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万木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林隙梯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万木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隙内外物种的调查数据,研究了林隙各区物种多样性的梯度变化及物种多样性随林隙级的梯度变化.结果表明,从林隙中心区到非林隙区,物种丰富度指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逐渐降低;生态优势度呈中间高、两端低的变化趋势;均匀度呈中间低、两端高的变化趋势.林隙各区的物种多样性在林隙面积为200~300 m2时均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52.
长苞铁杉林林隙主要树种生态位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林隙前、中、后期3个发育阶段的各个林隙为一维资源位状态,利用Shannon-wiener指数、Levins指数及生态位重叠公式,计算林隙不同发育阶段主要树种生态位特征。结果表明,前期生态位宽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长苞铁杉、米槠、木荷、甜槠、深山含笑、香桂、青冈、猴头杜鹃、山矾、细叶青冈;中期的为:米槠、木荷、长苞铁杉、香桂、深山含笑、山矾、甜槠、猴头杜鹃、青冈、细叶青冈;后期的为:米槠、木荷、长苞铁杉、青冈、山矾、香桂、深山含笑、细叶青冈、甜槠、猴头杜鹃;林隙发育的不同时期主要树种生态位重叠值均较大,但随着林隙的不断发育,主要树种间生态位重叠值有减小的趋势;长苞铁杉在林隙发育的不同阶段与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物种有较小的生态位重叠值,而与生态位宽度较小的物种有较大的生态位重叠值。  相似文献   
53.
基于改进的投影寻踪的森林生态系统生态价位分级模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针对投影寻踪技术计算过程复杂、编程实现困难等缺陷,提出采用改进单纯形法直接优化投影寻踪技术的投影函数和投影方向,从而简化了投影寻踪技术的实现过程,克服了目前投影寻踪技术编程实现困难、搜索时间长及投影方向难以最优化等缺点.提出了基于改进单纯形法的投影寻踪技术的森林生态系统生态价位分级模型.利用该模型可把各森林生态系统多维分类指标综合成一维投影值.投影值越大表示该森林类型生态服务价值越大.根据投影值大小可对森林生态系统样本集进行合理分级.实例分级结果表明,直接由样本数据驱动的改进的投影寻踪森林生态系统生态价位分级模型用于生态价位分级,简单可行,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应用性;可操作性强,其优化时间及投影函数值分别为传统投影寻踪技术的34%和143%;投影寻踪效果很理想,可广泛应用于生态学、生物学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各类非线性、高维数据分级与评价.  相似文献   
54.
杉木种子涩籽地理分布的空间插值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距离反比插值法进行杉木种子涩籽率的空间插值,并提出一种改进的距离反比插值法(MID),其包含了距离反比法(ID)和距离平方反比法(IDS)。根据福建省25个杉木种子产地的涩籽率观察值,建立了杉木种子涩籽率的改进距离反比插值模型。改进距离反比插值法经交叉验证,其平均误差及平均误差平方的平方根均较距离反比法和距离平方反比法更小,具有较高的精度,平均精度达88.91%,可应用于杉木种子涩籽的空间内插。这不仅为杉木种子涩籽的空间插值提供了一种新方法,而且为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辅助的杉木种子涩籽区域分布与流行趋势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为福建省杉木种子园的合理布局与优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5.
森林碳汇能力是评价森林生态系统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依据,该研究基于福建省9个地级市1985年、1996年、2006年的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碳储量、气温、降雨量、人口、GDP等数据,运用相关性分析和线性回归等方法,探讨毛竹林碳储量与主要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因子对毛竹林碳储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1)碳储量随降水增加而增加,但相关性不显著(R=0.281,P=0.156);随气温上升而减少,相关性显著(R=0.748,P0.01),气温影响因子为5.63,降水影响因子为1.46。(2)人口密度对碳储量空间分布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693,P0.01)。(3)GDP对碳储量的空间分布具有相反的趋势,表现为GDP等级高的地区,碳储量相对偏低。该研究结果为提高区域毛竹林碳汇能力的立地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为碳交易市场界定提供借鉴信息。  相似文献   
56.
