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杏花蜜腺的发育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王虹  吴晶  邓彦斌 《植物研究》2002,22(4):456-458,T003
杏(Armeniaca vulgaris Lam.)花蜜腺杯状,位于凹形的花托内壁上,属花托蜜腺,由分泌表皮和产蜜组织组成。其分泌表皮具特化的角质层,气孔器下陷并失去关闭功能。液泡呈有规律的变化,淀粉粒的动态成较明显。分泌表皮中的淀粉粒逐渐减少,在杏花的初放期巳基本上完全消失,而产蜜组织中的淀粉粒积累却在杏花的初放期达到高潮。分泌表皮和产蜜组织中的蛋白质含量都较丰富,且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基本保持恒定,泌蜜方式为表皮角质层和气孔。  相似文献   
12.
小花糖芥(Erysimum cheiranthoides L.)花蜜腺位于雄蕊部花托上,仅有2枚侧蜜腺,属十字花科侧蜜腺类型中的侧半环亚型,其2枚密腺均由分泌表皮,产蜜组织和维管束组成。分泌表皮上有变态气孔器,产蜜组织中有维管束分布,属较进化的十字花科花蜜腺亚型类型。蜜腺原基是在花的各部分原基基本分化完成后,由花托表面及雄蕊基部区域的1-2层细胞,经反分化形成,在蜜腺发育过程中,蜜腺组织中的液泡和多糖物质都发生了有规律的变化,其原蜜汁在产蜜组织中加工合成,最后由表皮细胞和变态气孔泌出。  相似文献   
13.
一株产电菌Nitratireductor sp. WJ5-4的筛选及产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生物垃圾燃料电池阳极淋洗液中分离一株产电菌WJ5-4,研究其产电特性。【方法】根据菌株的形态、生理生化性质及16S r RNA基因测序分析确定其种属,以该菌株为产电菌,以生物垃圾为底物,构建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研究在不同接种浓度和底物固含量条件下菌株的产电性能。【结果】菌株WJ5-4被初步鉴定属于Nitratireductor属,当接种量200 m L时可获得最大功率密度135.16 m W/m2、稳定电压370 m V和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降解率41.46%。当底物固含量为23%时,可获得最大功率密度163.69 m W/m2、稳定电压434 m V和TOC降解率46.29%。【结论】WJ5-4菌能够利用较高固含量的生物垃圾产电,产电周期较长,为下一步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生物垃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评估γ干扰素释放试验(T-SPOT .TB)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 )在我国活动性肺结核病患者的家庭接触者中预测活动性结核病的能力,选取157例家庭接触者行T-SPOT .TB和TST筛查,并前瞻性随访6年。将121例参与随访的家庭接触者纳入分析,T-SPOT .TB阳性率为49.6%,与年龄﹝ OR=1.03(95%CI 1.00~1.05),P=0.032﹞和接触菌阳患者﹝ OR=2.13(95% CI为1.01~4.51),P=0.048﹞呈正相关。TST≥5 mm和TST≥10 mm的接触者分别占57.5%和37.2%,其中TST≥10 mm与接触菌阳患者呈正相关﹝ OR=2.30(95% CI为1.05~5.06),P=0.038﹞。共随访626人年,7例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发病率为11.0/1000人年。T-SPOT .TB的阳性预测值(PPV)为8.3%,阴性预测值(NPV)为96.7%。TST≥5 mm和TST≥10 mm的PPV分别为7.7%和9.5%,NPV均为95.8%。总之,活动性肺结核病患者的家庭接触者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的风险高于一般人群,而T-SPOT .TB与TST对活动性结核病的预测能力相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中国医院ICU病人安全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运用问卷调查法及个人深入访谈法进行调查,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目标调查的两级医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规章制度不完善,设备配置不足,医护人员培训效果不佳,关键流程病人辨识有待加强;影响ICU病人安全的主要因素为:人力配备及人员素质、人员准入、布局流程、监督管理、财力物力投入、规章制度、沟通与协作和工作强度。结论 ICU管理存在薄弱环节,应加强管理以保障病人安全。  相似文献   
16.
