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利用简化基因组测序对澜沧江中上游的苗尾-功果桥库区、黄登-大华桥库区、里底江段和乌弄龙江段4个地理群体60个光唇裂腹鱼(Schizothorax lissolabiatus Tsao)样本进行了简化基因组测序, 平均测序深度255.26X, Q30为94.96%, 平均GC含量为39.80%; 测序获得多态性SLAF标签252623个, SNP标记1151083个, 其中, SNP平均完整度为36.66%, SNP平均杂合率为9.5%; 通过测序结果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 结果表明, 观测等位基因数均为2, 平均期望等位基因数为1.4211—1.5029, 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2381—0.3131, 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2690—0.3115, 平均多样性指数为0.2868—03248, 平均香浓指数为0.4269—0.481, 平均次要基因频率(MAF)为0.1854—0.2216, 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2237—0.2553; AMOVA分析结果显示, 在总的变异中, 89.73%的遗传变异来自群体内部, 10.27%的遗传变异来自于群体间, 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在–0.0150—0.1299(P<0.05), 表明群体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分化。4个群体间遗传距离为0.05—0.15, UPGMA聚类表明, 苗尾-功果桥库区、黄登-大华桥库区和里底3个地理群体相互交叉聚类, 乌弄龙地理群体单独聚为一类。综上, 4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处于中等水平, 遗传距离及聚类结果与试验群体地理距离基本相符, 研究结果将为光唇裂腹鱼种质资源评价与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2.
悬钩子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近10年来悬钩子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行了综述,为该属植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悬钩子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黄酮、萜、鞣质、甾等。药理活性主要包括抗菌、抗炎、抗肿瘤、抗氧化、抗过敏、保肝、镇痛等。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B超在诊治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24例异常子宫出血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作B超及宫腔镜检查,宫腔内切除物或刮出物均送病理检查。结果:124例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84例(67.7%),合并宫颈息肉10例;子宫内膜增生症16例(12.9%),其中单纯性增生12例,复杂性增生4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1例(0.8%);子宫粘膜下肌瘤12例(9.7%);子宫内膜样腺癌6例(4.8%);子宫内膜炎3例(2.4%);胚物残留2例(1.6%)。结论: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是诊断异常子宫出血最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54.
8-氧化咖啡因和嘧啶类生物碱在普洱熟茶中的存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柱层析分离技术,从普洱熟茶中首次分离到8-氧化咖啡因,嘧啶类生物碱(胸腺嘧啶脱氧核苷、胸腺嘧啶和尿嘧啶) ,黄酮类配糖体(黄杞甙) ,以及简单酚类化合物(1 ,2 ,4-苯三酚、1 ,3-苯二酚和4-甲基-1 ,2-二苯酚)。由于普洱熟茶是由大叶茶经微生物后发酵生产的, 8-氧化咖啡因显然是茶叶中的咖啡因在微生物作用下形成的转化产物。胸腺嘧啶脱氧核苷亦可能是茶叶中的嘧啶类生物碱与微生物中的核苷类化合物在后发酵过程中缩合形成的。二者均为新发现的普洱熟茶的特征性成分。  相似文献   
55.
【目的】杀稻瘟菌素(BS)是六元糖环肽核苷类抗生素,在农业和基因工程方面有重要应用。由于在其原始产生菌中很难进行基因操作,且许多合成步骤未知,为了增加对此基因簇的认识,为后续生物合成途径的推导和改造提供更多依据,在变铅青链霉菌中确定该基因簇的边界,并对blsK基因功能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利用PCR-targeting法对已测序基因簇中的基因进行基因置换得到突变株,LC-MS检测突变株发酵液的产物从而确定基因置换是否影响杀稻瘟菌素的产生。【结果】明确了杀稻瘟菌素基因簇包含blsD–blsM共10个基因;在blsK的基因置换突变株中检测到去甲基杀稻瘟菌素(DBS)和少量杀稻瘟菌素的积累。【结论】blsD–blsM这10个基因负责杀稻瘟菌素的生成;从blsK的突变株产物积累结果推测,BlsK蛋白负责加载亮氨酸到DBS的精氨酸衍生侧链的β-氨基上,生成N-亮氨酰化去甲基杀稻瘟菌素(LDBS);BS生物合成途径有两条,一条是由DBS直接甲基化生成BS;另一条是由DBS转化成LDBS继而由LDBS甲基化和水解生成BS。  相似文献   
56.
目的:检测日间和夜间Lewis肺癌小鼠血清中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和肺癌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的差别,探讨肿瘤血管生成的昼夜节律。方法:选择C57BL小鼠30只,制备Lewis肺癌小鼠模型后随机分为日间组(D组)和夜间组(N组),在光照-黑暗条件下饲养建立统一同步化日夜节律。随着成瘤过程,应用ElISA方法测定两组小鼠模型第0、3、5、7天血清中VEGF浓度水平;成瘤后第9天处死小鼠,应用Westeon-blot法检测瘤体中VEGF蛋白的表达,并分别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随着成瘤过程,D组小鼠血清中VEGF浓度均显著高于N组(P<0.05);D组小鼠瘤体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灰度值(8.87±1.20)均明显高于N组(6.43±1.35),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wis小鼠休息期(白天)血清中VEGF浓度及瘤体中VEGF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活动期(夜间),存在着明显的日夜差异,说明肺癌组织的血管生成可能具有一定日夜节律。  相似文献   
57.
