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家睿 《生命科学》2006,18(5):411-413
1糖尿病的特征及其危害糖尿病(diabetes)是一种与胰岛素产生和作用异常相关、以高血糖症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包括以胰岛素绝对缺乏为主的1型糖尿病及以胰岛素相对缺乏和胰岛素抵抗为主的2型糖尿病两种类型。目前,糖尿病在世界范围内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132.
miRNA与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度为22nt的内源性的参与转录后调节的单链非编码小RNA。近年来的研究表明,miRNA在基因表达调控方面具有广泛和普遍的作用,参与了生物体发生发育、细胞增殖、细胞分化等生物学过程,尤其是其在干细胞的自我更新与多向分化的调节作用日益受到关注。我们查阅近年有关文献,介绍了miRNA的生成、作用机制、研究方法,论述及其对真核生物细胞分化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33.
近年来在奶牛试验中,对瘤胃微生物的研究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兴趣。这些研究的目的多是将微生物组成变化与日粮组成、宿主生产性能(如饲料效率,产奶量,乳脂等)、健康(如瘤胃酸中毒和亚急性酸中毒)以及环境(如甲烷排放)联系起来,另外还有一些研究则强调了微生物在多种反刍动物瘤胃发育中的作用。关于奶牛瘤胃微生物的大部分发现都是基于扩增子测序,可以揭示瘤胃微生物的分类组成,以及在不同处理条件下瘤胃菌群的变化。尽管新兴的宏基因组学和宏转录组学能够深入探索瘤胃微生物的功能,但在数据分析和解释方面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如目前大多数论文都严重依赖于相关性和推测分析。综述了奶牛瘤胃微生物研究的进展和局限,包括瘤胃微生物与产奶效率、甲烷排放以及瘤胃发育的关系,以及奶牛瘤胃微生物未来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34.
以生长在同一生境下的粉红珙桐和普通珙桐植株为试材,比较两种珙桐苞片/叶片的色素、基础代谢物含量和酶活性,探讨粉红珙桐苞片与叶片的呈色机理。结果显示:粉红珙桐叶片的类黄酮含量是普通珙桐的1.52倍,两种珙桐苞片中的类黄酮含量都较低,且无显著差异(P>0.05);粉红珙桐苞片和叶片的花色苷含量极显著高于普通珙桐(P<0.01),分别是普通珙桐的1.68倍和3.67倍;粉红叶片的光合色素略低于绿色叶片,但无显著差异(P>0.05)。粉红珙桐苞片和叶片的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普通珙桐(P<0.05),可溶性蛋白含量则相反;苞片的可溶性糖含量极显著低于叶片(P<0.01),而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更高(P<0.01)。粉红珙桐苞片和叶片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查尔酮异构酶(CHI)活性极显著高于普通珙桐(P<0.01),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苞片中的酶活性大多都显著高于叶片(P<0.05),尤其是CHI活性。类黄酮、花色苷含量与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PAL、CHI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负相关。研究表明,花色苷是珙桐苞片转粉红的直接因素,而叶片转粉红受类黄酮和花色苷的共同影响,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PAL、CHI影响花色苷的合成。  相似文献   
135.
丹霞梧桐是中国丹霞地貌的特有种,识别影响其分布的主要环境驱动因子,可为保护丹霞梧桐及其生境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广东南雄丹霞梧桐县级自然保护区与广东丹霞山旅游风景区(核心景区)为研究区,运用地理探测器分析丹霞梧桐空间分布与两地生境因子的相关性(用q值衡量),分析要素包括地理要素(地貌形态成因类型、土壤亚类、高程、坡度、坡向)和气候要素(年均降水、年日照时数、年均相对湿度、年均风速)。结果表明: 影响丹霞梧桐空间分布的主要生境因子为土壤亚类、年日照时数、地貌形态成因类型。其中,丹霞梧桐生境的各因子相关性分析中,土壤亚类、年日照时数和地貌形态成因类型的q值大于所有因子q值的均值,具有较强相关性;丹霞梧桐生境因子的两两组合中,地貌形态成因类型∩年日照时数和土壤亚类∩年日照时数的交互作用表现为双因子增强且q值大于所有组合q值的均值,具有较强相关性;丹霞梧桐空间分布相关性的生态探测中,与其他各因子相比,土壤亚类、年日照时数以及地貌形态成因类型的q值具有显著差异。丹霞梧桐的空间分布主要与土壤亚类、地貌形态成因类型、年日照时数存在显著相关性,同时也表明,地理探测器为植被生境因子分析、预测物种分布等研究提供了有益的方法探索。  相似文献   
136.
