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5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从云南昆明、元阳、玉溪、昭通地区采集豆豉样品26个,通过琼脂-纤维蛋白平板试验,SDS-fibrin-PAGE蛋白电泳结合Zymography活性染色对相应酶谱进行分析;同时采用茚三酮法测定其豆豉纤溶酶活性,筛选得到5株豆豉纤溶酶活性较高的菌株,其中尤以ZT-13茵株纤溶酶活性达到97.09 U/mL,是工业化生产豆豉纤溶酶的潜在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82.
元阳豆豉中高产蛋白酶乳酸菌的筛选及其产酶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云南省元阳地区采集豆豉样品,并从中分离得到62株乳酸菌菌株。通过脱脂乳平板试验,从中初步筛得到21株具有高蛋白酶活力的菌株,采用茚三酮法测定其蛋白酶活力,复筛出高产蛋白酶菌株YY-1-6L,并对其产酶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YY-1-6L在以葡萄糖为碳源、多聚蛋白胨为氮源、起始pH 5.0的明胶诱导培养基中,接种量为3%,35℃发酵培养36 h,其蛋白酶活力高达32.50 U/mL,且K2HPO4、MgSO4能促进蛋白酶产生。  相似文献   
83.
目的:比较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手术的临床效果,探讨治疗早期乳腺癌的最佳手术方案。方法:选择早期乳腺癌患者138例,根据自愿的原则,分为保乳组(BCS)和根治组(MRS),保乳组采取保乳手术方案,根治组采用改良根治手术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美容效果满意率及患者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美容效果满意率比较,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P<0.05);术后12个月、18个月和24个月复发或死亡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乳腺癌患者外科手术治疗时,应首选保乳手术方式治疗。  相似文献   
84.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的罗派卡因对老年患者臂丛神经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和维持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行择期上肢手术老年患者。男38例,女21例,年龄65-78岁。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两组。定时记录感觉、运动神经完全阻滞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观察并记录术中生命体征的变化和有无并发症发生。结果:两组患者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生命体征和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0.37%相较0.25%罗哌卡因用于老年患者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起效更快,维持时间更长,副作用风险未见增加,可常规用于老年患者的上肢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85.
目的:研究关键发育期诺丽果中主要活性物质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别检测青果期、硬白果期和熟果期3个熟期的西沙诺丽果实中车叶草酸、去乙酰车叶草酸、东莨菪亭、槲皮素等活性成分及其含量。结果:车叶草苷酸、去乙酰车叶草苷酸、东莨菪亭、槲皮素均能够在3个熟期的诺丽果实中检测到。诺丽的熟度对主要活性物质的含量有显著影响,不同熟期的去乙酰车叶草苷酸、东莨菪亭和槲皮素的含量两两之间都差异显著,硬白果期、熟果期与青果期的车叶草苷酸的含量差异显著(P<0.05)。4种活性物质的含量均随果实的成熟而不断增加,熟果期的4种主要活性物质的含量分别达到58.422 7 、110.765 0、13.545 5 、0.166 2 mg/100 g,青果期到硬白果期诺丽果中上述活性物质的含量变化较大。结论:本研究为如何在不同功能导向的诺丽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合理选择不同熟度的诺丽果原材料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6.
从数量、金额、能量、供能营养素角度分析了中国食物与营养的进口来源地结构。结果表明:美国、巴西和阿根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中国重要的食物进口来源地;营养素进口方面,从美国、巴西和阿根廷进口的蛋白质占中国进口总量的4/5,从美国、巴西和阿根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数量比重均保持较高水平。进口食物种类方面,油籽进口导致中国对巴西和阿根廷有较高的营养素进口比重;油籽、畜产品、水产品进口导致对美国有较高的蛋白质、脂肪进口比重,油籽、谷物、蔬菜进口是美国在中国碳水化合物进口中占较高比重的主要原因;植物油进口导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较高的脂肪进口比重,谷物和水果进口是对其有较高碳水化合物进口比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7.
