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森林积雪蒸发(升华)动态的准确测算是正确理解森林积雪区地表能量和水量平衡的关键问题之一,也是区域水文模型和气候模式的重要环节.本文综述了现有的森林积雪蒸发测算方法,分析了质量平衡法(包括雪水当量法、降雪和穿透降雪对比测量法、雪面蒸发器法、蒸渗仪法、单株称量法、树冠截雪称量法和γ射线减弱技术)和微气象法(包括波文比能量平衡法、彭曼联合法、空气动力学法、表面温度技术和涡度相关法)的适用性.同时对不同森林类型积雪蒸发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回顾,并结合现有研究的不足对今后的森林积雪蒸发研究进行展望,以期为未来的森林积雪蒸发相关研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2.
封育年限对毛竹林群落结构和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自然封育对毛竹林群落结构和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以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常规经营(0年)和不同封育年限(10,20,30年)的毛竹林为对象,对毛竹林分结构和林下植物多样性进行了全面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封育年限的延长,竹林密度增大,胸径变小;封育毛竹林中2度以上活立竹的密度显著高于常规经营(P0.05),枯立竹的密度随着封育年限的延长而显著增加(P0.05);封育20年后的2度以上活立竹和枯立竹的胸径显著减小(P0.05)。封育0,10,20,30年的毛竹林下灌木种类分别为68,35,58,77种,而草本植物种类则分别为64,23,31,44种。封育10年的林下灌木的Simpson指数显著低于其他林分(P0.05),封育20年后的Shannon-Wiener指数显著高于前期年份(P0.05),封育显著提高了Pielou指数(P0.05);封育显著降低了草本植物的Simpson指数(P0.05),常规经营林下草本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显著高于封育20年后的林分(P0.05),封育10年的林下草本均匀度指数Pielou显著高于其他林分(P0.05)。  相似文献   
103.
为了阐明Rboh基因家族在水稻免疫应答中的功能,首先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水稻基因组数据库中检索到7个水稻Rboh基因,并对其进行系统发育学和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发现OsRbohD只在穗和愈伤组织中表达,且OsRbohE和OsRbohF仅在愈伤组织中特异表达,而其他基因为组成型表达。利用Real-time PCR对分别在水杨酸SA、茉莉酸甲酯MeJA和水稻黄单胞菌PXO99致病菌株处理下的OsRboh基因家族的表达水平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处理后的叶片H2O2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SA可以提高OsRbohA、OsRbohB、OsRbohC和OsRbohD的表达水平,MeJA可以提高OsRbohA、OsRbohB、OsRbohC和OsRbohG的表达水平,接种水稻黄单胞菌致病菌株PXO99可以提高OsRbohA和OsRbohB的表达水平。然而三者在诱导OsRboh基因家族成员的表达时序性和表达程度存在着差异。此外,3种不同处理都能导致不同程度的H2O2积累。结果显示,OsRboh基因家族各基因在水稻免疫应答中可能扮演不同角色,发挥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4.
森林与空旷地空气温湿度及土壤温度的长期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森林对温湿度的影响是其生态功能的基础,为了探讨森林的这种小气候效应,本文采用小气候对比观测的方法,根据2005 -2007年观测资料,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与附近空旷地温度、湿度等小气候要素进行了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林内近地表层空气温度白天低于林外空旷地,晚间高于林外空旷地,因而具有较低的日较差.非生长季二者的月平均值差异不显著,但生长季差异明显,月平均气温最高差值出现季节与森林叶面积指数最大值出现时间一致.气温年较差的平均值林内小于空旷地,差值可达6.3℃.年均森林与空旷地土壤温度全年均表现出明显差异,以0℃为界,0℃以上,林内土壤温度低于空旷地,0℃以下高于空旷地,其中2005年1月5 cm深处土壤温度差值达到了5.3℃.空气相对湿度生长季差异较大,其中以7、8月份差异最为明显,2006年7月差值最大,达7.0%.  相似文献   
105.
长白山地区生长季降水不均匀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长白山地区13个台站1960-2007年逐日降水资料,采用降水集中度和降水集中期的概念,提出降水集中时段的指标,并应用这些指标分析了该地区生长季降水特征.结果表明:历年降水集中度平均为0.31,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明显;降水集中度准10年周期波动比较明显;从降水集中度的站间差异看,具有明显的空间非均一性;历年降水集...  相似文献   
106.
