法】本研究以紫丁香(Syringa oblata)花瓣为材料,克隆了SoDXR基因,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和亚细胞定位分析,不同花发育时期和器官组织中的qRT-PCR表达分析,及在金鱼草花瓣中异源瞬时过表达探究其功能。【结果】SoDXR基因全长为1 425 bp,编码474个氨基酸,编码的蛋白具有保守的DXP_reductoisom结构域,与桂花(Osmanthus fragrans)和油橄榄(Olea europaea)的相似性高达95%。亚细胞定位显示该蛋白主要定位于质体,与软件预测结果一致。伴随着开花,SoDXR表达水平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初开期最高;在各个器官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花瓣中表达量最高,茎中表达量最低。瞬时过表达发现,SoDXR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促进了主要单萜成分罗勒烯和月桂烯的释放,释放量分别增加了15.03倍和4.83倍。【结论】SoDXR基因正调控紫丁香单萜物质的合成,推测DXR基因在花香次级代谢物合成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