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4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33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肿瘤的发生以细胞的恶性转化为基础,本就以细胞恶性转化为基础的恶性转化试验及其相关试验体系用于致癌机理的研究近况作一综述,并分别介绍了各研究体系所揭示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2.
人畜生病主要是免疫功能降低,血清中CIC水平升高是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的标志,多种免疫性疾病与CIC增高有关。哈慈五行针实验组血清中CIC水平显降低,比对照组降低26.8%。经医学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表明哈慈五行针双极透针法针灸的结果使机体免疫功能增强。试验数据显示T细胞、B细胞、NK细胞活性、IL-2(A值)等均显提高。T、B细胞是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IL-2是免疫细胞相互网络中重要的细胞因子,它们的提高证明哈慈五行针具有明显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3.
本文报道人兽共患的泡状肝包虫病原,西伯利亚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sibiricensis (Rausch andSchiller, 1954)泡状蚴和多房棘球绦虫Ech inococcusmultilocularis ( Leuckart, 1863)泡状蚴在KM株小白鼠发育成熟过程比较观察的结果.此两虫种泡状蚴的发育成熟过程仍然和它们早期发育的规律(唐崇惕等,2001)相同.虽然它们成熟的泡囊都被着生在网状结构中的许多原头节所充满,但是在多房棘球绦虫9-14个月的泡状蚴,仍然可以见到它们的原头节和网状结构都是起源于泡囊囊壁内表面的胚细胞层,并且始终保持与该层的联系.而西伯利亚棘球绦虫泡状蚴在鼠肺脏或肝脏的各泡囊中的原头节和网状结构是由可移动的胚细胞团发育生成,它们与泡囊囊壁没有如前者样的联系.西伯利亚棘球泡状蚴在各别小白鼠肝脏也能发育成熟,但不正常,宿主反应异常强烈.  相似文献   
994.
IBV青岛腺胃分离株(SD/97/02)S1蛋白基因的序列测定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考Genbank上发表的IBV S1纤突蛋白基因序列,设计了一对引物,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青岛腺胃分离株(SD/97/02)RNA进行RT-PCR扩增.将PCR产物克隆入pMD18-T载体中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序列分析表明,该毒株的S1基因的G+C%含量较少,为37.0%,存在HindⅢ,BamHI,BgIII,SacI和SalI位点,无EcoRI位点,与其他毒株的同源性在87.02%-94.21%之间,在第154~429nt处为高度的变异区;将基因序列翻译成氨基酸后,假定的S1蛋白由540个氨基酸组成,等电点8.24,在蛋白质内部存在18个Cys,在S1与S2蛋白之间的剪切位点为HRRRR,这与大多数IBV毒株(RRF/SRR)不一样,有三个区域的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169~181aa,230~250aa,485~506aa;与其他毒株进行抗原性比较后发现,在该毒株的320~326aa及390~401aa处的抗原表位消失,而在325~345aa、379~389aa处则出现了很强的抗原表位;第438~444aa处,其他IBV毒株(除ZJ971株外)原来存在的强抗原位点在本毒株中消失;在53~65位的氨基酸抗原性与其他毒株相比明显变弱.  相似文献   
995.
不同植物浸液对白纹伊蚊的产卵引诱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孕卵蚊虫粘捕法现场测试不同植物浸液对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Skuse)的产卵引诱作用,发现樟树叶、黄杨叶、狗尾草、绊根草、玉兰叶和竹叶的浸液现场诱蚊效果与自来水对照没有显著的差异;竹叶、玉兰叶、狗尾草和绊根草室内发酵21、30和45d的现场诱蚊效果没有显著的差异,而应用诱卵器法显示:竹叶、玉兰、狗尾草、绊根草植物浸液和自来水对照的诱卵数却差异显著。现场试验发现自来水、室外积水和蚊虫饲养水对白纹伊蚊的引诱效果没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996.
