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4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91.
分析了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4—2011年东方白鹳越冬种群动态,探讨了其种群动态与气候和水位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984—2011年,保护区东方白鹳越冬种群数量平均为(1296±177)只,种群年间波动较大,但总体呈显著的线性增长趋势。保护区东方白鹳种群数量动态与鄱阳湖年最低水位、10月份平均水位、12月份平均水位存在显著负相关,这可能与冬季水位增加导致东方白鹳栖息地面积减小和人类干扰强度增大有关;保护区东方白鹳种群数量与越冬期11月份平均最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东方白鹳主要在11月份到达鄱阳湖,此时适宜的温度可能有利于提高东方白鹳食物资源的可获得性,迅速补充能量,并降低体温调节所需的能量消耗。逐步线性回归分析表明,鄱阳湖区11月份平均最低气温、前一年1月份高水位持续时间、前二年7月份高水位持续时间是保护区东方白鹳种群数量的显著预测因子,共同解释了保护区东方白鹳最大种群数量变化的78.3%。  相似文献   
192.
应用SIXS-PAGE技术对榨菜(Brassica juncea Coss.vat.tumida Tsen et Lee)胞质雄性不育系(CMS)和保持系(MF)不同发育时期(苗期、抽薹期、盛花期)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多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线粒体方面,各发育时期不育系比保持系多1条约37kD多肽带,另1条约35kD多肽仅出现于CMS盛花期的线粒体中,叶绿体方面,各发育时期保持系55kD多肽的表达量明显高于不育系叶绿体,其与Rubis CO大亚基分子量吻合。此外,还对植物胞质雄性不育系的分子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3.
利用同源重组将新城疫病毒(NDV)的F和HN基因、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的gB基因以及报告基因LacZ插入鸡痘病毒(FPV)的017株的复制非必需区,其中NDV的F、HN基因、ILTV的gB基因以及报告基因LacZ是在早晚期启动子LP2EP2的控制下,大肠杆菌报告基因LacZ在晚期启动子P11的控制下。经过10轮蓝斑纯化获得了包含了NDV的F和HN基因、ILTV的gB基因以及报告基因LacZ的重组鸡痘病毒,称为rFPV-F/HN/gB/LacZ。经PCR方法证明rFPV-F/HN/gB/LacZ基因组中含有NDV的F基因、HN基因和ILTVgB基因;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Western-blot试验表明NDV的F、HN蛋白和ILTVgB蛋白在rFPV-F/HN/gB/LacZ感染的CEF细胞中获得表达。与亲本毒相比,重组病毒在病毒的复制和致鸡胚成纤维细胞的病变方面无显著不同。这证明了在鸡痘病毒载体的一个复制非必需区可以同时插入多个禽类病原的多个外源基因,为制备多价基因工程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4.
从不同处理的水稻土壤中分离筛选出两株高效解磷真菌HP2、P5,研究了不同碳源条件对溶磷效果的影响,以及解磷菌株在不同的碳源培养条件下,溶磷量与培养介质pH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HP2菌株解磷能力在不同的测定时间内均高于P5菌株;不同碳源培养基的溶磷量顺序为蔗糖>葡萄糖>纤维素,且彼此差异显著;测定时间内,菌株的溶磷量与介质pH值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性(P<0.01)。  相似文献   
195.
黑节草未成熟种子的形态发育及其在离体培养时的表现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黑节草(Dendrobium candidum Wall ex Lind.)2—6个月种龄的胚均处于球形胚阶段,不同种龄的胚在体积大小、胚细胞数目、胚细胞内的淀粉粒含量和超微结构上有差异。在离体培养条件下黑节草种子萌发率可达95%,种子萌发后形成原球茎,原球茎可以直接发育形成幼苗,又可以由原球茎产生大量愈伤组织,由愈伤组织再分化发育成幼苗。种子萌发过程中,胚顶端分生组织细胞的淀粉逐渐消耗,淀粉的变化与分生组织和子叶的形成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6.
