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8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4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血府逐瘀汤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大鼠C反应蛋白(C-reactionprotein, CRP) 、肿瘤坏死因子-a(Tumor necrosis factor-a,TNF-a)的影响。方法:50 只大鼠随机分为5 组:正常组,模型组,醒脑静组 (0.3 mL/kg),血府逐瘀汤组(0.3 mL/kg),联合用药组(醒脑静联合血府逐瘀汤)。除正常组外,其余4组采用" 二次枕大池注血法" 建立大鼠SAH 模型。从造模成功后的第1 d 开始给药,连续给药7 d。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在术前、术后 1 d、3 d、7 d、14 d取血浆及脑脊液,按ELISA 试剂盒说明书分别测定各组血清及脑脊液中肿瘤坏死因子-alpha(TNF-alpha)、C- 反应蛋白 (CRP)的含量。结果:(1)术后随着时间推移,SAH大鼠血清及脑脊液中TNF-alpha及CRP 含量逐渐上升,在第7 d 达到高峰。(2)术 后第1 d,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中血清及脑脊液中TNF-琢、CRP含量均显著上升,差异显著(P<0.01);与模型组比较,醒脑静组及 血府逐瘀汤组中血清及脑脊液中TNF-alpha、CRP 含量无差异(P>0.05),而联合用药组中血清及脑脊液中TNF-琢含量下降,差异具有 显著意义(P<0.05)。(3)术后第3 d、7 d、14 d,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中血清及脑脊液中TNF-琢、CRP 含量均显著上升,差异显著 (P<0.01);与模型组比较,醒脑静组、血府逐瘀汤组及联合用药组中血清及脑脊液中TNF-琢、CRP 含量下降,差异均显著(P<0.0 1),与醒脑静组或血府逐瘀汤组比较,联合用药组中血清及脑脊液中TNF-alpha、CRP含量下降,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醒脑静 联合血府逐瘀汤能有效缓解SAH大鼠CVS,与降低SAH大鼠血清及脑脊中TNF-alpha、CRP 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2.
板栗雏梢分化期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个品种板栗上部芽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法确定板栗雏梢分化进程,再运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雏梢分化期内源激素含量进行分析,探讨板栗内源激素与花芽分化的关系.结果表明:板栗雏梢分化进程可划分为冬前花序原基分化期、休眠期、冬后花序原基分化期、花簇苞片原基分化期和花簇原基分化期5个时期.在板栗整个雏梢分化过程中,各品种芽内源ZT含量总体呈"M"形双峰曲线变化,分别在11月中旬和翌年1月中旬出现峰值;芽内源GA3含量也总体呈双峰曲线变化,分别在冬前花序原基分化期(10月中旬)和冬后花序原基分化期(翌年2月中旬)达到峰值;内源ABA含量在冬前花序原基分化期达到最大值,之后呈逐渐下降,于1月中旬降到一个较低的水平并一直维持至花簇原基分化期(3月中旬).内源激素GA3/ZT值从9月中旬开始持续下降,于冬前花序原基分化过后下降到低水平状态并保持至花簇原基分化期.可见,在整个板栗雏梢分化过程中,较高浓度GA3有利于花序原基的分化,低水平的ABA有利于休眠期的解除和冬后花序原基的分化;内源激素GA3和ZT间的平衡关系在板栗雏梢分化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43.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是一类能自我更新和分化的多能细胞。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SCs在再生医学和组织工程等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与很多细胞一样,MSCs在长期体外扩增过程中会逐渐衰老,出现迁徙能力减弱、增殖速度减慢和分化潜能下降等干性减退的现象,这极大地阻碍了MSCs的应用。目前公认的引起MSCs复制性衰老的因素之一就是细胞生长的微环境。新近研究显示,外源性给药、氧浓度调节、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构建等最新技术都可以通过模拟或者调控微环境来改善干细胞的行为,延缓干细胞复制性衰老。本文首先综述了近年来关于MSCs复制性衰老特征和分子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然后总结了通过改变微环境来保持MSCs干性的技术和方法,旨在为未来MSCs制剂大规模应用于组织工程和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4.
目的了解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蛇类资源现状。方法 2014年7月22日~8月4日采用样线法对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展开调查。结果本次调查记录蛇类动物14种,隶属1目3科12属,以游蛇科为主,占遇见蛇类物种总数的78.6%。大眼斜鳞蛇(Pseudoxenodon macrops)为江西省蛇类新纪录。调查过程中蛇的遇见率为0.88条/km,数量较多的福建竹叶青蛇、山溪后棱蛇和黄链蛇,遇见率分别为0.31条/km、0.24条/km和0.11条/km。结论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福建竹叶青蛇、山溪后棱蛇和黄链蛇等常见种的数量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45.
