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6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22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一)本文报告了药物对于血吸虫病病兔及正常家兔的红血球沉降率,血浆纤维蛋白,丙种球蛋白,凝血酶元时值及体重的影响。(二)酒石酸锑钾的治疗,无论在家兔患病的早期或后期,均可抑制其血沉的加速,而以早期治疗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同时这个抑制血沉的作用与治疗后的成虫发育率是符合的。因此利用这种方法,可以考虑作为研究一些治疗血吸虫病药物的疗效指标。(三)酒石酸锑钾及士的宁本身对正常家兔的血沉并不引起改变,士的宁对于病兔的血沉也无明显作用,但士的宁可以影响酒石酸锑钾对病兔血沉的抑制作用。 (四)半疗程剂量酒石酸锑钾并用士的宁之疗效较单独应用半疗程剂量酒石酸锑钾者为高(10—20%),而单独应用士的宁并无任何疗效,轻度激动量士的宁也不增加酒石酸锑钾的毒性。(五)酒石酸锑钾的治疗剂量对于正常家兔之血浆纤维蛋白元无明显影响,但能使病兔增高之血浆纤维蛋白元回复正常。(六)酒石酸锑钾的治疗可以使病兔的丙种球蛋白在一定时期内保持在接近正常值范围内,这一抑制作用与感染对照组相比,甚为明显,而氨苯氧烷却无此作用,这一点可能与疗效是有关系的。(七)酒石酸锑钾治疗后的病兔之体重较感染对照组病兔显著增高,而经氨苯氧烷治疗后之病兔,其体重仍日见减轻。(八)氨苯氧烷有较高的毒性,但疗效甚低,它对病兔的血沉及纤维蛋白元所出现的抑制作用,究竟属于对血吸虫或其虫卵的作用,抑系对于病兔机体的毒性作用,目前还不能肯定。  相似文献   
92.
祖述冲 《植物研究》2020,40(2):308-313
应用单因素实验设计对干式酶法松籽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干式酶法提取松籽油最佳制备工艺为:0.2%淀粉酶、料液比为6:1、酶解温度为55℃、酶解时间为8 h,所得最大出油率为90.2%,残油率为6.2%。经检测最佳制备条件提取的松籽油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90.09%,其中油酸含量为26.84%,介酸含量为2.41%、亚油酸含量为46.25%、皮诺敛酸为14.59%;饱和脂肪酸中棕榈酸含量为6.5%、硬脂酸为3.41%。松籽油酸价为2.61 mg·g-1、过氧化值为1.56 mmol·kg-1、丙二醛含量为0.41 mg·kg-1。所有检测结果均高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行业标准LS/T 3242-2014》松籽油中质量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93.
祖述冲 《植物研究》2020,40(2):314-320
介绍了单因素法优化红松籽油包合物的制备工艺,在最优条件下制备的红松籽油包合物固化率为70.95%,包合物含油率为26.88%。且对红松籽油和红松籽油包合物脂肪酸组分、粒径、电位和生物利用度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包合物中红松籽油的各组分含量与红松籽油中各组分含量无明显差异,其中皮诺敛酸的含量为14%~16%。红松籽油包合物的平均粒径为177.3±2.6 nm,电位为-33.01±1.4 mV。红松籽油包合物组的血药最大浓度(Cmax)是红松籽油组的1.27倍,t1/2a是红松籽油的1.42倍;AUC值是红松籽油1.56倍;平均滞留时间(MRT)是红松籽油的1.04倍。因此,通过本实验说明红松籽油包合物与水溶液形成乳剂,粒径减小,水溶性增大,增加了包合物在体内的t1/2a和平均滞留时间(MRT),提高了皮诺敛酸在体内的吸收。  相似文献   
94.
古DNA捕获技术目前已获得极大的发展,能够从骨骼和环境沉积物等多种材料中获取到目的DNA片段,而且对于保存环境较差的低纬度地区,同样能够获取有效的内源DNA片段,极大地丰富了古DNA研究的材料来源。本文围绕这一新技术开展总结和讨论,主要分为两个方面:1)总结并介绍该技术应用前景;2)应用这一技术打开了中国南方早期人群研究的新局面,梳理该新技术的应用对史前中国南方人群古基因组研究所获得的新认识,并对中国南方早期人群古基因组深入分析;另外,利用古DNA捕获技术成功获取云南3446~3180 BP的大阴洞遗址4例高质量线粒体基因组信息,并开展了人群遗传历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95.
