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9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23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3年   2篇
  1966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661.
目的:探讨研究型医院创建的方法与实践,同时也提出对创建研究型医院所要面临的几点思考.方法:本文对创建研究型医院进行探索,加强对研究医院的认识,围绕创新医院管理,加速研究型医院建设与发展模式的了解.创建研究型医院要将科研与临床融合,全面发展医疗质量、管理理念、科研能力、教学组织、服务态度等综合建设,培养高水平人才,组织创建研究型人才与研究型科室,形成医院主体架构与中坚力量.结果:在医疗改革及行业竞争的形势下找准医院的定位,及时转换发展的模式,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是创建研究型医院的重点.创建研究型医院是整体医院建设的发展方向、政治方向与服务方向,是在新医疗改革下,促进诊疗水平提高的有效保障.结论:创建研究型医院可以将医院发展空间拓展开,为人们提供更为优质的医疗服务,惠及患者,同时为疾病的诊治提供有效支持.  相似文献   
662.
【目的】亚氏火球菌(Pyrococcusyayanosii)A1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为98°C,最适生长压力为5.2×104Pa,是研究此类严格厌氧、超嗜热和兼性嗜压古菌的环境适应性机制的良好材料。本研究基于P. yayanosii A1基因组中III-B型CRISPR-Cas系统,旨在建立可应用于此类古菌的基因表达敲降系统(geneknock-downsystem)。【方法】人工构建的mini-CRISPR簇,由内源性CRISPR簇Group1的重复序列(repeats)和待敲降的淀粉酶基因(PYCH_13690)中的原间隔序列(protospacer)组成。将该mini-CRISPR簇插入到具有辛伐他汀抗性的穿梭载体p LMOShhp中,使之转录与目的基因m RNA匹配的cr RNA,引导Cmr复合物对其进行切割。【结果】使用高静水压(HHP)诱导型启动子Phhp诱导mini-CRISPR簇表达时,淀粉酶基因的m RNA数量在5.2×104Pa静水压时下调到原来的67.05%,在1.0×102Pa静水压时下调为原来的49.69%;而使用组成型启动子Phmtb诱导mini-CRISPR簇表达时,淀粉酶基因的m RNA数量在5.2×104Pa静水压时下调为原来的58.48%,在1.0×102Pa静水压时下调为原来的23.97%。使用鲁戈氏碘液显色法对这两类基因表达敲降突变菌株的培养物中残留的淀粉含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突变菌株的淀粉降解能力明显降低。【结论】在P. yayanosii A1中建立了基于内源Ⅲ-B型CRISPR-Cas系统的基因敲降系统,可以用于抑制此类超嗜热嗜压古菌体内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663.
我国小鹅瘟研究进展及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鹅瘟是导致雏鹅死亡的常见疾病之一,可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严重危害养鹅业的发展。为了科学认识和积极防控小鹅瘟,我国同行进行了长期不懈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在全世界率先发现并鉴定了小鹅瘟病毒,并对其变异特点进行了遗传进化分析,基本调研清楚了小鹅瘟在我国的发生区域和流行规律。在传统检测技术的基础上,引入免疫学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建立了一系列快速检测新方法;研制成功高免血清、种鹅用弱毒疫苗、雏鹅用弱毒疫苗和细胞适应弱毒株培育的新型疫苗,使我国小鹅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这些成果和进展为我国小鹅瘟的研究与防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64.
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孔雀石绿分子印迹聚合物(MG-MIPs),以洗脱效率及吸附量为指标,考察超声波辅助抽提法对MIPs中MG洗脱效果及吸附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观察MIPs的表面形态,并对其吸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模板分子MG在超声30 min、超声10次、料液比m(MG-MIPs)∶V(甲醇-乙酸溶液)为1∶10(g/m L)、温度为25℃、超声功率为270 W的条件下,洗脱效果最好,MIPs在固相萃取柱中的吸附效率较高,达到198μg/g。  相似文献   
665.
目的:了解广西农村留守儿童人格特质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运用儿童十四种人格特质问卷(CPQ)对1477名留守儿童和286名非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在大多数人格维度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2)留守儿童人格特质多维度皆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级差异;(3)留守儿童人格特质不同家庭经济状况、父母文化程度、父母与留守儿童的联系频率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结论:"留守"只是一个较远端的环境变量,留守状态并不足以直接导致儿童人格特征的改变;家庭经济状况、父母文化程度、父母与留守儿童的联系频率和性别、年龄皆为影响留守儿童人格特质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66.