人表皮生长因子(hEGF), 一种由5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单链多肽,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探讨家蚕表达人表皮生长因子gp67信号肽融合蛋白的生物活性。采用家蚕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来表达该信号肽融合蛋白。构建了重组质粒pBacPAKS-hEGF, 将该重组质粒与线性化病毒Bm-BacPAK6 DNA共转染家蚕细胞, 筛选获得重组病毒vBacPAK-SEGF, 用vBacPAK-SEGF感染家蚕BmN细胞和五龄蚕, Western blot检测表明在家蚕细胞、五岭幼虫的血淋巴和蛹中均有约12 kD的目的蛋白表达。ELISA检测发现在家蚕细胞中的表达量为23 mg/ 106细胞, 五龄幼虫中的表达量可达到82 mg/mL血淋巴。利用小鼠成纤维细胞Balb/c3T3分析家蚕表达的hEGF信号肽融合蛋白的生物活性, 结果表明表达产物能显著促进Balb/c3T3细胞的增值。另外, 研究还发现hEGF信号肽融合蛋白可使新生ICR小鼠体重增 加, 睁眼和萌齿时间提前。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家蚕表达的hEGF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7.
调查安徽省内养殖业较发达地区各养殖户所用饲料及饲料生产厂原料及成品中粉螨孳生种类.从养殖户家中及饲料厂生产车间及原料、成品仓库中采集相应样品,采用水膜镜检法和电热集螨法进行粉螨分离并进行螨种鉴定,记录粉螨在饲料及饲料生产原料中孳生情况.结果 查获孳生的粉螨有20种,隶属于4科13属,总体孳生率为45.2%(506/1120).安徽省动物饲料中粉螨孳生率较高,应加强对养殖户的除螨、防螨教育,减少粉螨对农牧业生产及人类健康的危害.  相似文献   
998.
利用重组毕赤酵母(Richia pastoris)强化表达S-腺苷甲硫氨酸(S-adenvylmethionine,SAM)合成酶(SAM synthetase,SAMS),发酵生产SAM时,胞内SAMS活性和ATP水平是影响SAM合成的重要因素.为了同时保持较高的SAMS活性和ATP供应,我们构建了一株既含有AOX1诱导型表达单元,又含有GAP组成型表达单元的双SAMS表达单元P.pastoris重组菌株Gd.它既能受甲醇调控表达SAMS,又能以甘油为碳源表达SAMS.在培养过程中,先是以甲醇诱导SAMS表达,得到较高的酶活,然后在发酵中后期再将碳源换为甘油.这样不但可以维持较高的酶活,而且可以提高胞内ATP含量.实验结果显示,对于同时利用AOX1和GAP启动子表达SAMS的重组菌,可采取甲醇和甘油两阶段补料,该重组菌的SAMS比产率高于组成型重组茵Xg,Gd进入甘油补料期后胞内ATP含量高于诱导型重组菌Ga.双表达单元菌株Gd的SAM产量达到1.41 g/L,比诱导型表达SAMS的重组菌株提高了76.3%,比组成型表达SAMS的重组菌株提高了60.2%,.  相似文献   
999.
一种构建高质量随机肽库的有效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构建完全随机化的基因工程肽库 ,克服现有简并方案中终止密码子和序列组成偏歧的不足 ,提出了一种新的简并DNA文库合成方式。通过这种分组式合成方式构建的肽库可以避免终止密码子的出现和氨基酸组成偏歧的发生 ,还可以控制随机化过程中不同氨基酸的参入比例。以一个 13肽库的合成过程为例对分组式合成法进行了实验 ,测序结果和对 19种氨基酸出现频率的统计表明没有终止密码子和半胱氨酸密码子出现 ,各氨基酸的出现频率接近均值 ,表明这种分组 混合 分组 ,辅以简并合成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能满足各类高容量基因工程随机肽库要求。  相似文献   
1000.
参照WHO公布的PCR检测SARS相关冠状病毒的引物序列,我们合成了4对引物,建立了一步法RT-PCR检测SARS相关冠状病毒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对武汉市非典型肺炎疑似病例喉澈液进行了SARS相关冠状病毒检测,其中w20用4对引物检测均在相应的位置出现了DNA条带,W1只有BNIin-s/as引物出现预期产物。同时我们将样品W20的RT-PCR扩增产物进行了序列测定,结果显示该片段序列与其他地区和国家分离的SARS冠状病毒基因高度同源性,这进一步说明RT-PCR扩增的产物是SARS冠状病毒基因片段。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建立了四种SARS冠状病毒一步法双重RT-PCR检测方法,在一个RT-PCR反应中用两套引物同时对SARS冠状病毒基因两个不同的片段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具有更高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