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66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低空急流对中国褐飞虱重大北迁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包云轩  谢杰  向勇  徐希燕  刘宇 《生态学报》2009,29(11):5773-5782
低空急流是褐飞虱远距离迁飞的理想空中通道之一,为了揭示低空急流对褐飞虱北迁的动力作用机制,在全面分析2007年中国褐飞虱虫情资料的基础上,筛选出典型个例,结合相应的气象背景资料,对低空急流在褐飞虱北迁中的动力影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表明:(1)低空急流作为一种大尺度天气系统,对2007年中国褐飞虱的重大北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对虫源输送和降虫上;(2)低空急流的时空分布和强度变化对褐飞虱降虫时段、降虫范围、降虫量多少和主降虫区位置的选择有重要的影响;(3)逆推轨迹计算的结果显示:迁入主降区的褐飞虱是由低空急流输送的,这与其动力作用相吻合;(4)低空急流中的下沉气流对降虫区分布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2.
在大相岭龙苍沟高桥河、清水河、黄沙河流域设置三块珙桐样地,以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离散分布的理论拟合,聚集强度指数的测定,对珙桐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珙桐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特征为:在幼苗到幼树阶段为聚集分布,逐渐过渡到大树阶段的随机分布.在幼苗到幼树阶段具有较强的聚集度,主要是因为珙桐种子散布比较困难和主要靠萌蘖更新.随着幼苗向大树发育的全过程,环境因子作用加强,种内、种间竞争加剧,幼苗、幼树呈现出较高的死亡率,林木自然稀疏,导致分布格局逐渐过渡到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113.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红火蚁在中国适生区的预测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对红火蚁在中国的适生区进行了预测.以高于发育起点温度的天数和有效积温作为决定性因子,年均降水量、海拔高度作为限制性因子,应用GIS中的Kriging空间插值功能将红火蚁在我国的适生性分布情况分为高度适生区、适生区、轻度适生区和非适生区.结果表明,广东大部、广西中南部、云南南部的少数地区、海南、台湾、香港和澳门是红火蚁的高度适生区.云南南部、两广北部、河南最南部、安徽西部、浙江大部、湖北中东部、重庆、湖南、江西和福建是红火蚁的适生区.轻度适生区分布于河北中东部、山东中东部、北京、天津、江苏中北部、安徽大部、河南大部、浙江西北部、湖北西北部、陕西南部、四川东部、贵州中西部和云南中部的少数地区.我国的西北、东北和华北的大部分地区为红火蚁的非适生区.  相似文献   
114.
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外壁中的脂多糖结构即内毒素,经常是引发脓毒症、菌血症等系统性炎症反应的"元凶"。近十余年的研究发现,细菌透性增加蛋白(bactericidal/permeability-increasing protein,BPI)具有特有的中和内毒素和拮抗革兰氏阴性菌的能力, 是一种抗感染的天然的分子靶。大量的临床研究结果已经显示其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近几年来国外生物药业公司正努力将重组人BPI推向市场。  相似文献   
115.
冷杉天然林下地表主要苔藓斑块生物量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俊华  包维楷 《植物学报》2006,23(6):684-690
调查分析了大渡河上游藓类-冷杉天然林下5种主要地表苔藓斑块(锦丝藓、赤茎藓、大羽藓、塔藓及锦丝-大羽藓)的生物量, 同时测定了各斑块相关环境因子(斑块表面气温、空气湿度、光照强度及基质湿度等)。对苔藓生物量和相关环境因子进行综合分析表明, 不同苔藓斑块的生物量有差异, 且不同斑块环境因子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对斑块生物量与环境因子进行相关分析显示, 苔藓斑块生物量与环境因子之间相关性较显著, 苔藓生物量特征受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光照强度、灌木层盖度及草本层盖度等因素影响较大。但不同环境因子对不同斑块苔藓生物量的影响水平有差异。  相似文献   
116.
117.
通过对影响RT-PER检出率的条件和试剂进行了筛选,确定了提取FMDV RNA的最佳方法和试剂,优选出RT-PCR反应的试剂和最佳反应条件,建立了检测口蹄疫病毒核酸的RT-PER方法。应用所建立的方法检测送检的鲜牛奶、淋巴结、脊髓、牛鼻咽拭子,结果阳性率分别为41.4%(24/58)、13.33%(2/15)、20%(1/5)、37.5%(12/32);检测4个屠宰场送检的组织样品40份,结果阳性率为.10%-70%;检测送检的奶粉(1份)、水泡皮(1份)、老鼠(2份)、患儿口腔棉拭子(4份),阳性率均为  相似文献   
118.
用PRV和SOM免疫荧光双标记法研究了大鼠中缝核群中SOM样神经元对咽肌前运动神经元的调控。PRV注射大鼠咽肌后,在中缝苍白核、中缝隐核、中缝大核和中缝背核中可见少量PRV和SOM双标记细胞。首次证明了大鼠中缝核群中SOM样神经元对咽肌前运动神经元的支配。推测中缝核群中的SOM可能和咽肌运动的精确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119.
用PRV和SOM免疫荧光双标记法研究了前脑中SOM样神经元对孤束核中食管前运动神经元的支配。当PRV注射于大鼠颈部食管后,在大脑皮质前部嗅沟背侧的无颗粒型岛叶皮质后部和嗅沟腹侧的梨状前皮质前部可见较多PRV和SOM双标记细胞。在终纹床核、内侧视前区、外侧视前区和正中视前区、终板血管器、穹隆下器、以及嗅结节等处也可见少量PRV和SOM双标记细胞。本文推测脑对颈部食管运动的调节是由广泛的中枢神经系统结构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120.
提取猫的背根神经节 (DRG)中的Poly(A) +RNA ,注射到非洲爪蟾卵母细胞中进行表达 ,2d后通过双电极电压箝技术检测爪蟾卵母细胞对速激肽受体激动剂的反应 .NK- 1受体特异激动剂 [Sar9,Met(O2 ) 11]SP (Sar -SP) ,NK -2受体特异激动剂 [β- Ala8] neurokininA ( 4~ 1 0 ) (Ala -NKA)和神经激肽A(NKA)产生相似的内向电流 .由一个快速的锋电流和持续数分钟的振荡电流组成 .Sar- SP的反应只被NK- 1受体特异拮抗剂L- 6 6 8,1 6 9( 1 μmol/L)阻断 ,而NKA及Ala- NKA的反应则仅被NK -2受体特异拮抗剂L -6 5 8,877( 1 μmol/L)阻断 .注射猫脊髓背角Poly(A) +RNA在爪蟾卵母细胞中表达的速激肽受体的反应基本相似 .这些速激肽受体的反应都具有强烈的脱敏性 .这是首次在爪蟾卵母细胞受体表达系统证明DRG神经元有速激肽NK- 1和NK -2受体 ,从而提示在伤害性初级传入末梢上可能存在速激肽突触前自身受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