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6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41.
富营养湖泊滇池水华蓝藻的机械清除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5  
富营养湖泊暴发蓝藻水华时可集聚浓度达n× 10 8— 9cell/L ,利用重力振动、旋振和离心等方法收集富藻水 ,逐次浓缩、脱水后得藻泥 ;根据需要可对藻泥进行干燥 ,得到干藻粉。 2 0 0 1年 4月至 2 0 0 2年 11月在云南滇池以上述方式清除蓝藻水华 35 1d ,共处理富藻水 4 2 6 4 8m3 ,折合清除水华蓝藻干重为 4 6 0 .83t。按所清除的蓝藻干粉的总氮、总磷、总钾、粗有机质及重金属的平均含量计算 ,相当于从试验区水体中去除了氮 (N) 37.33t、磷 (P) 2 .71t、钾 (K)2 .4 9t及粗有机质 2 0 0 .32t;重金属铅 (Pb) 2 .2 89kg、砷 (As) 2 .2 3kg、汞 (Hg) 2 .3kg、镉 (Cd) 0 .5 1kg。表明在富营养湖泊中水华蓝藻大量暴发时 ,采用机械除藻 ,对控制蓝藻水华污染 ,有效降低内源氮、磷等污染物负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2.
垂直流人工湿地的设计及净化功能初探   总被引:60,自引:2,他引:58  
阐述了垂直流人工湿地小试系统的设计,并测试其冬季污水净化效果,垂直流人工湿地由下地流和上行流方式的两池组成,对受污染地面水体中的CODCr,BOD5和TSS的去除率分别为53.6%,78.7%和80.2%,对细菌,总大肠菌,粪大肠菌和藻类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99.4%,85.9%,89.7%和97.7%,。对KN,HN4^ -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9.2%,16.5%和25.8%,各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作用无明显差异。系统出水NO3^-N浓度高于进水,而有植物系统中又高于无植物的对照,表明湿地植物的存在有利于硝化,表明下行流-上行流人工湿地在冬季仍能较好地改善水质,是一种有效的水处理技术,对水体水质改善和水生态系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3.
通过人工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50、100和150株/ m2)的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对富营养湖泊水体和沉积物理化性质的改善和营养元素的去除作用。结果表明:种植黑藻能显著提高水体溶解氧(DO)和沉积物的氧化还原电位(Eh), DO由3.95mg/L提高到10.42mg/L;沉积物Eh提高了58.6-109.4mV。黑藻的生长有效地降低了水体和沉积物中的氮、磷含量,水体中TP降低了38.9%-57.1%;NH4+-N的含量降低了90.2%; 沉积物中TN的含量比试验前中期降低了70.0%。50、100和150株/ m2 三个种植密度间对水质和沉积物的改善效果差异不明显,说明当单位面积生物量达到一定程度后改善效果也趋于饱和,故在富营养湖泊的植被恢复中种植密度不宜过大。  相似文献   
44.
剩余污泥资源化利用新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 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大量产生, 如何对其进行处理并有效资源化利用成为广泛关注的问题。文章在综述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特征、相应处理与综合利用方法的基础上, 进一步综述了污泥干化芦苇床、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以及相关组合工艺等剩余污泥资源化利用新工艺。总结了各种新工艺的优势以及当前尚未解决的关键问题, 对未来新工艺的潜在应用进行了展望, 以期开发出低能耗、低成本、高效率、绿色生态的技术, 真正实现剩余污泥的减量化、无害化、稳定化和资源化。  相似文献   
45.
垄沟和漫灌单元处理污水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展了以11种植物为植被的漫灌和垄沟系统处理效果的比较研究,以皇草(Pennisetum purpurem schumach×Pennisetum alopecuroide(L.)Spreng American)为植被的垄沟系统具有较高的净化效能,其总磷、磷酸盐、总氮、氨氮、CODcr和BOD5的去除率分别为83.2、83.6、76.3、74.9、73.5和85.8%.以水稻Ⅰ-远诱1号(88-132)(Oryza sativa L.)或水稻Ⅱ-Suakoko8(Oryza glaberrima)为植被的漫灌系统及以扁穗牛鞭草(Hemarthria compressa(L.F)R.Br)为植被的垄沟系统也具有一定的净化效能;秋冬季加设塑料大棚,可提高垄沟系统的净化效能。漫灌和垄沟系统的处理效果与其植被植物的生物质产量和种植管理方式相关。    相似文献   
46.
植物间的相生相克效应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介绍了相生相克的定义,相互抑制和刺激促进现象,作用的影响因素,相生相克化合物种类等。首次对其化合物的提取、分离鉴定和生物测试等方法进行了较全面的叙述。从总体上对相生相克作用进行了较系统的评述。  相似文献   
47.
阐述了二(噁)(口英)的概念、来源和毒性、特性及对人体和动物的毒性作用和内分泌干扰.  相似文献   
48.
文章主要以根系分泌物为核心,综述了根系分泌物的分类、发生机理及影响因素;围绕着植物-土壤-微生物三者的关系,阐述了根系分泌物介导的植物与植物之间的化感作用、植物与根际微生物之间的协同作用以及植物微生物相互作用对土壤物质循环的影响。水生植物以其生境的特殊性和功能的不可替代性,对沉积物污染物去除和水体生态修复产生显著的影响。在水体生态问题较为严峻的今天,充分认识水生植物根系分泌物介导的根际过程将为水生植物生态学和水体生态修复领域的发展提供基础,并为学科应用潜力的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9.
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除藻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由于水体污染的日益加剧 ,水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可利用的水资源不断减少 ,导致水资源供需矛盾日显突出。国内外学者在寻求多元化污水处理新技术方面进行了许多有意义的探索 ,人工湿地系统即是本世纪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污水处理新技术之一 ,由于具有高效的去除水体中的氮磷营养及有机物的能力 ,出水水质可达到或超过常规二级处理水平 ,且基建投资及日常运行费用却比常规二级处理厂低得多 ,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城镇污水、畜牧业、食品业和矿山等工农业废水的处理[1— 3] 。因藻类过量繁殖引起的富营养化问题在我国日趋突出 ,众多水厂也因水源中藻…  相似文献   
50.
凤眼莲净化燕山石油化工废水的研究Ⅱ.静态净化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讨论了凤眼莲净化塘中COD、BOD_5、酚、氨氮、芳烃、油和硫化物含量下降趋势及pH、电导率和溶解氧的变化过程。COD/BOD_5比值的峰形曲线指示出废水的净化速率的变化。在试验条件下,COD下降过程基本上符合指数函数的数学模型:COD=A·e~(-B·D),COD表面净化率P_s值为9.1g/m~2·d。凤眼莲塘特定的理化和生物环境有利于石油化工废水的净化。净化塘中各类微生物、尤其是根部微生物,也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