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不同渗透压的稀释液对猕猴精子低温冷冻保存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稀释液TTE(382mOsm/kg)为对照,研究了5种渗透压(688、389、329、166、43mOsm/kg)的TEST稀释液(TEST、mTEST1、mTEST2、mTEST3、mTEST4)在冷冻过程中对猕猴精子功能的影响。精液一步稀释于含甘油的防冻液中,甘油的终浓度为5%(v/v)。在冷冻前后分别检测精子的运动度和质膜完整性,后者用Hoechst33342和碘化丙锭双色标记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表明:冷冻之前,与鲜精相比,用TEST和mTEST4稀释的精子运动度和质膜完整性显著降低(P<0·001),其余组中除mTEST2稀释的精子质膜完整性显著降低(P<0·05)外,精子运动度无差异;冷冻复苏后,TTE、mTEST3和mTEST1冻存精子的运动度和质膜完整性最高,其次是mTEST2,TEST和mTEST4冷冻效果最差(P<0·05)。提示等渗、适当高渗或低渗的稀释液适合猕猴精子的冷冻保存;对精子产生高渗毒害作用是导致猕猴精子用TEST冷冻存活率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2.
甘宏协  胡华斌 《生态学杂志》2008,27(12):2153-2158
景观破碎化阻碍了物种在生境斑块间的扩散,阻断了物种的基因交流,增加了物种局部灭绝的风险,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将分离的自然保护区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自然保护区网络,有利于提高生物抵抗局部干扰的能力。同时,也为生物多样性的长期保存提供了重要保障。本文结合亚洲发展银行大湄公河次区域(Greater Mekong Subregion)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的实施,在西双版纳州境内,以野牛(Bos gaurus)为对象,在2个自然保护区之间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的设计,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的设计方法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23.
胚胎移植可以提高家畜良种扩大的速度,但移植成功率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用6.5~7.5日龄杜泊羊冷冻胚胎作为移植胚胎,研究了季节和受体状况对杜泊羊胚胎移植妊娠率以及出生羔羊生长发育的影响。在比较春秋两季236枚冷冻胚胎的移植效果发现秋季移植的妊娠率(68.6%)显著高于春季(58.5%);春季和秋季移植后出生羔羊的体重,初生时无显著差异;但在30日和60日(断乳)时,春季移植的羔羊显著高于秋季。比较不同品种的受体发现,昭通绵羊受体的胚胎移植妊娠率最高,湖羊次之,小尾寒羊最低,但受体羊3种品种间无显著差异;较大受体羊(≥40kg)生产的羔羊出生和30d的体重显著高于较小受体(<40kg);但60d羔羊体重差异不显著,说明受体体重会影响羔羊的出生体重,但是对哺乳期的生长发育影响不大。春季移植出生的羔羊,其早期生长发育情况明显优于秋季。  相似文献   
24.
中国近海银鲳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自黄海、东海和南海的7个银鲳群体的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变异进行分析,研究银鲳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和群体历史动态。在所分析的111个个体中检测到16个单倍型。7个群体呈现出高的单倍型多样性(h=0.564~0.688) 和低的核苷酸多样性(π=0.001~0.003)。单倍型遗传学关系、两两群体间的FST值和分子方差分析均表明中国近海7个银鲳群体间的遗传分化不显著。中性检验和核苷酸不配对分析均表明中国近海银鲳经历了晚更新世的群体扩张事件,扩张时间约为6.0×104~1.04×105 年前。研究结果表明,银鲳的卵和幼体具有较强的扩散能力、中国近海的海洋环流以及近期的群体扩张可能是造成中国近海银鲳群体在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上存在较高的遗传同质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25.
带鱼属(Trichiurus)鱼类是中国最重要的海洋渔业捕捞对象之一。然而,有关中国南北沿海均有分布的这种带鱼(简称中国近海带鱼)应取何名、属于何种及其系统进化过程等问题仍未有统一的认识和定论。本研究通过测定中国近海带鱼14个群体共计166个个体的线粒体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该物种与中国近海其他3种带鱼属鱼类的序列变异,比较该种带鱼与世界其他带鱼属有效种的形态差异,综合探讨其命名、分类地位及系统进化过程。基于Kimura双参数模型计算,中国近海带鱼(Tsp-CH)与台湾(Tj-WT)及日本(Tj-JP)的带鱼(Trichiurus japonicus)的组间净遗传距离(0.000 7~0.002 1)远低于带鱼属内其他种间的净遗传距离(0.065 6~0.082 0),也明显低于高鳍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地理群体间的遗传距离(0.010~0.016);分子变异分析(AMOVA)和FST分析均表明这三组带鱼组间遗传分化不显著。结果表明,中国近海带鱼与来自台湾及日本的带鱼(T.japonicus)的遗传分化处于种内水平。采用邻接法构建的分子系统树显示,不同地理来源的带鱼(T.japonicus)(即包括Tsp-CH,Tj-WT,Tj-JP)与高鳍带鱼(T.lepturus)、南海带鱼(Trichiurus nanhaiensis)、短带鱼(Trichiurus brevis)等3种带鱼属鱼类互为单系,在属内各自形成独立的进化分支。结合分子数据和形态学比较研究资料,本研究确认中国南北沿海均有分布的这种带鱼是Trichiurus japonicus Temminck et Schlegel,1844,它在种的分化、形成、分布及形态上与世界其他带鱼属鱼类存在系列差异。  相似文献   
26.
浙赣地区奥陶纪的一些多枝笔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描述的一些多枝笔石,是笔者和陈洪冶、谢文伟等于1982—1984年,分别在江西崇义下奥陶统樟木曲组和浙江江山下奥陶统宁国组及中奥陶统胡乐组采获的。包括 Temnogra-ptus,Thamnograptus,Goniograptus,Zygograptus,Yushanograptus 和 Amphigraptus 等6属、8种,包括1新种。其中切笔石(Temnograptus)和灌木笔石(Thamnograptus)在赣西南,以及偶笔石(Amphigraptus)在浙西均系首次发现。棱笔石(Goniograptus)及联笔石(Zygo-graptus)在赣西南樟木曲组中部见及,前者并  相似文献   
27.
江西崇义早奥陶世茅坪组的笔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记述早奥陶世茅坪组笔石9属25种,其中2新种.根据一些新材料的发现和笔石群的详细研究,将茅坪组笔石划分为3个带,即上部的Adelograptus-Clonograptus 带,中部的Aletograptus-Trograptus带,下部的Staurograptus-Anisograptus带.  相似文献   
28.
我们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指引下,取材我国儿童中分离出的III型野毒株,采用快速传代方法减毒,在不同温度下(30℃、32℃、3 4℃、3 6℃)通过猴肾细胞传代26次,毒力有明显减低,又经3次蚀斑纯化,选育出3株减毒变异株,其中以III:株经各项检定证明符合毒种要求,特别是猴子的嗜神经毒力程度很低,为我国脊髓灰质炎III型活疫苗的生产提供了新的毒株。  相似文献   
29.
30.
对379名男性少年儿童学生睾丸的长、宽、厚度的发育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睾丸在发育过程中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大的,其年增长率在10岁和12岁年龄组较其他年龄组快,出现两个高峰,13岁开始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