中微量元素和有益元素对水稻生长和吸收镉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中微量元素和有益元素对水稻生长和吸收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有测试的元素和施用方法中,硅酸钠叶面喷施显著增加稻谷产量,而碳酸钙、硼酸、硅酸钠土施和亚硒酸钠显著降低了稻谷产量。镁、锌、铁的盐酸盐形态对水稻籽粒的增产效果优于硫酸盐形态,而钙、铜的硫酸盐形态增产效果略高于盐酸盐形态。在钙、镁、硫三种中量元素中,钙增加了水稻籽粒中的Cd浓度和吸收量,而镁和硫则降低了籽粒中的Cd浓度和吸收量,以硫磺粉处理为最低。稻草中的Cd浓度和总量均以氯化镁处理为最高,硫磺粉处理最低。镁能有效抑制Cd从秸秆向籽粒的转移,其盐酸盐优于硫酸盐。在微量元素中,锌对水稻Cd的吸收抑制作用最为显著,其次是铜,而有益元素肥料硅酸钠叶面喷施则显著增加了稻谷中的Cd浓度和吸收量。硫酸亚铁、氯化锰、氯化铜、硼酸和硼砂处理都能有效地抑制Cd从秸秆向籽粒的转移,而硅酸钠叶面喷施和锌处理则促进了Cd的转移,表明硅酸钠抑制水稻吸收Cd的机制很可能发生在土壤中,而非在植株体内或地上部分。在Cd污染土壤上选用适宜的中微量和有益元素肥料及其施用方法,能有效降低水稻对镉的吸收和稻米中的Cd含量。  相似文献   
46.
以红曲菌丝体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及Box-Behnken设计响应曲面分析优化了红曲色素的提取工艺条件。通过实验,得到了提取率的回归方程Y=0.923-0.011X1-0.011X2-0.017X12-0.027X22-0.026X32-0.028X1X2-0.019X1X3,通过对模型解逆矩阵得优化方案:乙醇浓度X1=66%、超声功率X2=200 w、提取温度X3=52℃,模型预测结果为92.5%。在该工艺条件下进行验证实验,提取率达到92.1±0.6%(n=3)。  相似文献   
47.
目的:利用MassARRAY分子量阵列分析系统检测胃癌组织PIK3CA基因突变。方法:从胃癌石蜡包埋组织中提取基因组,PCR反应扩增目的基因片段,MassARRAY分子量阵列分析系统检测PIK3CA基因突变;焦磷酸测序验证检测结果。结果:中国西部地区144例胃癌组织样本中PIK3CA_E542K(1624G>A)突变携带率为77.6%,PIK3CA_E545K(1633G>A)突变携带率为84%。MassARRAY分子量阵列分析系统检测结果与焦磷酸测序结果达到100%吻合。结论:建立了MassARRAY分子量阵列分析系统检测基因突变的方法,初步建立了中国西北地区汉族人群胃癌组织PIK3CA基因PIK3CA_E542K(1624G>A)和PIK3CA_E545K(1633G>A)位点突变频数。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安氏Ⅱ类错非拔牙矫治中GMD矫治器的疗效和适应症。方法:选择36例恒牙早期安氏Ⅱ类病例,主要表现为以乳磨牙早失形成的磨牙近移或上牙列轻中度拥挤的的非拔牙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GMD推磨牙装置远移磨牙开辟后牙间隙。结果:36例患者中除1例因上切牙唇倾致患者对面形不满意而改行拔牙矫治外其余患者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第一磨牙平均远移5.6mm,远移到位平均4-5个月。磨牙建立中性关系。结论:GMD装置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推磨牙向后的矫治器,但要掌握好适应症才能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49.
肾茶不同生长阶段熊果酸含量的变化(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肾茶定植后不同时期的熊果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肾茶在不同生长阶段中熊果酸含量差异明显,定植后30—90d极显著高于105—120d。因此,在四川攀西地区,肾茶在定植后90d左右收获,可保证其药材有较高的熊果酸含量。  相似文献   
50.
目的:研究汉族人群中、重度牙周炎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并初步探讨白细胞介素17在二者相关性中的可能作用。方法:检测和分析40名健康者(健康组)、40例中、重度牙周炎患者(牙周炎组)、2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冠心病组)及47例患冠心病伴中、重度牙周炎的患者(冠心病+牙周炎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7水平、血脂水平(血清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和牙周临床指数(附着丧失、探诊深度和探诊出血)。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健康组、牙周炎组、冠心病组及牙周炎+冠心病组的血清白细胞介素17水平分别为(13.01±1.23)、(24.45±2.13)、(59.90±2.23)和(68.87±3.43)ng/L,各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7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协方差分析校正年龄、受教育状况、血压和体重指数后显示,各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7水平间的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重度牙周炎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可能性高于牙周健康者,其发生冠心病的相对风险率比值比为2.416(P=0.039;95%CI:1.126-6.659)。经协方差分析校正年龄、受教育状况、血压和体重指数后,各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间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8)。结论:严重的牙周感染可能通过改变白细胞介素17水平,影响全身炎症反应和冠心病的发生及发展,可能是冠心病事件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