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9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3 毫秒
121.
离子辐照玉米花粉诱发DNA损伤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 30Kev和 8种剂量的N+ 辐照玉米不同品种的花粉 ,通过RAPD(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smDNA)技术利用 10 4个 10碱基随机引物分析了花粉基因组DNA的损伤效应 ,结果表明 :经N+ 辐照的花粉DNA在 10 4个引物的扩增下 ,共产生了 4 70条带 ,表明了明显的多态性变化。在供试剂量下共发现 51条多态性带 ,其中 3× 10 15N+ cm2 、6× 10 15N+ cm2 、9× 10 15N+ cm2 、12× 10 15N+ cm2 、15× 10 15N+ cm2 和 18× 10 15N+ cm2 DNA多态性的频率分别为 4 .3%、8.5%、1…  相似文献   
122.
123.
经热预处理(湿度为25-45℃,部分实验为20-36℃,时间为5-10min)的菠菜(Spinacia oleracea L.)叶绿体。严重影响其能量转换的各步反应。(1)循环光合磷酸化速率随处理温度而下降。(2)类囊体膜上腺三磷酶失活。(3)光照诱导叶绿体的质子吸收减小;叶绿体的9-氨基吖啶(9-AA)荧光猝灭减弱,但加二环己基磷二亚胺(DC-CD)可以部分恢复9-AA荧光猝死。(4)叶绿体的延迟发光和△A515nm电色效应均出现明显变化。(5)免疫印迹反应结果表明,经45℃预处理叶绿体的膜上腺三磷酶出现解离,其α亚单位的蛋白量明显减少。(6)预处理温度超过33℃,叶绿体光系统Ⅰ介导的氧吸收速率也下降,在反应介质中加芥子碱可以部分恢复其氧吸收能力,就这些结果与膜透性变化、耦联因子复合物解离和自由基积累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4.
本文报道的AgNOR组化反应,是我们经过反复实验,得新建立的染色逍度,染色时间和温度的系列程序,其结果表明不所显示AgNOR成分的对比清晰度较强,而适用于实验动物肿瘤组织的形态学观察,图象分析系统的定量研究和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5.
浙西奥陶系三分贝科腕足动物化石的新材料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自1978年以来,笔者从浙江江山奥陶系黄泥岗组又搜集了一批三分贝科腕足动物化石,化石全部保存在硅质结核中,大多呈内模、外模状态,往往腹瓣与背瓣分散保存,完整的内核化石极为少见。分散保存的标本中,腹瓣与背瓣很难确定它们是否同一属种。完整的内核化石又很难看到假基面的情况,这就给研究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鉴于上述情况,尚有一批标本未作研究。本文仅描述了6枚保存比较好的具有腹瓣内模的标本,它们分属2亚科,5属,其中2新属,全部为新种,名列于下:  相似文献   
126.
从土样分离到一株产生具有立体选择性酯水解酶的恶臭假单孢菌(Pseudomonas putida NH33)。构建P.putida NH33的基因组文库,并在E.coli中进行酯酶活性筛选,得到一个含有4.7kb插入片段的阳性克隆。对这个克隆的DNA片段进行序列分析,表明它含有一个1142个碱基的开放阅读框,为编码381个氨基酸的酯酶。推测的酯酶氨基酸序列与其它丝氨酸酯水解酶具有共同的保守基序GXSXG。把该蛋白在E.coli BL21(DE3)中进行表达,并用金属亲和层析纯化至单一条带。利用纯化的酶水解2-芳基丙酸乙酯制备2-芳基丙酸的S型异构体,产物的光学纯度eep>99%,说明此酶可8用于手性药物的合成。该酯酶是一个新酶,其基因序列已递交GenBank,登记号为AY896293。  相似文献   
127.