杉木-观光木人工混交林种内和种间竞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Hegyi单木竞争指数模型对杉木-观光木人工混交林种内、种间及全林分竞争强度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以杉木为对象木时,3种不同类型的竞争强度均随着对象木个体的增大而减弱,并且除6~9 cm径级外,种内竞争均大于种间及全林分竞争;以观光木为对象木时,3种不同类型的竞争强度均随着对象木个体的增大而减弱,除18~21 cm与24~27 cm径级外,其种间竞争均大于种内及全林分竞争。利用对象木竞争强度与胸径关系进行预测的结果显示,杉木和观光木在胸径分别达到36和39 cm之前应进行密度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57.
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山松天然林自然稀疏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平均直径、平均木断面积和林分总断面积作为林木个体大小的指标,研究林木株数与林木大小的关系.应用-3/2法则,建立黄山松天然林自然稀疏过程中林分密度与平均直径、平均木断面积、总断面积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黄山松天然林种群密度对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木断面积、林分总断面积均存在显著作用.因此,在经营黄山松天然林时,必须切实重视林分密度控制管理.  相似文献   
58.
运用改进单纯形法拟合Logistic曲线的研究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Logistic方程是研究有限空间内种群增长规律的重要工具之一本文运用改进单纯形法最优拟合Logistic曲线,结果表明改进单纯形法具有较强的拟合非线性方程的能力,对生物实验及生态、生理学中诸多非线性曲线的参数估计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59.
用太阳黑子和自相关因子预测杉木生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太阳黑子和自相关因子为预测因子,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Lamb.)Hook.〕胸径生长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前3年和8年的太阳黑子相对数及前5年杉木胸径生长的年轮指数值对杉木胸径生长存在正相关,前1年和4年的太阳黑子相对数及前6年和7年杉木胸径生长的年轮指数值对杉木胸径生长存在负相关,该模型的模拟精度和预测精度分别为9895%和9845%,且可提前5年进行预测,为林木生长预测提供了新的系统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60.
氮-硫沉降对邓恩桉及杉木人工林凋落物C和N残留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次正交回归旋转设计,以Na2S04为硫源、46%CO(NH2)2为氮源模拟氮一硫沉降,分析了不同氮一硫沉降水平下邓恩桉(Eucalyptus dunnii Maiden)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人工林凋落物中C和N残留率的动态变化,并采用Olson指数模型对c和N分解模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在不同氮一硫沉降水平下,在1年内随处理时间延长邓恩桉和杉木凋落物的C和N残留率总体上均呈下降趋势;且N较难释放,总体表现为“释放一富集一释放”的动态过程;但在不同氮一硫沉降水平下及不同处理时间凋落物中C和N残留率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凋落物中C和N分解的Olson指数模型的相关性总体上达到极显著或显著(P〈0.05)水平;邓恩桉和杉木凋落物中C和N的平均分解系数分别为0.877和0.208、0.704和0.600,平均周转期分别为3.148和15.877a,4.090和4.947a,显示凋落物中C释放速率大于N,杉木凋落物的C周转期大于邓恩桉但其N周转期则小于后者。在Na2SO4164kg·hm-1·a-1的水平下,氮沉降对邓恩桉凋落物的C和N释放及杉木凋落物的N释放有促进作用,但对杉木凋落物的C释放有抑制作用;在46%CO(NH:):150或256kg·hm-2·a-1。的水平下,硫沉降也具有同样的作用。随分解时间的延长,邓恩桉凋落物的C/N值呈波动但总体减小的趋势,而杉木凋落物的C/N值呈波动趋势;但在不同氮一硫沉降水平下凋落物的C/N值均有极显著差异,且邓恩桉凋落物C/N值的变化幅度总体上大于杉木凋落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