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0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目的:研究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联合地屈孕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雌二醇(Estradiol,E2)和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 (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7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每次月经后第2 d服用地屈孕酮,每次1片,每天两次;观察组联合皮下注射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每次3.6 mg,每月给药1次,共给药4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VEGF、E2、CA125水平和子宫内膜厚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4.59%,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VEGF、E2和CA125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血清VEGF、E2和CA125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9,MMP-9)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血清MMP-9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子宫内膜厚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于治疗的过程中均未出现任何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联合地屈孕酮可以有效缓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病情,可能与其改善血清VEGF、E2、CA125、MMP-9和TNF-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12.
113.
从GenBank查询到的蚯蚓纤溶酶(earthworm fibrinolytic enzyme,EFE)基因序列中,只有AY438624翻译的蛋白质序列与天然EfP-Ⅰ在N-端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根据该基因的5′与3′序列设计引物,通过RT-PCR从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获得一个完整的基因(GenBank,DQ418454)。序列分析证明,由该基因编码蛋白质的N-末端与天然EfP-Ⅰ的N-末端的氨基酸顺序完全相同。ScanProsite prediction programs分析显示,该基因与AY438624相似性极高,二者均属于胰蛋白酶家族;不同的是,该基因编码蛋白质的序列中含有N-糖苷键的结构域,所以DQ418454是EfP-Ⅰ中的一个新基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该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MAL-c2X-Efp-Ⅰ,并进行了转化、诱导和表达。Western blotting证明,表达产物同时具有MBP和EfP-Ⅰ的抗原特异性,是MBP和EfP-Ⅰ的融合蛋白(MBP-EfP-Ⅰ)。经亲和层析分离纯化的MBP-EfP-Ⅰ,在酪蛋白平板和纤维蛋白平板上表现出明显的纤溶酶活性。  相似文献   
114.
草地藏系绵羊IGF-I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Trizol法从草地藏系绵羊肝脏中提取总RNA,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进行cDNA扩增并克隆测序,获得长度为589bp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I)cDNA序列,共编码70个氨基酸的成熟肽。分析显示,草地藏系绵羊与其他绵羊IGF-I的cDNA编码区序列存在1个碱基差异,同源性达99.78%。  相似文献   
115.
基于c-均值聚类的粗糙集神经网络在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c-均值聚类法将决策表中的连续条件属性进行离散化,用粗糙集处理离散化后的决策表系统得到简化规则,然后将规则集输入BP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并对测试集进行预测.以此模型对一组有关心脏病诊断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的预测判准率达85%,而单独使用粗糙集或BPNN进行预测,则判准率分别为76%和82%;若在粗糙集和BPNN联用模型中,对原始数据采用传统的等距离离散化和等频率离散化等离散化方法,预测判准率则分别只有53%和77%.  相似文献   
116.
都江堰地区位于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 具有丰富的鸟类多样性, 但迄今仍缺乏全面的鸟类物种名录。本研究于2016年5月至2019年8月, 在都江堰地区采用固定样线法开展了鸟类多样性调查, 结合历史文献共记录该地区鸟类17目61科311种。其中留鸟184种(59.2%), 夏候鸟68种(21.9%), 冬候鸟35种(11.3%), 旅鸟24种(7.7%); 繁殖鸟类252种(81.0%); 雀形目鸟类212种(68.2%); 国家I级重点保护鸟类9种(2.9%), 国家II级重点保护鸟类50种(16.1%), 中国特有鸟类15种(4.8%)。研究发现,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及灌丛中的鸟类物种最多, 而常绿针叶林和竹林中的鸟类物种最少。都江堰地区鸟类群落丰富度的峰值出现在1,580-1,890 m海拔段, 在1,890-2,200 m海拔段最低, 呈现出单峰分布格局。作为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和旅游热点地区, 都江堰今后应避免发展大规模单一的人工经济林, 以更好地维系该地区丰富的鸟类多样性, 并加强对该地区生物多样性的监测、研究和保护。  相似文献   
117.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寡转移是NSCLC转移过程中的一种中间状态,是肿瘤生物侵袭过程中较温和的一个阶段,它介于原发灶与远处广泛转移之间,转移瘤数目≦5个,受累器官≦2个,此时肿瘤细胞尚不具备全身播散的倾向。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很大部分处于寡转移状态,而约30%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死于寡转移,目前对于寡转移的治疗以局部治疗为主(包括手术、放疗以及射频消融)。治疗隐匿性转移灶、寡转移灶及全身化学治疗结束后清除残留局部病灶成为治疗寡转移的关键,越来越得到专家共识。在无法手术或者拒绝手术的患者中,局部放放射治疗凸显巨大优势,尤其是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 SBRT),大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NSCLC寡转移是安全有效的,并能提高转移灶的局部控制率。本文旨在对SBRT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寡转移的临床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8.
目的建立金黄地鼠和白化地鼠遗传生化基因位点。方法选用小鼠和大鼠的遗传生化基因位点,采用蛋白质和同工酶醋酸纤维电泳的方法,对金黄地鼠和白化地鼠进行生化基因位点检测。结果建立了金黄地鼠和白化地鼠25个生化基因位点,分析金黄地鼠和白化地鼠遗传生化基因位点的多态性,为进一步研究金黄地鼠白化突变系的遗传机理奠定基础。结论金黄地鼠生化基因位点存在多态性,白化地鼠与金黄地鼠生化基因位点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9.
真核生物启动子位于基因5’端上游转录起始位点附近,是包含核心启动子以及上游转录调控元件的一段DNA序列,这些转录调控元件控制着基因表达的强度和特异性。肌肉特异性启动子的上游调控元件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决定着基因在肌肉中的特异性表达。深入研究肌肉启动子的上游调控元件,可以进一步了解肌肉基因表达机制,从而为肌肉性状的改良、增殖分化的机理和疾病的基因治疗等研究提供重要依据。该文回顾了近年来肌肉特异性启动子研究领域中的新发现,包括肌肉特异性启动子转录调控元件的分子机制、建立人工合成肌肉启动子的方法及应用,并探讨该领域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0.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水平变化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早期肾损伤的临床预防价值,并依据胱抑素C水平变化制定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治疗疗程及康复时间,以减少支原体肺炎的复发。方法:对临床确诊的129例为支原体肺炎的住院患儿进行胱抑素C、尿素氮、肌酐的检测。结果:肺炎支原体患儿胱抑素C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临床病愈患儿中有39例胱抑素C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高,并有统计学意义,尿素氮水平及肌酐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39例胱抑素C水平高的患儿在随访中有27例再次感染支原体肺炎,而90例随访结果正常者仅有9例复发支原体肺炎入院。结论:对肺炎支原体患儿进行胱抑素C的检测有助于预知肺炎支原体对肾脏的早期肾损伤及对支原体肺炎患儿的愈后判断并进行早期干预预防再次感染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