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60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2篇
  195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中华鲟天然群体蛋白质水平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阐明我国Ⅰ级珍稀水生保护动物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天然群体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特征,为其资源的监测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采用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对中华鲟天然群体进行了蛋白质遗传多态性研究。共研究了15种蛋白质,有4种蛋白无活 性或活性很低,在有活性的11种蛋白中共测得26个座位;在26个座位中,只有1个座位(MDH-1)为多态座位。中华鲟多态座位比例(P)为3.90%,遗传杂合度(H)为0.04,均远 远低于其他鱼类P和H值的平均水平,说明中华鲟在蛋白质水平上的遗传变异较贫乏,与其他鲟鱼类的情况类似。  相似文献   
32.
几种鲟鱼基因组大小、倍体的特性及鲟形目细胞进化的探讨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采用Feulgen-显微分光光度计方法,以鸡红细胞为标准DNA(3.22pg/2C)测定了长江白鲟、达氏鲟、中华鲟、史氏鲟和北美匙吻鲟的体细胞基因组大小(DNA含量)。结果表明,上述五种鲟鱼DNA含量分别为4.11、8.26、9.07、6.07和3.96pg。长江白鲟和北美匙吻鲟均属于四倍体鱼类,分布在长江水系的中华鲟和达氏鲟两种鲟属鱼类为八倍体类型。史氏鲟初步判断为八倍体,据分析可能存在四倍体的  相似文献   
33.
对虾白斑综合征杆状病毒同源性比较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比较我国沿海不同海域对虾白斑综合征杆状病毒三个分离株即唐海分离株(渤海湾),宁波分离株(东海),深圳分离株(南海)的同源性。三个WSSV分离株基因组的限制性内切酶(Sac I,Hind III,Pst I)酶切多态(RFLP)以及病毒结构蛋白图谱完全一致,证实造成我国从南至北对虾爆发性流行病的对虾白斑杆状病毒为同一种病毒。利用高保真Taq酶,分别以报道的日本对虾杆状病毒(RV-PJ=PRDV),斑节对虾白斑综合征杆状病毒(WSBV=PmNOBIII)基因组核酸片段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均能从中国对虾白斑杆状病毒(WSSV)基因组中扩增得到相应大小的PCR产物,扩增产物序列分析表明中国对虾白斑杆状病毒(WSSV)与斑节对虾白斑综合征杆状病毒(WSBV=PmNOBIII),日本对虾杆状病毒(RV-PJ=PRDV)同源率分别为100%与97%,其结果为证实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对虾白斑综合征杆状病毒为同一种病毒或同一种病毒的不同株系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34.
中国林蛙乳酸脱氢酶多基因系统及基因间连锁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辉  吴清江 《遗传学报》1996,23(1):11-17
(1)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山西产中国林蛙4个地理群的333只林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林蛙的LDH由LDH-A,LDH-B和LDH-C3个基因决定。LDH-A是单态座位,LDH-B和LDH-C均为多态座位,每个多态座位均有两个等位基因。LDH-B与LDH-C呈紧密连锁关系。认为LDH-C是LDH-B的重复产物。(2)热稳定性、尿素处理稳定性及组织特异性研究表明:LDH对温度和尿素处理稳定性顺序为A4>B’4>B4>C4。A4在骨骼肌和肝脏等组织中活力最大,B4在心肌和卵巢中活力最强,LDH-C主要在眼球和卵巢中表达。(3)Ldh-b和Ldh-b'在不同地理群间呈差异分布,随着纬度的增高,Ldh-b在种群中的频率增大。  相似文献   
35.
大鳞副泥鳅雄核发育单倍体胚胎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雄核发育(androgenesis)系指卵子只依靠雄性原核进行发育的生殖方式。尽管已有川鲽(Platichthysflesus)(Purdom,1969)、马苏大麻哈鱼(Oncohychusmasou)(Arai等,1979)、虹鳟(Salmoga...  相似文献   
36.
基因组叠加生物型的基因表达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电泳及特异性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分析了鲤、鲫及其基因组叠加的不同组合个体的红细胞SOD、EST和血红蛋白的电泳图谱。结果表明不同基因组合及不同倍性的个体间存在由基因组差异导致的生化多态性,为不同倍性的鱼类的同工酶(SOD)表达存在基因剂量效应提供了依据,证实了不同组合的SOD亚基间有协同表达、累积作用。研究表明每个基因有其独特的调控机制,因而在杂种三倍体内三分之一的基因组亦能够表  相似文献   
37.
38.
本文研究长江中下游长吻的种群生态学特性并进行渔业生物学分析。胸鳍棘、尾舌骨及脊椎骨都可用作年龄鉴定材料。用Brody-Bertallanffy的公式表述体长、体重与年龄的关系。调查生殖特性并分析比较产卵力及产卵群体的结构类型。以食物出现率和重量法评价各类食物在食料中的作用。由渔获物统计资料计算种群的自然死亡率和捕捞死亡率。通过比较各种捕捞强度和最小捕捞规格的不同的总渔获量和繁殖群体的相对数量,提出获得最大持续渔获量的捕捞强度和最小捕捞规格。  相似文献   
39.
鲤鲫人工多倍体谱系中同工酶和蛋白的基因表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红鲤、红鲫、镜鲤、鲤鲫杂种二倍体一代,二代,鲤鲫杂种三倍体,鲤鲫复合三倍体,鲤鲫杂种四倍体一代,二代的同工酶及蛋白电泳谱型和扫描数据分析表明,在鲤鲫人工多倍体谱系中,亲代的等位基因在杂交子代中共有四种表达模式;(1)两亲本基因在子代中共同表达,即共显表达;(2)父本的基因表达受到部分或完全的抑制,即母本的基因优先得到表达;(3)母本的基因表达受到抑制,父本的基因得到表达;(4)双亲本的基因表达均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或都不表达。其中第一种表达模式是主要的模式。根据以上基因在杂交子代中的表达特点,可用同工酶和蛋白电泳图谱将鲤鲫人工多倍体谱系的各种生物型逐一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40.
A polyploid hybrid fish with natural gynogenesis can prevent segregation and maintain their hybrid vigor in their progenies. Supposing the reproduction mode of induced polyploid fish being natural gynogenesis, allopolyploid hybrid between common carp and crucian carp into allopolyploid was performed.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describe a lineage from sexual diploid carp transforming into allotriploid and allotetraploid unisexual clones by genome addition. The diploid hybrid between common carp and crucian carp reproduces an unreduced nucleus consisting of two parental genomes. This unreduced female pronucleus will fuse with male pronucleus and form allotriploid zygote after penetration of related species sperms. Allotriploid embryos grow normally, and part of female allotriploid can produce unreduced mature ova with three genomes. Mature ova of most allotriploid females are provided with natural gynogenetic trait and their nuclei do not fuse with any entrance sperm. All female offspring are produced by gynogenesis of allotriploid egg under activation of penetrating sperms. These offspring maintain morphological traits of their allotriploid maternal and form an allotetraploid unisexual clone by gynogenetic reproduction mode. However, female nuclei of rare allotriploid female can fuse with penetrating male pronuclei and result in the appearance of allotetraploid individuals by means of genome addition. All allotetraploid females can reproduce unreduced mature eggs containing four genomes. Therefore, mature eggs of allotetraploid maintain gynogenetic trait and allotetraploid unisexual clone is produced under activation of related species sper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