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0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尖顶羊肚菌活性提取物降血脂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尖顶羊肚菌是一种珍贵、稀有的食药用真菌。研究表明,尖顶羊肚菌具有增强肌体免疫力、抗疲劳、抗病毒、抗氧化、抑制肿瘤等作用(Elmastas et al.2006;孙晓明等2001;余群力1997)。然而关  相似文献   
12.
紫色非硫细菌Rhodocista属一新分离株的鉴定及其系统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从污水处理厂分离到一株紫色非硫细菌3-p,该菌株具避光性,能形成孢囊,具片层状光合内膜,在波长798nm处的吸收峰很低,需硫胺素和维生素B12作生长因子。该菌株可以琥珀酸为碳源,最佳生长温度为34℃~41℃,体内未发现R体结构,醌类的主要成分是Q-9。对菌株3-p的16S rRNA基因的分子系统学分析结果表明,菌株3-p与世纪红蒌菌(Rhodocista centenaria)关系最近,相似性为9  相似文献   
13.
利用新型复合载体固定亚硝酸盐氧化菌,确定了挂膜条件,考察了水力停留时间对NO2--N去除率的影响,并进行对虾养殖水处理.结果表明,新型载体可以较好地固定亚硝酸盐氧化菌,在水力停留时间为12 h、6 h、3 h、1 h的条件下,NO2--N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100%、98.77%、90.59%、59.02%.在HRT为1 h时,固定化的亚硝酸盐氧化菌可以高效去除养殖水体中的NO2--N,去除率达76.94%.  相似文献   
14.
养殖水体浮游细菌群落与对虾健康状态息息相关.本研究基于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手段比较了凡纳滨对虾病害发生前后病害趋向塘与健康塘的浮游细菌群落多样性、组成及关键类群互作关系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对虾发病前,病害趋向养殖水体浮游细菌群落Shannon指数显著低于健康养殖水体,且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伴随疾病爆发,病害趋向养殖水体浮游细菌群落结构离散程度显著增大,群落稳定性较差;发病前,病害趋向塘养殖水体中绿弯菌门、δ-变形菌纲和Saccharibacteria平均相对丰度均显著高于健康水体,而拟杆菌门显著低于健康水体;部分病害指示OTU隶属于弧菌科及黄杆菌科,隶属于红杆菌科的OTU1是发病前健康塘的健康指示OTU.网络分析表明,大多数与OTU1存在相互作用的指示OTUs属于黄杆菌科,说明黄杆菌科在对虾养殖水体浮游细菌群落中扮演重要角色.鉴于以上结果,对虾发病可能与多种浮游细菌群落相关,当出现“生态位机会”时,条件致病菌快速繁殖进而导致对虾发病,而保持和恢复细菌群落平衡可以成为预防对虾发病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5.
象山港网箱养殖区与非养殖区的细菌群落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海集约化养殖是导致我国近海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浮游细菌在近海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海洋浮游细菌群落对养殖活动的响应,对于指示和评价海水养殖生态系统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采集了象山港网箱养殖区与非养殖区3个深度,包括表层(0.5 m)、中层(2.5 m)、底层(8.0 m)的水样,利用焦磷酸测序技术测定16S rRNA基因,研究浮游细菌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结果表明:网箱养殖活动不仅使得附近区域水体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如化学需氧量浓度显著高于非养殖区域,而且显著地(P0.05)改变了浮游细菌的群落结构,但不同深度间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差异不显著。网箱养殖区和非养殖区中主要浮游细菌类群为α-变形菌(Alphaproteobacteria)、γ-变形菌(Gammaproteobacteria)、拟杆菌(Bacteroidetes)、放线菌(Actinobacteria)、β-变形菌(Betaproteobacteria)、ε-变形菌(Epsilonproteobacteria)和其它变形菌(Unclassified Proteobacteria),占细菌总序列数的98.64%。有些细菌类群的平均相对丰度从网箱区到非养殖区差异显著,如拟杆菌(P0.01)和放线菌(P0.05)显著降低,而γ-变形菌(P0.05)显著增加。相似度分析表明γ-变形菌、α-变形菌和拟杆菌是造成网箱区和非养殖区群落差异的主要类群,对群落差异总贡献率达到45.02%。偏冗余分析表明,影响细菌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有化学需氧量、磷酸盐、铵盐和总有机碳,共解释38.18%的群落变异,空间距离单独解释10.66%的群落变异。实验结果表明,养殖活动导致浮游细菌群落的改变,其中拟杆菌、放线菌和γ-变形菌的丰度显著变化,可能用于评价养殖水体的水质状况。  相似文献   
16.
