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35)S标记探针检测人类单拷贝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改进的缺口翻译方法,将α-~(35)S-dATP参入DNA分子,获得了>10~8dpm/μgDNA的高比度~(35)S标记探针。用其做Southern吸印杂交探测人类单拷贝基因组织,放射自显影4~10天,能够得到满意的力谱。与~(32)P相比,~(35)S具有半衰期长,无辐射伤害,价格便宜等优点。  相似文献   
22.
用印迹杂交技术和β-珠蛋白基因探针测定了中国人β-株蛋白基因3’旁侧BamHⅠ多态性位点。22kb带在β~A染色体上出现的频率为32%,但在β~T染色体上出现的频率为0。BamHⅠ多态性位点分布频率的这一特点在β-地贫产前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3.
从一例基因型为αα~T/—的血红蛋白H病患者的手术切除脾制备了染色体DNA,用BamHⅠ水解后,回收14±1kb的DNA片段,作为插入体。以λEMBL_4噬菌体经非超离心法制备基因组DNA作为替换载体。经BamHⅠ水解回收左右臂,与α地贫脾DNA 14kb片段连接,包装、传染后,得10~4—10~5重组噬菌体/μg。以人α珠蛋白基因特异的探针作Benton原位杂交,M4×10~3克隆中筛出两个含α珠蛋白基因序列的克隆株。其中一株扩增后制备的重组DNA经酶解图谱及Southern印迹杂交鉴定,中间可替换部分含有14kb的人α珠蛋白基因组DNA。从而在我国首次从中国地贫病人中,以基因工程的方法,分离了克隆化的非缺失型α地贫基因,为研究其结构与功能打下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4.
一般认为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以下几个过程:(1)氨基酸的激活。(2)可溶性核糖核酸(s-RNA)接受激活了的氨基酸,从而生成氨酰-可溶性核糖核酸。(3)氨酰-s-RNA 通过转运酶的作用把氨基酸运送到核朊微粒上(包括 m-RNA),排列成肽链。(4)蛋白质从核  相似文献   
25.
快速检测DNA甲基化的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6.
3',5'-环状腺嘌呤核苷一磷酸(简称cAMP)是在1957年发现的。由于它在调节生物体内的生化过程和生理功能所表现出来的重要特性,因而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研究。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在激素和某些体液因子的作用原理中,cAMP作为“第二信使”学说不仅得到了验证,而且还发现,它与某些病理过程密切相关。特别近几年来,人们注意到cAMP对肿瘤细胞也有某些影响。  相似文献   
27.
28.
f4-地中海贫血(简写为f4地贫)是一种严重 影响人民健康和人口质量的遗传性疾病,在我 {IA广大地域(特别在南方)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在p地贫中以重型患者后果最为严重,此类 病例在此化学上表现为夕珠蛋白链完全缺如 (# D纯合子)或极度减少(/j+纯合子,其fl链仅 相当于正常水平的5--30界);在临床上则表现 为严重的或进行性贫血、肝脾肿大、骨骼改变及 红细胞形态异常等一系列综合征。防治该病的 根本措施是杜绝患儿出生,为此必须作好产前 诊断。我们在了解中国人fl类珠蛋白基因多态 性限制酶位点的分布的基础上,开始对某些有 可能患重型fl地贫危险的胎儿进行产前基因诊 断。产前基因诊断的原理大致是:根据对重型 召地贫患者及其父母夕类珠蛋白基因多态性限 制酶位点所组成的基因型和单体型(haplotgpe) 分析,将患者双亲携带地贫基因的染色体和携 带正常基因的染色体区分出来,然后对胎儿的 基因型和单体型进行分析,即可确定其两条含 fl珠蛋白基因的染色体中是否具有携带地贫基 因者。自1978年以来,文献已报道用上述方法 对数十例具有重型f4地贫家庭史的胎儿进行产 前基因诊断〔,一‘,,效果不错。  相似文献   
29.
本文应用吸收光谱移动法、萤光光谱移动法、~(3)H-药物与DNA 结合实验以及~(3)H-胸腺嘧啶核苷连续标记技术研究了三尖杉酯碱抑制L_(1210)细胞DNA 生物合成的机制。结果表明,DNA合成的受抑可能是由于该药干扰其代谢过程而非直接损伤其模板所致。  相似文献   
30.
本文首次报告在中国人的ψβ_1基因中及其3′侧序列中存在两个HincⅡ的多态性酶切位点。甩含(?)β_1序列的重组质粒pp 3.9的BglⅡ和XbaⅠ双酶切片段(1.8kb)作为探针,与正常染色体DNA的HincⅡ酶解片段行Southern印迹杂交,所得杂交自显影图谱上可呈现7.6kb、6.0kb和3.0kb等条带,表明存在酶切位点的多态性。结果显示,在β_1基因之中及其3′侧序列中出现多态性HincⅡ酶切位点的频率分别为30.6%和39.0%。同时观察到,在所检测的18个个体中,按杂交片段所表示的基因型有4种,即纯合子7.6kb/7.6kb型和3.0kb3.0kb型,杂合子7.6kb/3.0kb型和7.6kb/6.0kb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