将拟南芥基因AtGLR1.4启动子驱动的AtGLR1.4基因与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融合后,利用根瘤农杆菌介导瞬时转化法(Fast Agro-mediated Seedling Transfomation,FAST)浸染拟南芥幼苗,对其进行亚细胞定位的研究。转基因植株通过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的观察,发现GFP绿色荧光在叶片表皮细胞的细胞膜上特异表达,表明At-GLR 1.4蛋白定位于细胞质膜上,为其后续的功能研究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7.
对一种新型带螺旋肋的光生物反应器进行数值模拟,采用粒子追踪模型模拟微藻在反应器中的运动情况,分析微藻细胞经历的光暗循环频率f_(av)、反应器光暗循环强化效率η随螺旋肋螺距P_s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P_s的增加,f_(av)、η出现峰值。f_(av)在P_s=400mm的反应器中最大,为0.5794Hz;η的峰值则出现在P_s=800mm的反应器中。分析发现,在0.5m/s的进口速度下,P_s=400mm、600mm、800mm时,螺旋肋的存在对提高f_(av)有正面作用,P_s=200mm、1000mm时,螺旋肋的存在限制了f_(av)的提高。可通过调整螺旋肋的结构参数达到对流场的调整,从而改变微藻所受光暗循环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该研究从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的籼稻‘Kasalath’突变体库中筛选到1个根系超短的突变体,命名为ssr1(super short root 1),8d苗龄突变体的主根和不定根长度分别只有野生型的8.89%和2.29%,其不定根发生正常,但侧根的发生和伸长都受到严重抑制,且根毛也非常短。此外,ssr1植株整体矮小,株高不到野生型的一半。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该突变性状由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图位克隆技术将SSR1基因定位在第9染色体的STS(sequence tagged site)分子标记9g7047K和9g7290K之间,物理距离约为243kb,在定位区间共发现39个预测基因,经分析其中没有已克隆的根系发育基因。对SSR1的定位为进一步克隆该基因和阐明水稻根构型的分子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颈淋巴清扫术中应用医用生物胶黏合周围自体肌肉组织封堵胸导管瘘口预防术后乳糜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12年4月我科收治的10例口腔癌患者,在颈淋巴清扫术中发现并确诊为乳糜瘘后,立即行瘘口缝扎并应用医用生物胶黏合周围自体肌肉组织封堵瘘口,观察其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经此方法治疗后,10例患者术中术后均未出现乳糜瘘及其他严重并发症;2例患者经此法治疗无效后,二次手术探查行瘘口缝扎及应用医用生物胶黏合封堵治疗后有效。术后随访10例患者3个月均未发现有乳糜瘘复发,亦未出现局部刺激反应及变态反应。结论:术中医用生物胶黏合封堵胸导管瘘口是预防颈淋巴结清扫术后乳糜瘘理想、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不同藻类对大型溞存活和生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生命表技术观察了大型溞(Daphnia magna)在实验室恒定温度(25 ℃)下分别以梅尼小环藻、铜绿微囊藻905、铜绿微囊藻469和斜生栅藻为饵料时的存活率和生殖量变化,并据此探讨了不同藻类对大型溞生活史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型溞食用梅尼小环藻和铜绿微囊藻469后生长良好,大型溞在斜生栅藻中也能较好生长,而铜绿微囊藻905对大型溞的生长和繁殖均有不良影响;大型溞对不同藻类的净生殖率(R0)、世代历期(T)和内禀增长率(rm)及存活率有不同的影响,梅尼小环藻分别为44.35、11.86、0.32、5%;铜绿微囊藻469分别为48.20、14.25、0.27、30%;斜生栅藻分别为8.10、12.47、0.17、15%;铜绿微囊藻905分别为0、0、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