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99篇
  45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3篇
  1965年   6篇
  1964年   2篇
  1960年   5篇
  195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71.
为摸清大熊猫布鲁氏菌病、弓形虫病以及心丝虫病的血清学感染资料,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以及外膜蛋白BCSP3基因PCR扩增检测布鲁氏菌病;同时采用弓形虫间接血凝试验和犬心丝虫抗原快速诊断对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6只大熊猫RBPT检测为阳性,进一步采用SAT和血液细菌BCSP31基因PCR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排除了布鲁氏菌感染;大熊猫蜀兰弓形虫抗体检测呈阳性,复查也为阳性,表明存在弓形虫感染;所有大熊猫心丝虫抗原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表明无心丝虫感染。本次检测的3种疾病中,仅发现1只熊猫(蜀兰)存在弓形虫感染,布鲁氏菌病和心丝虫病均为阴性,表明目前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内大熊猫疾病的预防工作成果显著。  相似文献   
72.
73.
74.
土壤中含EB病毒诱导物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苍梧县、罗城县和北京市收集的土壤标本中发现有EB病毒诱导物。梧州市和苍梧县沿公路和江河两旁桐油树下的土壤标本,对EB病毒早期抗原诱导的阳性率为40~58%。在其他大戟科植物下的土壤标本中,也发现有EB病毒诱导物。对桐油树下土壤中EB病毒诱导物与鼻咽癌发生的可能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5.
合成了6个模型化合物并用以探讨PSⅡ的放氧复合物(OEC)中Mn簇的结构特征。模型物包含Mn2(μ-O)2和μ-O-μ-羧桥联的二锰结构单元,这些单元中的Mn-Mn、Mn…Mn和Mn-O(N)结构参数与PSⅡ系统OEC的相应数据一致,暗示OEC中Mn簇可能具有类似的结构特点。还有两个模型物包含了卤素阴离子,它们被用于讨论PSⅡ中Cl^-1与Mn的联系。讨论认为,在5个PSⅡ的S态中,具有高价锰中心  相似文献   
76.
目的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被广泛用于抗体或抗原的检测,并被视为临床实践中的金标准,可提供相对可靠、灵敏和特异的检测结果.ELISA的本质是抗原与相应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然而,天然抗体固有的不稳定性是ELISA的一个难以克服的弱点,并可能导致检测结果的重现性差甚至错误的诊断结果.本课题组先前应用构象工程方...  相似文献   
77.
连惟能 《昆虫学报》1959,(6):523-527
本文报告了中华地鳖活动习性的观察结果:调查了53户农村住宅,发现中华地鳖的户数有27户(50.9%),证明它的分布较为普遍,并表明它的孳生地点主要是在靠灶墙足的松土中。 它的活动时间自晚7时开始,8—11时达高峯,随后逐为减少,至翌晨6时全部消失 于地面。爬行速度,雄虫1512.3厘米/分钟,雌虫650厘米/分钟,若虫474.29厘米/分钟。白昼它在土中的深度以2.5—4厘米之间为最多,最深可达5厘米,但在夜晚,则以地面及1厘米深度处为多,最深仅达3.5厘米,活动距离的测定看出,占84.37%虫数是活动于30厘米距离之内,未见及活动于高出地面所在,说明它的活动范围较为狭窄。 并对它的孳生地,分布,活动的时间性及机制,与人类的关系等问题作了较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78.
利用福建农林大学研发的APF-Ⅰ型松墨天牛持久型诱芯和专用配套ZM-808型诱捕器诱捕松墨天牛成虫,摸清其在福建龙岩市新罗区的活动规律,为松材线虫病的防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新罗区松墨天牛成虫在3月下旬开始活动,为活动初期;活动盛期在5月中旬至7月中旬;7月下旬至11月上旬为活动末期;11月中旬至翌年3月上旬无松墨天牛成虫活动。5个诱捕器全年共收集松墨天牛成虫824头,其中雌虫701头,雄虫123头,雌雄比为1:0.18,收集到的松墨天牛成虫雌虫数量多于雄虫数量。根据松墨天牛成虫的活动规律,在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中,松墨天牛诱捕器诱杀应在3月下旬至10月中下旬进行;每年3月底前应将不明原因枯死松树清理干净,同时加强林间松墨天牛成虫防治工作,杜绝传播隐患。  相似文献   
79.
【目的】分析大熊猫肠道中芽孢杆菌的种类、纤维素分解能力、抗微生物作用和常用抗生素药物敏感性。【方法】利用芽孢耐高温特性分离菌株,基于16S r RNA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通过测量芽孢杆菌在刚果红纤维素培养基上的分解圈分析其纤维素分解能力,采用牛津杯法测定芽孢杆菌的抑菌能力,结合软件分析抑菌能力和进化树之间的关系,通过PCR调查芽孢杆菌的抗菌肽分布规律,最后通过药敏试验检测芽孢杆菌是否对常用抗生素敏感。【结果】共分离得到21株芽孢杆菌;进化树显示,这些芽孢杆菌分为6个类别(Category);羧甲基纤维素钠水解结果显示,所有菌株均能分解纤维素;大部分芽孢杆菌菌株对3种肠道病原菌有较强的抑制能力,聚类分析表明,菌株的抗菌能力与基于16S r RNA基因的分类有一定的关联性;66.67%(14/21)的菌株中可以检测到2个或3个抗菌肽基因;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菌株整体药物耐受率低,仅为7.54%(19/264),但仍有少数菌株对抗生素耐受。【结论】分离菌株种类丰富,分布平均,且均具有纤维素分解能力。21株菌株都含有抗菌肽基因,代谢产物对3种肠道病原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常用抗生素耐受性低,对规范临床用药具有指导性。  相似文献   
80.
潘氏细胞(Paneth Cell)是小肠腺的特征细胞,该细胞有合成分泌蛋白质的特点,其分泌颗粒含有防御素(defensin,又称隐窝素Chyntdin)、溶菌酶,释放后对肠道微生物有杀灭作用[1];同时亦有吞噬功能.潘氏细胞含有的分泌颗粒通常可用酸性染料如焰红(Phloxine)、伊红或橘黄G染色[2],其中以焰红染色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