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0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大豆对4个大豆花叶病毒株系的抗性及其连锁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82.
本文记述采自江西省比蜢属1新种:武夷山比蜢Pielomastax wuyishanensis,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山东大学生物系。  相似文献   
83.
该文报道了大岩桐花瓣切块离体培养再生花现象,花瓣切块再生花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仅再生花芽(命名为BF);另一种是既再生花芽也再生营养芽(命名为BF+V)。花芽再生的能力与光照、花芽大小及培养基中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浓度紧密相关。当培养基中含有1.0 mg/L GA3时,BA的添加会显著增加总花芽(BF+BF+V)的形成率,添加0.5 mg/L BA时,总花芽形成率达100%。在暗中培养时,BF达93.4%。不同大小花芽的花瓣再生花的能力不同,7 mm直径花芽的BF最高,达86.7%。同时,对花芽再生过程中花瓣切块的组织结构形态变化也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84.
针对心电信号处理过程中的心电信号数字滤波、心电波形的动态显示、心电数据存储等问题,阐述了3个可用于心电信号实时处理的方法:一是运用滤波器频谱的周期性减少了滤波器系数个数,提高了运算速度,并根据卷积公式特点实现了数字滤波的实时性;二是运用基于内存虚拟屏幕技术实现心电波形动态显示,解决了屏幕闪烁和绘图不连续问题;三是采用嵌入式数据库SQLITE实现了心电数据存储。所有方法均考虑实时性要求,并已成功用于课题组开发的便携式心电监护仪,效果较为理想,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5.
目的评价布拉酵母(Saccharomyces boulardii,S.boulardii)联合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对服用阿司匹林老年患者的影响,并从免疫炎症及肠道菌群的角度,探讨S.boulardii治疗H.pylori感染的机制。方法选择180例年龄60~75岁且服用阿司匹林的H.pylori阳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四联组应用铋剂四联疗法,S.boulardii组在铋剂四联疗法基础上加用S.boulardii。观察两组患者H.pylori根除率、血清白细胞介素(IL)-8和IL-17水平、临床疗效评分、不良反应、肠道菌群变化。随访12个月,观察H.pylori根除成功者和H.pylori根除失败者消化道出血情况。结果(1)四联组和S.boulardii组患者H.pylori根除率按方案(PP)分析分别为85.4%、86.7%(χ^(2)=0.066,P=0.826),按意向性(ITT)分析分别为77.8%、80.0%(χ^(2)=0.133,P=0.8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S.boulardii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四联组(χ^(2)=1.925,P=0.009)。(3)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8、IL-17水平,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S.boulardii组低于四联组(均P<0.05)。(4)治疗后,四联组患者肠道内乳杆菌数量、双歧杆菌数量、双歧杆菌/肠杆菌值(B/E值)较治疗前降低,而S.boulardii组较治疗前增加(均P<0.05);四联组患者肠道内肠杆菌、肠球菌数量较治疗前增加(均P<0.05),而S.boulardii组较治疗前无显著变化(均P>0.05)。(5)随访12个月,H.pylori根除成功患者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低于H.pylori根除失败者(χ^(2)=3.825,P<0.001)。结论S.boulardii联合四联疗法不能提高服用抗血小板药物老年患者的H.pylori根除率,但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其机制可能与S.boulardii改善肠道菌群,减轻免疫炎症反应有关。此外,成功根除H.pylori可有效降低服用抗血小板药物老年患者消化道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86.
基因工程蛋白下游纯化技术研究进展范清林桂向东吴清发魏跃武宋礼华(安徽省生物研究所,合肥230031)自从1972年首次发现核酸内切酶,并在同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次成功的DNA体外重组实验以来,基因工程技术在二十多年的历程中经历了飞速的发展。我国在八十年...  相似文献   
87.
自抑制Ca^(2+)-ATPase酶(auto-inhibited Ca2+-ATPase,ACA)作为Ca2+-ATPase的亚家族之一,在植物细胞内维持Ca2+浓度平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探究蓖麻(Ricinus communis)RcACA基因家族的功能及基因表达模式,文中采用生物信息学手段鉴定蓖麻RcACA基因家族成员,预测分析了其基础的理化性质、亚细胞位置、蛋白的二级和三级结构、保守域、保守基序、基因结构、染色体位置及共线关系、进化特征、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并通过蓖麻转录组数据中的表达量(fragments per kilobase of exon model per million mapped fragments,FPKM)分析RcACA基因在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在蓖麻中共鉴定到8个RcACA基因家族成员,均是酸性蛋白且定位在细胞质膜;所有蛋白的二级和三级结构中α-螺旋和不规则卷曲较多;RcACA基因被聚为3类,同一类别中基因的结构与保守基序相似;均有典型的4个结构域RcACA3–RcACA8,还有1个Ca^(2+)-ATPase N端自抑制结构域(N-terminal autoinhibitory domain);RcACA基因多位于染色体长臂,拥有2对共线关系。RcACA基因编码区上游拥有较多的光响应作用元件,激素诱导类作用元件较少。种间聚类显示ACA基因在物种间的进化是保守的。组织表达模式分析显示,RcACA基因拥有明显的组织表达特异性,且多数基因在雄花中表达量最高;非生物胁迫表达分析表明,RcACA2–RcACA8在高盐和干旱胁迫下均上调表达,RcACA1在低温胁迫的0–24 h上调表达,表明RcACA基因积极地响应非生物胁迫。上述结果为探究RcACA基因在蓖麻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中的作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8.
89.
G2/有丝分裂特异性细胞周期蛋白 2(G2/mitotic-specific cyclin-2,Msc2)作为高等植物应对逆境胁迫的关键调控蛋白,参与多个抗逆境胁迫的应答。为探究RcMsc2基因的功能,该研究从蓖麻叶片组织中成功克隆了RcMsc2,并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RcMsc2蛋白的结构和潜在功能,同时借助qRT-PCR方法分析RcMsc2基因的组织表达特性和非生物胁迫表达特性。结果表明:(1)RcMsc2基因位于蓖麻第5号染色体长臂,该基因的CDS(coding sequence)区是1 299 bp,编码432个氨基酸。(2)RcMsc2蛋白拥有细胞周期(cyclin)家族特征结构域,是一个不稳定酸性亲水蛋白,无跨膜域和信号肽,相对分子量为49.38 kD。(3)RcMsc2蛋白质的二级、三级结构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4)RcMsc2蛋白与麻风树和巴西橡胶树的CYCB2蛋白的序列同源性最高,且同被聚为Group Ⅱ。(5)35S-RcMsc2-GFP融合蛋白定位于细胞核。(6)RcMsc2基因在蓖麻的所有组织中均有表达且主要在根和茎中发挥作用; 非生物胁迫分析表明RcMsc2基因可以被脱落酸(abscisic acid, ABA)、盐、干旱和低温处理诱导表达,并且RcMsc2基因对低温胁迫的响应最敏感。综上表明,该研究较全面地分析了RcMsc2基因的结构特征、系统进化和表达模式,为揭示RcMsc2基因在蓖麻的生长发育和应答冷胁迫过程中的功能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0.
胞二磷胆碱(Cytidine Diphosphate Choline,简称CDP-Choline,结构式及分子组成见图1),是卵磷脂生物合成的重要中间产物。卵磷脂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它的代谢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细胞的透性、能量代谢及蛋白质生物合成等许多生物学功能。1963年,胞二磷胆碱开始用于临床。实践证明,它对脑损伤引起的意识障碍及其它神经系统疾病都有较好的疗效,国内外已有不少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