木聚糖是双子叶植物次生细胞壁中最主要的半纤维素,含有木聚糖的次生壁是最丰富的植物生物质,广泛应用于能源、制浆、造纸和纺织业中,但其主要组分戊糖对细胞壁生物质利用具有较大影响。揭示木聚糖合成的分子机制,为遗传修饰细胞壁组成,更好地利用细胞壁生物质提供新的策略。近年来对模式植物拟南芥中多个木聚糖合成有缺陷的突变体的分析表明:GT43家族的IRX9、IRX9-L、IRX14、IRX14-L,GT47家族的FRA8、F8H、IRX10、IRX10-L,GT8家族的IRX8、PARVUS、QUA1、GUX1、GUX2等参与了木聚糖主链、还原末端序列和侧链的合成。本文主要对这些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并讨论了木聚糖合成的机制及亟待解决的问题,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8.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N平衡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郗金标  张福锁  有祥亮 《生态学报》2007,27(8):3257-3267
由于N饱和生态系统的出现,森林生态系统作为环境污染储蓄库的认识受到挑战。收集了近十余年来全国各地森林N素循环的研究资料,通过对目前大气N沉降、森林生物固N、森林生态系统N的流失、淋失、挥发等各项收支参数的分析,借助农田养分收支平衡的估算思路和方法对全国森林生态系统N平衡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我国森林生态系统N的输入大于输出,全国森林生态系统年容纳大气N约为736万t,其中约176万t来自于大气N沉降,约599万t来自于生物固N。而进入到森林生态系统中的N约16万t固定在木材中用以维持森林蓄积的增加,其余绝大部分则保存于森林土壤,使得森林土壤全N含量大约以每年0.002%的速率增长。但不断增加的N素输入并未导致森林生态系统N饱和,全国的森林蓄积仍保持增长的趋势,森林生态系统在N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仍是环境N的储蓄库,对于调节气候,防治污染具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89.
LPTS基因是利用定位候选克隆策略克隆的一个新的肝相关候选肿瘤抑制基因。LPTS基因编码一个全长为328氨基酸的蛋白质(LPTS-L),该蛋白具有抑制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功能。为了进一步研究LPTS-L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利用DNA重组技术,将LPTS-L的cDNA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4a中构建重组克隆pET-24-LPTS,并在大肠杆菌BL-21中进行融合表达,获得可溶形式的LPTS-L融合蛋白。采用Ni Sepharose4B柱亲和层析,可以获得纯度较高的蛋白,但不适合大量制备。通过设计引物去掉了pET-24a载体上的6×His tag将LPTS-L基因进行了非融合表达,然后采用磷酸纤维素P11阳离子交换层析纯化LPTS-L蛋白,纯度可达到55%。再经Sephadex G-100凝胶过滤,LPTS-L蛋白的纯度可达到80%。Western blot实验显示经纯化后的LPTS-L蛋白可与兔抗GST-LPTS-L的多抗发生特异性结合。采用TRAP法测定蛋白质活性,结果显示纯化得到的LPTS-L蛋白可抑制端粒酶的活性,与采用Ni Sepharose4B纯化获得的LPTS-L融合蛋白比较,其抑制效率基本一致。因此,所建立的技术可以有效地制备LPTS-L蛋白。  相似文献   
90.
科尔沁沙质草地沙漠化过程中土壤生物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相邻地段的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为对象,研究了科尔沁西部沙质草地沙漠化过程中土壤微生物量、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的变化特征以及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养分含量、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量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沙漠化过程中土壤养分严重丧失,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以及土壤脲酶、蛋白酶、蔗糖酶、磷酸单酯酶、脱氢酶、多酚氧化酶和硝酸还原酶的活性均随沙漠化程度的加剧而大幅度下降;土壤生物活性对土壤沙漠化比较敏感,在固定沙丘到半固定沙丘的转化过程中土壤生物活性下降最快;土壤微生物量、土壤酶活性以及土壤养分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