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噬菌体展示技术是将编码外源蛋白或多肽的基因片段定向插入到噬菌体的外壳蛋白基因区,使外源蛋白或多肽通过与噬菌体外壳蛋白融合而表达并展示于噬菌体表面,进而筛选表达特异蛋白或多肽的噬菌体,已发展成为生物学后基因组时代一个强有力的实验技术.噬菌体展示文库的筛选是其关键环节.为了提高筛选效率,许多研究者对传统的筛选技术进行了改进,如选择性感染噬菌体、迟延感染性噬菌体、以DNA为基础的筛选方法、亲合力捕获和反复筛选和封闭筛选法等,用于筛选的靶标也越来越具有多样性,使得这一技术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老年人下肢动脉痛变发生的影响因素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9年于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干部二病房明确诊断为下肢动脉病变的住院患者181例.全部行双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按照动脉病变程度将患者分为3组:斑块组、狭窄组(≥50%)和闭塞组.收集其性别、年龄、血脂、空腹血糖(FBG)、纤维蛋白原(FIB)、高血压、脑卒中及吸烟史等信息.比较不同病变组一般情况及生化指标间的差异,并对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危险因素采用回归方法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16个月随访,观察患者的主要终点事件包括下肢坏疽、侧支循环、死亡.结果:①年龄、糖尿病病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FBG、血脂异常、性别比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合并率在三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三组间高血压痛程、高血压合并率、吸烟时间、吸烟率、HDL-C、FIB在三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G、高血压、纤维蛋白原与老年LEAD的发生成正相关(P<0.05),HDL-C与LEAD成负相关(P<0.05).④经过16个月随访,三组间生存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LEAD患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且常有较高的吸烟率、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血脂异常的合并率.TG、FIB水平增高及合并高血压痛其下肢血管病变程度更重,是加剧下肢动脉硬化的主要因素,HDL-C时LEAD具有保护作用.经过16个月随访,老年LEA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心脑血管疾病,与血管狭窄严重程度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ATP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在多种糖尿病特有因素刺激下在巨噬细胞中的表达,以及PPARγ激动剂干预后其表达的变化,探讨ABCA1及PPARγ在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发展中的作用机制。从而为研究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机制及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巨噬细胞为研究对象,体外模拟糖尿病状态,分别以高葡萄糖、高胰岛素和糖基化终末产物刺激巨噬细胞,检测细胞中ABCA1表达的变化;以PPARγ激动剂预处理巨噬细胞后,再以上述因素刺激细胞,分别检测巨噬细胞中ABCA1的表达并比较。结果:高葡萄糖、高胰岛素和糖基化终末产物(AGE)可作为独立因素,导致细胞中ABCA1表达减少(P〈0.05)。PPARγ激动剂预处理后,ABCA1表达量增加(P〈0.05)。结论:糖尿病状态下,一些糖尿病特有的刺激因素如:高葡萄糖、高胰岛素和糖基化终末产物等作为独立因素使ABCA1表达减少,可能是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较非糖尿病人群增高的原因。PPARγ激动剂干预后,糖尿病状态下ABCA1的表达增加,这提示我们应用PPARγ激动剂可能延缓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