星豹蛛求偶和交配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星豹蛛(Pardosa astrigera)为研究对象,在室内对其求偶和交配行为进行了描述。雄蛛"俯卧撑"式动作(push-up)在求偶中具重要作用。交配初期,两侧触肢交替插入;随交配进行,单侧触肢连续插入3~5次后才换另一侧触肢插入,触肢每插入一次,基血囊膨大多次。完整交配一次雄蛛触肢器平均插入次数为29·625。交配前求偶时间、交配持续时间和有效交配时间分别平均为6min、32min25s和11min11s。星豹蛛雄蛛可进行多次交配,而雌蛛一般为单次交配。雌蛛交配状态(是否已经交配)影响其同类相食行为,已交配雌蛛对雄蛛同类相食率显著高于未交配雌蛛对雄蛛同类相食率。  相似文献   
58.
桃AFLP技术体系的优化及集群分离分析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以桃为试材,优化AFLP技术体系及集群分离分析的研究中。研究得出:(1)高质量的基因组DNA、预扩增及选择性扩增模板的适宜浓度足影响分析结果的重要因素;(2)预扩增引物可选择E O/M O或E O/M 1组合。对扩增条带数的影响不显著;(3)选择性扩增引物组合E 2/M 3、E 3/M 3均适合桃基因组比较研究。但从揭示的多态性来说还是前者较高;(4)组建近等基因池的个体数将影响标记的筛选效率,试验叶中由6株个体组成的近等基因池较适宜多态性片段的筛选。  相似文献   
59.
受到刺激后即刻出现的海马(hippocampus,HPC)原发性单位后放电是癫痫相关性细胞电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其放电脉冲间隔(interspike interval,ISI)和串内平均频率(Hz)特征及其在网络癫痫形成中的作用值得探讨。实验用急性强直电刺激(60Hz,2S,0.4-0.6mA)大鼠右侧后背HPC(acute tetanization of the fight posterior dorsal hippocampus,以后简称ATPDH)或右侧尾壳核(acute tetanization of the fight caudate putamen nucleus,以后简称ATRC)诱导HPC或皮层网络癫痫,重点观察HPC神经元原发性单位后放电模式和上述的瞬时时间编码特征。结果表明:(1)HPC原发性单位后放电表现为两种不同的放电模式,即先易化后抑制或先抑制后易化,其ISI序列分别表现为先小后大的“头尾”式分布或先大后小的“尾头”式分布。(2)ATFDH主要引起“尾头”式(35/57串)、而ATRC主要引起“头尾”式(12/22串)ISI点分布的原发性单位后放电,串内“头”、“尾”平均持续时间均具有明显差异(P〈0.05)。(3)ATRC可以诱导双侧HPC单位后放电出现交互的“头尾”、‘呢头”式ISI点分布特征。(4)多串电刺激可以诱导HPC原发性单位后放电特征性ISI点分布重复显现。(5)特征性HPC原发性单位后放电伴随出现网络癫痫发作样高频电振荡。这提示:强直电刺激诱导的HPC神经元原发性单位后放电“头尾”或呢头”式ISI序列分布规律,可以较准确地反映所记录神经元的诱发性易化或抑制活动的程度,用于网络癫痫形成中单个成员细胞癫痫相关性电活动机制的分析。  相似文献   
60.
以‘津优35号’黄瓜为试材,采用裂区-再裂区设计,研究了CO2加富下水氮耦合对黄瓜叶片光合作用和超微结构的影响.主区设大气CO2浓度(400 μmol·mol-1,A)和加富CO2浓度(800±20 μmol·mol-1,E)2个CO2浓度处理,裂区设无干旱胁迫(田间持水量的95%,W)和干旱胁迫(田间持水量的75%,D)2个水分处理,再裂区设施氮量450 kg·hm-2(低氮,N1)和900 kg·hm-2(高氮,N2)2个氮素处理.结果表明: 在干旱和高氮条件下,CO2加富提高了黄瓜的株高,且使高氮下的叶面积显著增加.正常灌溉条件下,高氮处理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高于低氮处理,而干旱条件下则相反;CO2加富提高了黄瓜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并且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其水分利用效率提高.干旱胁迫下,黄瓜近轴面气孔密度增加,而CO2加富和高氮却显著降低了气孔密度.高氮处理增加了黄瓜叶片叶绿体数量而减少了淀粉粒数量,干旱胁迫使叶绿体数量减少,但使淀粉粒数量呈上升趋势.干旱胁迫增加了叶绿体长度和宽度,显著增加了淀粉粒的大小,而高氮降低了叶绿体和淀粉粒的长度和宽度.CO2加富和高氮均使基粒厚度和片层数增加(ADN2除外),并且EDN2处理的片层数显著高于ADN2.综上所述,CO2加富和适宜的水、氮条件能促进黄瓜叶片叶绿体类囊体膜系的发育,显著增加基粒厚度和基粒片层数,有效改善黄瓜的叶绿体结构,增强光合性能,提高黄瓜植株对CO2和水、氮的吸收利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