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9篇
  5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研究早胜牛类群A-FABP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胴体品质和肉质性状的相关性。采用PCR-SSCP方法对5个早胜牛类群(庆阳类群、平凉类群、南德温与庆阳类群杂种、西门塔尔与平凉类群杂种、秦川牛与平凉类群杂种)的A-FABP基因进行多态性分析,分析基因型与胴体品质和肉质性状的相关性。结果显示,A-FABP基因第三外显子区存在c.408GC的突变,并检测到3种基因型GG、GC和CC。胴体性状相关分析表明,GG基因型的胴体重显著低于CC基因型(P0.05);GG基因型屠宰率极显著低于GC基因型(P0.01),显著低于CC基因型(P0.05);GG基因型净肉率显著低于GC基因型(P0.05);GG基因型的眼肌面积显著低于GC和CC基因型(P0.05)。肉质性状相关分析表明,GG基因型失水率显著高于CC基因型个体(P0.05);GG基因型剪切力极显著高于GC和CC基因型(P0.01);GG基因型蒸煮损失和pH均显著高于GC基因型(P0.05),极显著高于CC基因型(P0.01)。A-FABP基因突变位点可作为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22.
在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设置人工模拟酸雨实验,研究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微生物量碳含量、土壤p H值和土壤呼吸速率几个指标对不同酸处理梯度(CK:p H值4.5的天然湖水;T1:p H值4.0;T2:p H值3.5;T3:p H值3.0)的响应。结果表明,在模拟酸雨的持续作用下,样地土壤酸化有加剧趋势。2011年的6月(CK:(603.76±46.18)mg/kg,T1:(565.41±44.48)mg/kg,T2:(521.58±30.92)mg/kg,T3:(509.49±19.40)mg/kg)、12月(CK:(488.92±22.71)mg/kg,T1:(379.65±49.46)mg/kg,T2:(346.08±33.81)mg/kg,T3:(318.00±52.35)mg/kg)和2012年6月(CK:(540.48±39.11)mg/kg,T1:(492.30±43.15)mg/kg,T2:(489.65±51.39)mg/kg,T3:(428.53±49.66)mg/kg)3次测定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有随模拟酸雨强度增加而显著降低的趋势,高强度的酸处理T3显著低于CK值(P0.05);土壤呼吸速率在各处理中的响应与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变化一致。由于旱季和湿季的土壤温湿度相差较大,以上各指标在旱湿两季的差异明显,表现为湿季大于旱季。由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变化缓慢,其在各酸梯度处理下无显著差异(P0.05)。以上结果显示,长期酸雨作用使土壤酸化不断加剧,并降低了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含量,抑制了土壤的呼吸速率,有利于土壤碳的累积,但对土壤总有机碳的影响仍需长期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23.
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严重危害畜牧养殖业健康发展。口蹄疫灭活疫苗是口蹄疫防控的主导产品,为控制口蹄疫流行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也存在抗原不稳定、在生产制备过程中存在因病毒灭活不彻底而散毒的风险、生产成本较高等问题。与传统的微生物和动物生物反应器相比,通过转基因技术以植物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抗原蛋白,具有成本低廉、安全便捷、易于储运等一些优势,且无需蛋白提取纯化过程,可直接食用免疫;但也存在着表达量低、控制性差等问题。因此,通过植物生物反应器表达口蹄疫病毒抗原蛋白,可能是一种具有一定优势但仍需不断优化的疫苗生产手段。本文综述了在植物中表达活性蛋白的主要策略,以及通过植物生物反应器表达口蹄疫病毒抗原蛋白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目前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4.
小兴安岭通河林区斑羚冬季食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2004年1~3月在小兴安岭通河林区,使用粪便显微组织学分析方法并结合野外食痕调查,对斑羚(Naemorhedus goral)的冬季食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斑羚冬季主要以枯草、落叶和当年生枝条为食,共取食20属,22种植物。通过频率转换分析发现,莎草科的羊胡子苔草(Carex callitrichos)和杜鹃花科的兴安杜鹃(Rhododendron dauricum)是其冬季的大宗食物,占食物的百分比分别为31.72%和18.14%。此外,斑羚冬季对苔藓、杨柳科和木犀科植物的取食频次也较高,其百分比分别为7.30%、6.87%和5.25%.  相似文献   
25.