建立植物叶片生长预测模型是林学、生态学和植物学的热点与难点。以番薯(Ipomoea batatas)叶为研究对象,利用易测的叶长(L)、叶宽(W)和叶绿素含量(S)及其不同的组合作为模型拟合参数,建立了10个关于叶面积(LA)、叶饱和鲜重(SFW)和叶干重(DW)的预测模型,选择拟合度最好的3个模型作为LA、SFW和DW的预测模型,这3个模型分别为:LA=–22.995+5.322W+0.322L2(R=0.972)、SFW=0.459+0.000 034 1LWS(R=0.964)和DW=–0.064+0.016W+0.000 048 4LS(R=0.955);并用实测值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LA、SFW和DW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均高度一致(R20.9,P0.001),故可用于对实际未知叶片LA、SFW和DW的预测。该研究可为简化植物性状测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67.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采用生物质多糖(P1)、生物质多糖和5 氨基乙酰丙酸复配(P2),以及生物质多糖、5-氨基乙酰丙酸和缩节胺为有效成分复配(P3)的3种不同制剂,研究在冬小麦始花期叶面喷施制剂对其产量构成、蔗糖、可溶性总糖、干物质贮运以及氮磷养分累积与转移的影响.结果表明: 喷施3种制剂使冬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增加,增产8.5%以上;喷施20 d内,小麦旗叶蔗糖含量较对照明显增加;喷施P1和P3使小麦籽粒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4.5%和11.0%.P3增加了小麦花后干物质及氮磷养分累积量,分别较对照增加48.5%、116.9%和18.1%,P3还显著提高了小麦花后干物质及养分累积对产量的贡献,但花前养分向籽粒转移对产量的贡献小于其他处理.小麦增产与植物多糖类复合制剂有效调控营养器官光合产物输出、籽粒可溶性糖积累,以及促进花后干物质和氮磷养分累积有关.  相似文献   
668.
为了探究不同有机物覆盖对冷凉地区果园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在‘寒富’苹果园设置了杂草、稻草、玉米秸秆、粉碎枝条4个覆盖处理,对比分析了各处理果园土壤水分、养分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 有机物覆盖增加了土壤含水量,以干旱季节最为明显;减缓了春季土壤温度上升速度,不利于果树前期生长,但降低了夏季土壤的最高温,提高了秋冬季土壤的最低温;提高了土壤的pH值,以玉米秸秆覆盖处理最为明显,减轻了土壤酸化,使土壤pH接近中性;不同程度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以杂草覆盖处理最为明显.覆盖还增加了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但稻草覆盖处理碱解氮含量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669.
有效的景观模式特征评价及其变动预测是合理调控和管理森林景观、维持景观安全格局的基本前提.利用3期美国国家土地覆盖数据库(1992、2001和2006年),采用景观镶嵌度指数与马尔科夫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美国俄勒冈州的森林破碎化模式及森林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空间交互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景观镶嵌度模型中,开发主导的景观镶嵌类型(D)转变为单一的开发类型(DD)的概率最大,为0.319,说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动力;森林安全度模型中,主要为农业和开发景观镶嵌类型(ad)的森林损失率最高,表明在城市与农业占主导的景观上森林被吞噬的可能性最大;稳态分布表明,森林破碎化趋势日益加剧,到稳定状态时森林占总区域的面积比例不到50%,空间分布趋向于混合型的景观格局.景观镶嵌度模型2006年模拟值与实际值Kappa系数达到0.82,模型精度较高;森林安全度模型Kappa系数为0.21,模型精度较差.  相似文献   
670.
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的关键问题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区域生态风险评价具有多风险因子、多风险受体、多评价终点、强调不确定性因素以及空间异质性的特点,它与传统的生态风险评价在风险源、胁迫因子和评价尺度上具有明显区别。尝试建立了一个基于陆地生态系统的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框架,同时针对目前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的研究现状,指出不确定性分析、尺度外推难、评价指标不统一、评价标准不统一、风险因子筛选及优先排序、区域内污染物复合、水生过渡到陆生生态系统风险评价、特殊的人为因素等是目前区域生态风险评价存在的关键问题及难点所在,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可能所需的工具、手段和理论方法突破。最后指出区域生态风险观测与数据采集加工、区域生态风险指标体系的统一与整合、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方法论、区域生态风险的空间分布特征与表达以及区域生态风险评价反馈与管理机制5个方面是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未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