中国杜鹃花属的叶表皮特征及其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国产杜鹃花属Rhododendron6个亚属48种4变种植物的叶表皮特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叶表皮的鳞片、腺体、表皮毛的有无和气孔器的类型具有一定的系统学意义。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叶表皮细胞形状为多边形、不规则形,垂周壁式样为较平直、浅波状和波状.气孔器普遍存在于下表皮,上表皮未见气孔器分布,其类型均为无规则形。杜鹃亚属subgen.Rhododendron叶表皮具有鳞片,在扫描电镜下可见气孔器散生于指状突起之间,有别于无鳞类杜鹃花。常绿杜鹃亚属subgen.Hymenanthes和映山红亚属subgen.Tsutsusi有多种不同叶表皮类型;除了凯里杜鹃R.westlandii和弯蒴杜鹃R.henryi形态较特殊之外,马银花亚属subgen.Azaleastrum的马银花组sect.Azaleastrum和长蕊杜鹃组sect.Choniastrum微形态区别不明显。羊踯躅亚属subgen.Pentanthera的羊踯躅R.molle叶表皮有表皮毛,无腺体,气孔器密生,外拱盖形状不对称,外围有多层波形条纹突起可与其他亚属区分:而叶状苞亚属subgen.Therorhodion的叶状苞杜鹃R.redowskianum保卫细胞有明显的T型加厚,与其他亚属种类明显不同,与分子系统发育研究得到的“叶状苞亚属是杜鹃花属的基部类群”的结果吻合。本研究还依据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讨论了一些近缘种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7.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的温度效应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森林温度特征的研究是揭示森林生态系统功能、评估森林环境效益的基础.对2004年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林内外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林内外空气温度、土壤温度明显不同.白天林内气温一般低于林外,夜间高于林外.昼间气温差夏季较大,7月平均差值为1.6 ℃;夜间气温差冬季较大,1月平均差值为1.5℃.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的日振幅总是林内小于林外,7月空气温度日振幅林内比林外低1.7℃,4月土壤温度日振幅林内比林外低5.8℃.  相似文献   
108.
亚热带不同林分土壤氨氧化菌群落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亚热带不同森林类型对土壤氨氧化菌群落特征的影响,采用荧光定量PCR以及PCR-DGGE技术研究了阔叶林、杉木林、马尾松林和毛竹林土壤氨氧化古菌和细菌丰度及古菌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林分土壤中氨氧化古菌数量(1.62×106~1.88×107个·g-1干土)高于相应土壤中的氨氧化细菌(2.41×105~4.36×105个·g-1干土);毛竹林土壤氨氧化古菌数量显著高于杉木林,而后者又显著高于阔叶林和马尾松林,但氨氧化细菌数量在不同林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DGGE图谱分析表明,不同林分土壤中氨氧化古菌的物种有所差异,且毛竹林和杉木林土壤古菌群落结构迥异.氨氧化古菌在亚热带主要林分土壤中表现出明显优势,且除植被类型外,土壤速效钾、pH和有机质是引起土壤氨氧化古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变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9.
研究集约经营时间为5、10、15、20 a山核桃林的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 天然混交林改造为山核桃纯林并经强度经营后,林地土壤有机碳(T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水溶性有机碳(WSOC)含量显著下降,但有机碳库的稳定性增强.与天然山核桃 阔叶混交林(0 a)相比,经过5 a的强度经营,TOC、MBC、WSOC含量分别下降28.4%、34.1%和53.3%,20 a后分别下降38.6%、48.9%和64.1%,土壤有机碳组分中的芳香碳、酚基碳和羰基碳比例提高,芳香度提高了23.0%.山核桃的强度经营降低了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0、5 a与10、15、20 a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值差异显著,Shannon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E)在0、5 a与15、20 a间差异显著.林地土壤TOC、WSOC、MBC、AWCD、H和E等6个指标两两之间均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10.
以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中5种优势树种(红松、水曲柳、色木槭、蒙古栎、紫椴)为研究对象,利用稳定碳同位素技术分析了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WUE),测定了叶片碳(C)、氮(N)、磷(P)3种营养元素的含量用以分析植物对养分的利用特征,并综合分析了植物WUE与叶片养分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表明:冠层不同位置微气象因子的差异导致W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