微波处理对绿豆象的杀虫效果及对红小豆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设置不同时间和功率的微波对裸露绿豆象Callosobruchus chinensis (L.)成虫、与红小豆混合的成虫、绿豆内幼虫及卵进行处理,以研究微波对绿豆象的杀虫作用及对绿豆象成虫产卵量、幼虫羽化率及卵孵化率等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微波处理裸成虫的死亡率随处理时间及功率增加而升高。成虫在中高火和高火分别处理60 s和50 s以上时间时死亡率过半,为51.21%~99.92%。处理与红小豆混合的成虫死亡率随功率和时间变化趋势同相同处理的裸虫,但相同条件下与红小豆混合的成虫死亡率明显高于相同处理的裸虫。低火至中低火处理60 s、解冻50 s及中火至高火40 s以上时间时成虫死亡都过半,为55.75%~100%,而中火处理70 s、中高火至高火60~70 s可使成虫全部死亡。微波处理具一定后续效应,处理的成虫虽没立刻死亡但随后死亡率仍比对照高。成虫高火处理50 s后的第3天校正死亡率可达87.74%。微波处理还可降低绿豆象成虫产卵量、幼虫羽化率、卵孵化率及红小豆发芽率。成虫、卵和豆内幼虫对微波敏感性依次增高。红小豆在中低火处理60 s、解冻50 s、中火40 s、中高火至高火30 s以上时间时发芽率都低于一半,为0.21%~48.33%。微波对绿豆象杀虫效果显著,但使用时需考虑微波仪器、处理功率和时间、产品用途及含水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并进行优化试验以取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28.
为了研究GDNF在神经系统中的生物学功能,通过RT-PCR方法从大鼠睾丸总RNA中扩增出GDNFcDNA全序列,序列分析表明与GenBank中的顺序完全相同.将GDNFcDNA以非融合方式连接在真核表达载体pEGFP-NⅠ的绿色荧光蛋白的上游,在CMV启动子控制下表达.通过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表达表明GDNFcDNA能在真核细胞HeLa中很好表达.采用裸DNA转染方法研究GDNF对损伤的坐骨神经的修复作用,在雏鸡出生后3h切断其右侧坐骨神经,将pEGFP-GDNF与Lipofectin的混合物注射到坐骨神经切断位点附近肌肉内,5d后追补一次.20d后进行实验检测,观察到GDNFcDNA的转染阻止了切断神经侧的腰脊髓内[L4-L6]运动神经元的大量死亡,并显著促进了切断坐骨神经的再生.  相似文献   
129.
核糖体RNA及相邻区域的二级结构研究,作为一个重要的工具,已在一些分类等级上被应用于系统发育的分析。以长苞铁杉为实验材料,通过克隆、测序,利用最小自由能原理预测nrDNA内转录间隔区及5.8S转录本的二级结构,分析它们的结构特点,探讨假基因化拷贝与功能拷贝结构上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1)ITS1区的二级结构主要由几个延展的发夹结构组成,配对的亚重复单位在松科植物特有的保守序列处有部分重叠,未配对的亚重复单位通常能自身折叠,保守序列的部分碱基出现在发夹结构的环中;(2)假基因化拷贝二级结构的自由能比正常拷贝高;(3)与正常拷贝的二级结构相比,假基因化拷贝在进化速率很低的5.8S功能区发生较大的变异,且在5.8 S末端没有和26 S连接配对。  相似文献   
130.
飞蝗总DNA的抽提及其RAPD分析条件的摸索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通过试验寻求得到一种快速、简便抽提飞蝗(Locusta sp.)总DNA方法,使每头雄性和雌性成虫分别可以得以50和100μg的总DNA。所得到的总DNA OD260/OD280为1.5-2.2,分子量45kb。为了获得高分子量的DNA产品,使RPAD结果具重复性,酚氯仿抽提后的DNA沉淀用灭菌Tip头挑出,而不用离心收集。对各种分析条件如摸板、Taq酶、dNTP及引物的浓度、不同的PCR仪、反应管进行了比较试验,发现在一定的范围内,它们对RAPD结果影响。用优化的试验条件对我国3个飞蝗亚种5个地理种群进行RAPD分析。结果在3个亚种UPGMA聚类图中,东亚飞蝗和西藏飞蝗珠2个种群以100%Bootstrap分别聚类在一起,亚洲飞蝗与东亚飞蝗的2个种群以66%的Bootstrap聚类在一起,在3个亚种所有个体的UPGMA聚类图中,亚种内的所有个体都聚类在一起,各自形成独立分支,说明3个飞蝗亚种有明显的区别。西藏飞蝗的2个种群之间,群居型与散居型东亚飞蝗之间在聚类图中混合聚类,说明它们之间存在基因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