方斌  杨叶  郑前进  吴金凤 《生态学报》2010,30(23):6478-6486
以快速发展、后备资源极其匮乏的江阴市和发展相对较慢、具有一定可开发耕地资源的兴化市为研究区,探讨区域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从区域土地利用的角度,选取了区域土地利用结构、自然资源和土壤条件等对生态环境有较大影响的指标对耕地保护易地补偿的生态环境状况予以测算。同时,选取区域污染治理资金投入能力和科技投入力度等指标测算区域生态环境修复的能力,并从CO2的固定、O2的释放、土壤质量的保持、水源的涵养等方面对两区域的生态服务价值其进行了量化。结果表明:从2010年到2015年,两地生态价值而呈不断增长态势,补偿价值将由244008.10元/hm2上升到245871.37元/hm2。这一价值将应由兴化市保护耕地方支付给江阴市产业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方斌  吴金凤  倪绍祥 《生态学报》2012,32(20):6489-6500
尝试以作物种植前、后土壤N的空间变化为基础与农户调查数据相结合,以GIS技术为手段,辅以地统计分析,探讨县域作物土壤环境空间变化特征及其与农户土地管理行为,特别是N投入行为间关系。其结果对更深入揭示农田碱解氮的演化规律,指导农民合理N投入,减少投入成本,提升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Moran’s I指数分析,结果表明:农业N投入普遍偏高,过剩量大;不同区域作物N投入存在较大差异,且农户各自惯性投入依然较强。平原区变异系数大的主要原因在于种植规模化品种少,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N投入差距大;山区和半山区的变异系数小的原因是由于规模化经营尚未形成,种植作物的多样性和N投入的不稳定性综合形成的。此外,研究还表明,GIS空间分析技术与经典试验相结合能有效分析不同农户间的作物种植前后土壤N的变化差异,对建立针对性的、差异化农地利用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下一步研究可结合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土壤物质循环作更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东莨菪碱在不使用呼吸机家猪基础麻醉中对心率、血压的影响。方法与结果48头家猪分为东莨菪碱组和山莨菪碱(654-Ⅱ)组,基础麻醉后两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532.08±105.67ms与394.17±59.78ms,157.00±18.26mmHg与178、63±20.73mmHg,118.63±16.51mmHg与128.21±17.00mmHg,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东莨菪碱作为家猪的基础麻醉用药,对心率血压的影响较654-Ⅱ小。  相似文献   
19.
张德民  杨惠芳   《微生物学通报》1998,25(6):348-350
氮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元素,因此氮素循环是维持生物圈的重要条件.脱氮早在一百多年前即已被人们所认识,它是化合态氮转变成游离态氮从而构成氮素循环的主要途径,故被认为是生物学氮循环中的关键过程之一.脱氮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的主要原因有:1.脱氮引起土壤肥力丧失;2.脱氮作用产生的一氧化氮和一氧化二氮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等一起成为对臭氧层破坏和全球变暖有重要影响的因子之一;3.脱氮在废水处理中起着重要作用.微生物脱氮既可去除过量的硝酸根,又刺激BOD的去除,因此,它对河流海域日益严重的富营养化的治理有着重要…  相似文献   
20.
吴金凤  方斌  方玮轩 《生态学报》2015,35(14):4733-4741
自然和经济要素相结合构建农田利用布局可最大限度地优化农田经济和生态效益,是耕地保护最有效的路径之一。以浦江县为例,运用ArcG IS技术,以影响作物生长的自然因子为自然要素指标迭加成9个自然单元,运用生态位社会经济评价值确定出431个经济单元,两者结合形成作物综合要素单元,并以当地代表性的粮食作物水稻、经济作物蔬菜、水果为参照设计出具有最佳适宜性和较高综合效益的农田利用布局。测算结果与浦江县的客观发展实际相应证,说明生态位社会经济评价值NSEV与自然要素的结合确定作物布局区的方法,不仅能适度减少人为主观因素对结果的影响,而且该方法实用性较强,选取的作物自然要素指标和经济要素指标针对性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