从陆地棉品种中棉所35盐胁迫EST文库中筛选到与其它植物高度同源的细胞色素b5蛋白(Cyt b5)基因片段,利用RACE技术,获得Cyt b5基因的cDNA序列,命名为GhCyt b5,基因全长810bp,最大阅读框402 bp,编码由134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分子量约为17kDa.将该基因的编码序列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构建重组质粒为pET32a-Cyt b5,对不同条件下进行蛋白诱导表达分析,发现在28℃和1 mmol/L IPFG条件下能够获得可溶性的GhCyt b5蛋白.利用Ni2+柱亲和层析纯化和SDS_PAGE鉴定分析表明获得重组蛋白为目的蛋白.通过提取棉花细胞物质为反应介质,进行体外电子传递功能分析,发现GhCyt b5能够从还原态变为氧化态,参与电子的传递功能.  相似文献   
137.
单核苷酸多态性可以划分为位于基因编码区的SNP和非编码区的SNP两大种类;而在基因编码区的SNP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两个亚类:不改变氨基酸序列的同义SNP和改变氨基酸序列的非同义SNP.显然,非同义SNP将导致氨基酸序列的改变,即形成单氨基酸多态性.基于蛋白质组学方法,对亚洲人群血浆样本中的SAP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某一特定SAP在纯合人群和杂合人群中可能与生理或病理性状有着不同的关联.更为重要的是,近期有研究发现,在生物体中广泛存在着RNA序列与DNA序列不一致的现象.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在转录水平上存在着规模化的RNA编辑(被称为RNA编辑组,RNA editome).该发现表明,个体拥有的SAP中可能有一部分与基因组SNP无关,而是源于RNA编辑组.进一步推论,可能在翻译水平上存在着不依赖DNA和RNA序列的全新的SAP.  相似文献   
138.
吴家炎  裴俊峰 《兽类学报》2011,31(4):358-370
秦岭和大巴山区作为动物地理分布区古北界及东洋界在我国中部的一段分界线,从提出之后有一些不同意见.前人在鸟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及部分兽类的调查中从各个学科加以论证.作者从1964年以来进行过秦巴山区翼手类三次主要采集,获得的2 000余号标本,鉴定为32种,分属4科4亚科,分析结果认为其中23种为东洋界种属,占71....  相似文献   
139.
天然灌木林改造成板栗林对土壤碳库和氮库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浙江省安吉县采集了相邻的天然灌木林和板栗林土壤,分析土壤水溶性碳(WS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易氧化碳(ROC)、水溶性有机氮(WSON)和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并利用核磁共振方法分析土壤总有机碳的波谱特征,研究天然灌木林改造成板栗林对土壤碳库和氮库的影响.结果表明: 天然灌木林改造成板栗林后,土壤中的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显著增加,而WSOC、MBC、ROC、WSON和MBN显著下降.天然灌木林和板栗林土壤有机碳以烷基碳和烷氧碳为主.天然灌木林改造成板栗林后,土壤有机碳中的烷氧碳和羰基碳比例显著下降,而烷基碳和芳香碳比例以及A/O-A值和芳香度均显著增加.天然灌木林改造成板栗林并长期集约经营后,土壤活性碳库和氮库含量均显著下降,而土壤碳库的稳定性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40.
光合作用调控土壤呼吸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了解土壤呼吸机理并准确预估土壤呼吸大小是评价全球碳收支的重要基础.以往构建的土壤呼吸预测模型常常忽略光合作用为根源呼吸提供底物这一生理生态过程,因此在预估土壤呼吸机理方面存在缺陷.鉴于此,本文概述了光合作用调控土壤呼吸的机理及其研究进展,介绍了主要的研究方法,并提出当前光合作用对土壤呼吸影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该领域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