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9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7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8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6篇
  1974年   4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牦牛卵泡细胞及其卵母细胞不同发育时期的结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雍艳红  余四九  巨向红  崔燕 《动物学报》2005,51(6):1050-1057
采集成年母牦牛卵巢,通过光镜和电镜对牦牛卵泡及其卵母细胞不同发育时期的结构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当卵母细胞被单层立方卵泡细胞包围时,微绒毛开始出现,而皮质颗粒、透明带则在包被2-4层卵泡细胞时开始出现。随着卵母细胞的继续发育,透明带增厚,微绒毛由粗短变为细长,密度增加;皮质颗粒、线粒体、滑面内质网等细胞器的数目不断增加,并逐渐移行到质膜下;在移行的过程中,皮质颗粒成团存在。在囊状卵泡中,卵母细胞皮质颗粒呈线形分布于质膜下,线粒体、滑面内质网又移向胞质中央。卵母细胞借助微绒毛穿过透明带与卵泡细胞胞质突起相联系。结果证明牦牛卵泡和卵母细胞不同发育时期的结构变化与其它哺乳动物的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102.
祁连山典型流域谷地植被斑块演变与土壤性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群落演变与土壤性状变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过程研究对于认识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演变有着重要的意义.对祁连山谷地灌丛草甸退化演变过程中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土壤物理和化学性状特征、及土壤与植被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祁连山谷地阴坡林线以下较小的空间范围,植被斑块由金露梅群落向金露梅-马蔺群落斑块和马蔺群落斑块演变,植被盖度降低,但物种多样性增加.不同植被斑块之间土壤水分有显著的梯度变化,土壤水分的变化导致植被的退化演替.植被斑块的演变导致土壤性状的明显分异,从金露梅灌丛斑块向金露梅-马蔺群落斑块和马蔺群落斑块演变,土壤容重显著增加,土壤团聚体组成由大粒级的大团聚体(》1mm)破碎为小粒级的大团聚体(1-0.25mm)和微团聚体(《0.25mm),团聚体稳定性降低,表明土壤结构的退化;土壤有机碳含量下降了31.2%和55.9%,干筛各粒级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金露梅-马蔺群落斑块和马蔺群落斑块显著低于金露梅斑块,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粒径与有机碳含量存在显著相关,植被退化演变中土壤有机碳的损失部分地由于团聚体的破碎引起;土壤全氮和有效氮不同斑块之间也有显著的差异,植被斑块退化演变使氮的有效性降低;但磷、钾养分对植被变化的响应不敏感.植被的退化演变使土壤团聚体破碎、土壤结构退化,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下降,使其抗侵蚀能力和水源涵养功能显著降低,又进一步加速植被的退化演替.在气候变暖的趋势下,马蔺斑块将进一步向林线逼近,灌丛草甸植被将会进一步退化和萎缩.  相似文献   
103.
报道了中国大陆对叶兰属Listera植物一新记录-日本对叶兰Listera japonica Bl.及其生境。  相似文献   
104.
塔河源流区颇具规模的防渗渠道、农田滴灌等节水工程和干流中游确保河水下泄的600多公里束水堤已基本建成,国家投资107亿元的“塔里木河近期综合治理规划”已进入尾声,然而,断流的塔河尚未见到持续稳定的下泄水,“治理规划”将进入最后的攻坚战。塔河治理“坚”在哪里?本刊记者采访了塔河管理局办公室主任陈保留。  相似文献   
105.
我们是在沿河一片缺水声中走完塔河的全程,然而剑达塔河源流库马拉克河的出山口时得知,源头多年来水有增无减。那么在自然来水不缺的情况下塔河出现缺水的症结在哪里?或者说塔河缺的到底是什么?我们走访了几位长年倾心塔河研究的专家。  相似文献   
106.
加工因素对橄榄叶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在橄榄叶加工过程中,加工因素对橄榄叶提取物中抗氧化活性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1)干燥方式(微波炉干燥,烘箱干燥,低温冷冻干燥和熏蒸及烘箱结合干燥);(2)提取方式(超声波提取和搅拌式提取);(3)提取溶剂的酸度(pH 4、7、10).实验将总多酚含量和清除自由基活性作为衡量提取物抗氧化有效成分和活性的指标.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低温冷冻干燥、调节pH至4和采用超声波提取的方式,橄榄叶提取物中的抗氧化有效成分最多.本研究对橄榄叶等天然植物中抗氧化成分提取工艺的制定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7.
铀尾沙对油菜幼苗生长和生理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沙培盆栽试验,以铀尾沙所占比例分别为0%(CK)、25%(T1)、50%(T2)、75%(T3)、100%(T4)的培养基质,研究了铀尾沙对芥菜型油菜、甘蓝型油菜和白菜型油菜出苗率、幼苗生物量、叶绿素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比例的铀尾沙对油菜出苗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3种油菜的生物量均随铀尾沙处理量的增加而呈先增后降的现象,甘蓝型油菜和白菜型油菜在T2时生物量最大,芥菜型油菜在T3时生物量最大.MDA含量则呈先降低后升高,甘蓝型油菜和白菜型油菜在T2时MDA含量最低,芥菜型油菜在T3时的MDA含量最低,并与叶绿素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随铀尾沙处理量的增加,3种类型的油菜SOD、CAT、POD、APX和GR活性逐渐增加,GSH含量也持续升高.铀尾沙对油菜幼苗生长和抗氧化酶系统产生了一定的诱导作用,而这3种油菜也对铀尾沙也表现出较强的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108.
本刊记者 《生物磁学》2009,(17):I0007-I0008
本刊网址:www.biomed.net.cn,www.shengwuyixue.com,www.swcx.periodicals.net.cn E-mail:biomed_54@126.com,liudhui_21@126.com.biomagnetism@163.com.liudhui21@gmail.com编辑部地址:哈尔滨市54号信箱(150001)哈尔滨市花园街184号电话:+86-0451-82583800,53658268传真:0451-82583966  相似文献   
109.
本刊记者 《生物磁学》2009,(17):3207-3207
为促进我国生物医学研究的进步与发展,本刊经研究决定于2009年继续开展“生物医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为了确保优秀论文评比的公正与公平性,编辑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应用多功能前列腺治疗仪联合三腔双囊导管药物灌注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多功能前列腺治疗仪联合三腔双囊导管药物灌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70例,采用单纯双囊导管药物灌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70例,单纯静脉药物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70作为对照.治疗结束后分别对病人前列腺按摩液中卵磷脂小体密度,白细胞数量以及分段尿培养的菌落数进行比较.治疗后随访6~12个月.结果: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4.29%,单纯灌注组总有效率78.57%,单纯静脉组总有效率47.14%.结论:多功能前列腺治疗仪联合三腔双囊导管药物灌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创伤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