苜蓿(Medicago sativa)是重要的牧草类植物,为了在苜蓿中有效地实现外源基因的瞬时表达,该研究以绿色荧光蛋白(GFP)作为报告基因,以本氏烟草(Nicotiana benthamiana)作为对比,研究了2种不同的表达载体(非复制型载体和基于菜豆黄矮病毒的复制型载体)、2种不同类型的根癌农杆菌菌株(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LBA4404和EHA105)对苜蓿叶片瞬时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LBA4404与复制型载体的组合(revector/LBA4404)可在苜蓿叶片中有效地实现GFP的瞬时表达。进一步地,研究了re-vector/LBA4404的浓度和侵染后时间对苜蓿叶片瞬时表达的影响。观察显示,随着re-vector/LBA4404菌悬液浓度或侵染后时间的增加,GFP在苜蓿叶片中的瞬时表达水平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菌悬液浓度为1.0(OD600)时,GFP瞬时表达水平最高;侵染后时间为5~7 d时,GFP瞬时表达水平达到峰值。相较于本氏烟草叶片,在苜蓿叶片中实现最高水平的瞬时转化需要更高浓度的农杆菌和更长的侵染后孵育...  相似文献   
26.
藏羊对严酷的自然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在高寒低氧时其脑血管仍能向脑组织充分供血.研究高原藏羊脑血管特别是微动脉解剖学特性有助于揭示其高原适应性机理.以欧拉型藏羊和生活在低海拔地区的滩羊的头部标本为试验材料,采用血管铸型结合扫描电镜技术,运用比较解剖学方法对二者大脑微动脉铸型表面特征开展研究.结果显示:藏羊60160μm直径的大脑微动脉铸型表面,有清晰的"椭圆形"或"足印状"内皮细胞核压痕,滩羊内皮细胞核压痕以"长条形"居多,压痕不如藏羊明显.藏羊200160μm直径的大脑微动脉铸型表面,有清晰的"椭圆形"或"足印状"内皮细胞核压痕,滩羊内皮细胞核压痕以"长条形"居多,压痕不如藏羊明显.藏羊200300μm直径的大脑微动脉铸型表面,有相对粗大的平滑肌纤维压痕,而滩羊平滑肌纤维的压痕相对细小.研究推测,藏羊大脑微动脉的血管舒缩能力较强,能够及时有效地向各微动脉分支输送血液,因此在对大脑微动脉的血流调节方面,高原藏羊的功能会比低海拔绵羊更强,可能是其适应高原环境的解剖学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肠道灌洗液菌群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87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为病例组,选择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87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对象肠道灌洗液菌群分布,比较不同类型及不同严重程度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灌洗液菌群失调情况.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肠...  相似文献   
28.
秸秆还田对黑土区农田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年9月与2012年9月,采用改良干漏斗方法,对吉林黑土区5种秸秆还田方式,即0倍、0.5倍、1.0倍、1.5倍、2.0倍,对农田小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影响进行研究。研究时段,共获得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7 238只,隶属3纲4目3亚目11科,其中2011年2 795只,隶属3纲4目3亚目6科,2012年4 443只,隶属3纲4目3亚目8科。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小型节肢动物群落受秸秆还田量的影响显著(P0.01);土壤小型节肢动物个体总数、类群总数、多样性和生物量随秸秆还田量增加呈递增趋势,不同年份之间土壤小型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冗余分析(RDA)显示,土壤湿度对土壤中小型节肢动物的影响最大;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土壤p H对中气门亚目、短角虫兆科、球角虫兆科种群均具有抑制性作用。  相似文献   
29.
散放条件下春季梅花鹿行为时间分配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梅花鹿 (Cervusnippon)是我国珍贵的经济动物 ,梅花鹿野生种群数量极少 ,主要分布在吉林东部、四川诺尔盖、江西彭泽、安徽南部以及浙江西部[14 ] ,是国家 1级保护动物。国内对梅花鹿行为学研究仅对活动节律[2 ] 、性行为[7] 、社群行为[12 ] 有一些零星报道[8,11,13,14 ] ,尚未见有关行为时间分配及其与性别和天气之间关系的报道。我们于 1998年4~ 5月对散放条件下东北梅花鹿 (C .nipponhor tulorum)的行为时间分配进行了研究 ,为保护梅花鹿这一濒危物种研究提供基础资料。1 研究地区与方法1 1 自然概况黑…  相似文献   
30.
大兴安岭原麝夏季的生境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年7月和2006年8月,在黑龙江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机械布点法设置样线,对原麝夏季生境选择进行了研究.Mann-Whitey U检验表明,原麝夏季喜欢活动在乔木密度小、郁闭度低、坡度较陡且隐蔽度高的生境中;卡方检验表明,原麝夏季偏好远离人为干扰的中上坡位、接近碎石坡和水源的阴坡或半阴半阳坡的针阔混交林中;主成分分析表明,前6个特征值的累计贡献率达72.28%,可较好地反映原麝生境特征,因而将原麝夏季生境选择影响因子分别命名为干扰因子、林型因子、坡度因子、水源因子、空间因子和郁闭度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