谷子秸秆不同部位水浸液对3种杂草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测定种子萌芽期生物学指标和盆栽苗期生理指标,研究谷子不同部位(叶片、茎秆)不同浓度(原液、10倍稀释液、50倍稀释液、100倍稀释液)浸提液对反枝苋、藜、狗尾草3种谷田恶性杂草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 谷子叶片、茎秆水浸提液对3种杂草均存在显著化感作用,且不同浓度浸提液化感作用存在差异,总体表现为原液有抑制作用,稀释液(10、50、100倍)有促进作用。叶片、茎秆浸提液原液处理下,反枝苋、藜、狗尾草的发芽率分别下降了63.9%、37.3%和41.7%,根长仅为对照的27.8%、37.8%和18.4%,芽长仅为对照的34.5%、27.7%和17.6%,净光合速率为对照的66.6%、89.9%和88.2%,蒸腾速率为对照的69.0%、87.5%和56.1%,原液对3种杂草的综合化感效应指数为-0.699、-0.716和-0.795,表现出较强的化感抑制作用。稀释液处理下化感促进作用随稀释倍数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其中50倍稀释液促进作用最强,3种杂草的发芽率、根长和芽长均与对照达到差异显著水平,综合化感效应指数分别为0.261、0.217和0.165。谷田伴生杂草大量生长与谷子秸秆中化感物质淋溶有关。  相似文献   
96.
在简要讨论外来植物相关定义的基础上, 对中国外来归化植物的调查和编目现状进行了概述; 并对近年发表的两篇文章中外来归化植物数据进行了订正。  相似文献   
97.
目的构建体外血脑屏障模型,并检测隐球菌不同菌株穿越血脑屏障的能力。方法本研究应用商品化的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系b END.3构建体外血脑屏障模型,并验证该模型应用于隐球菌穿越血脑屏障机制研究的可行性。通过构建模型,以非致病性的酿酒酵母作为阴性对照,比较新生隐球菌不同血清型标准株及基因缺陷株穿越体外血脑屏障能力的差异。结果跨膜电阻值(TEER)检测提示体外血脑屏障模型构建成功。检测结果显示酿酒酵母作为阴性对照穿越血脑屏障效率最低,新生隐球菌血清A型标准株H99穿越细胞屏障效率最强,血清D型标准株JEC21穿越细胞屏障效率显著低于H99。较之H99,黑色素酶缺陷株lac1裣穿越体外血脑屏障模型的效率没有显著差异;尿素酶缺陷株ure1裣效率显著下降(P<0.05),约为标准株H99通过率的59.9%;荚膜缺陷株cap59裣突破体外血脑屏障模型效率最低,约为标准株H99的18%(P<0.001)。结论隐球菌中枢系统感染体外模型成功构建。新生隐球菌突破血脑屏障的能力与其血清型以及荚膜、尿素酶等毒力因子的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8.
2013年6月19日,美国汤森路透发布了最新的2012年期刊影响因子;2013年SCI共收录昆虫学期刊90种;其中核心或内圈期刊41种,扩展或外圈期刊49种,数量及期刊均与去年相同. 2012年各昆虫学期刊的影响因子见表1;表1中各刊的名字按字母顺序排列,3种近年新加入的期刊尚未有影响因子,但以前有影响因子的《昆虫学信息》今年的影响因子则没有统计.  相似文献   
99.
番茄AT-hook基因家族的鉴定及胁迫条件下的表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T-hook蛋白家族在植物生长发育、器官构建及逆境胁迫和激素信号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在番茄基因组范围内,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番茄AT-hook基因家族的成员、分布、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番茄AT-hook家族包含32个成员,分为3种类型,其中类型Ⅰ含有13个成员;遗传进化分析表明番茄AT-hook基因成员与拟南芥家族基因具有相似分类。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番茄32个基因开展组织表达分析,结果表明AT-hook基因具有表达差异,主要在根和花中表达较高。氧化胁迫分析结果表明,32个基因受ABA、SA、盐、高温和低温诱导表达,其中部分基因显著上调或下调表达,很可能参与了番茄逆境胁迫条件下的防御应答反应。本研究结果将为番茄AT-hook家族基因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为进一步解析番茄AT-hook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0.
报道了酢浆草科(Oxalidaceae)感应草属(Biophytum DC.)的1个中国新记录种——长梗感应草[Biophytum reinwardtii(Zucc.)Klotzsch],提供了其形态描述和标本照片,并对其后选模式作了选定。该种新发现于中国西南部中缅边境的盈江县。长梗感应草与感应草[B.sensitivum(Linn.)Candolle]最为近似,但前者的花梗在花期长5~7mm,而后者的花梗长约1mm,两者容易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