海洋共附生放线菌具有生产结构特殊和活性显著化合物的潜力。【目的】以海洋软体动物石磺Onchidium sp.来源共附生海洋链霉菌Streptomyces ardesiacus SCSIO LO23为研究对象,分离并鉴定其次级代谢产物结构,分析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基因簇及其生物合成途径。【方法】采用多种培养基对该菌株进行发酵优化并放大发酵,利用多种柱色谱方法分离得到germicidin类化合物,并利用波谱学手段和X-Ray单晶衍射技术完成化合物的结构鉴定;利用Illumina HiSeq对目标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结合antiSMASH和BLAST在线分析软件实现菌株中germicidin类化合物生物合成基因功能注释和生物合成途径分析,并通过异源表达进一步确定其生物合成基因。【结果】从AM3培养基发酵产物中分离鉴定了6个吡喃酮类化合物germicidinA(1)、germicidinB(2)、germicidin D (3)、germicidin H (4)、isogermicidin A (5)和isogermicidin B (6),其中化合物2和6对斑马鱼神经行为有显著兴奋作用。通过对...  相似文献   
197.
对自腹泻病人粪便标本中分离的携带定居因子抗原的菌株(命名为CF138)的特性,侧重从两个方面进行了鉴定。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其菌体表面具有CS1及CS3纤毛结构,聚乙烯珠粘附试验结果证实具有粘附作用,甘露糖抗性血凝试验呈抗性凝集,与CFA/Ⅱ抗血清作用显示强凝集阳性,属06:H16血清型,采用家兔肠攀试验,乳鼠ST活性测定及用LT、ST放射性DNA探针检测等现行测定LT及ST肠毒素的方法,证实该株不产生肠毒素,结果表明该株属具有定居因子抗原的非毒素原性大肠杆菌自然诱变株。灌注该株菌体的免疫豚鼠产生了抵抗肠毒原性大肠杆菌攻击的保护力,表明该株系一潜在的抗ETEC感染的侯选菌苗株。  相似文献   
198.
桂花抗冻种质的筛选及抗冻机理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田间调查及人工模拟冰冻鉴定的方法,比较测定了4个桂花品种的抗冻性,其抗冻性强弱顺序为金桂(Osmanthusfragransvar.thunbergii)>银桂(O.fragransvar.latifolius)>丹桂(O.fragransvar.aurantiacus)>四季桂(O.fragransvar.semperflorens)。筛选出5株抗冻性最强的单株,它们的致死温度都在-26℃左右。桂花叶片膜脂脂肪酸组成随季节呈周期性变化,随着气温下降亚麻酸(18∶3)含量增加而亚油酸(18∶2)含量降低。不同品种均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趋势,抗性强的品种这种变化则更为显著。在自然脱锻炼过程中,叶面喷施脱落酸(200ppm)能使亚麻酸含量保持稳定,延缓桂花的脱锻炼。  相似文献   
199.
<正>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的C端19 000区(Pf MSP119)是保护性抗体的标靶,但是,一个主要的血期候选疫苗pf MSP142其中包含了Pf MSP119的保护性表位,临床试验表明它的免疫原性和效力不是最佳的。根据用约氏疟原虫小鼠模型所作的概念验证研究,作者将重组的Pf MSP119(rPf MSP119)与恶性疟原虫裂殖子缺失了其低复杂性的  相似文献   
200.
李佳  李言阔  缪泸君  谢光勇  袁芳凯  黄燕  许鹏 《生态学报》2014,34(19):5522-5529
分析了1985—2011年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越冬种群数量的年际变化趋势,检验了白琵鹭种群年际数量变化与越冬地气候变化的相关性,气候变量包括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月平均最低气温和月降水量。研究结果表明,1985—2011年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琵鹭种群数量为(4 632±470)只,呈显著的线性增长趋势,但年际波动较大。在越冬地,白琵鹭的种群数量与白琵鹭越冬期当年冬季各月的气温和降水变量相关系数较小,且均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同时,发现越冬地的气候条件对白琵鹭种群数量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时滞效应:越冬期的月值气候变量与1—9a后的白琵鹭种群数量几乎都存在显著正相关性;10月降水量与2a后的白琵鹭种群数量存在显著负相关,12月平均最高气温与8a后的白琵鹭种群数量存在显著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越冬地2a前的10月平均最高气温、4a前的11月平均最高气温、8a前的11月降水量、4a前的12月平均气温是白琵鹭种群数量变化的显著预测变量,共同解释了白琵鹭种群数量年际变化的78.9%;其中前3个变量可以共同解释白琵鹭种群数量变化的72.1%,这两个月份正是白琵鹭的越冬初期,是结束长距离迁徙的阶段,可能是白琵鹭补充能量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越冬地恶劣的天气可能导致白琵鹭无法获得充足的能量,不利于能量的恢复,从而可能给种群造成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