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9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不同密度巨桉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及微生物量碳氮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原位试验,对华西雨屏区不同密度[833株·hm-2(A1)、1 333株·hm-2(A2)、2 222株·hm-2(A3)]巨桉(Eucalyptus grandis)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动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各密度巨桉林分土壤有机碳含量在夏季和秋季较高,春季和冬季较低,但季节变化相对平稳,而它们土壤有机碳含量年平均值分别为22.54g·kg-1(A1)、19.76g·kg-1(A2)、16.84g·kg-1(A3),且密度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2)各密度林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呈现出与土壤有机碳相似的规律性季节变化,随着林分密度增加,林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减小。(3)土壤微生物熵一年内的波动较小,分别处于2.30%~2.44%(A1)、2.14%~2.39%(A2)、2.47%~2.69%(A3)之间。(4)各密度林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与其立地土壤有机碳、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研究表明,华西雨屏区不同密度巨桉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微生物熵季节变化相对平稳,但受到人工林密度的显著影响,并随巨桉密度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2.
目的:探讨富硒大豆多肽改善高脂所致脂肪肝大鼠肝抗氧化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分成4组(n=10),分别饲喂标准饲料+水(NC)、标准饲料+富硒大豆多肽液(SeN)、高脂饲料+水(HC)、高脂饲料+富硒大豆多肽液(SeH),10周后处死,用苏丹Ⅲ染色肝脏组织切片观察脂肪变性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肝组织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肝功能、血脂及血清和肝匀浆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HC组在血清TC、TG水平、肝脏脂肪化程度、GRP78表达情况都明显高于NC、SeN、SeH组(P〈0.01)。SeH组血清和肝组织中MDA含量较HC组降低(P〈0.01),GSH-Px、SOD活性升高。NC和SeN两组各项指标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富硒大豆多肽能有效提高脂肪肝大鼠肝内抗氧化酶活性,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降低肝组织内GRP78表达。  相似文献   
153.
目的:通过对不同喉癌病人癌组织SP100蛋白进行测量,明确SP100 在喉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探究其与临床病理 的关系。方法:通过对喉癌手术病人切除的癌组织和癌周组织进行固定、脱水、包埋、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判断SP100 阳性细 胞个数以及探究其与临床病理学之间的关系。结果:在正常黏膜上皮细胞和分化良好的癌细胞中,以细胞核内染色为主,在低分 化癌细胞中,在细胞质内呈弥漫性分布。SP100 蛋白在癌旁正常黏膜上皮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比喉癌原发灶中高。SP100 蛋白在 96 例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病理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 ),而与患者性别、年龄、P-TNM 分期、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 (P>0.05)。结论:喉癌组织中SP100蛋白表达水平、细胞内分布状况在不同分化程度癌细提示在喉癌的不同阶段可能发挥不同的 作用。  相似文献   
154.
目的:系统地探索新生小鼠卵巢组织的玻璃化冻存建立卵巢库,移植和分离卵泡以及体外成熟培养的实验方法。方法:对1日龄小鼠卵巢组织进行冻存,解冻复苏和同种肾包膜下移植,从卵巢移植物种中进行卵泡分离和体外成熟培养。结果:①采用平衡液(ES)处理25min,玻璃化液(VS)处理3min方案冻存的卵巢组织具有更高比例的形态完整卵泡,其完整原始卵泡率均值达96.6%,显著性高于实验中其它四组方案(P0.05);②在分别移植2周和4周后回收卵巢移植物,发现二者的卵巢回收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移植4周组的卵泡回收数目要明显高于2周组(P0.05);③在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的自体血清(10%,V/V)能显著提高卵子的体外成熟率,培养12h后对照组中生发泡破裂(GVBD)发生率为(34.74±4.26)%,添加血清后提高至(54.60±3.37)%,成熟的MⅡ期卵子获得率从(43.17±1.31)%升高至(57.75±5.31)%,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该实验较好地建立了卵巢组织的玻璃化冻存、移植和卵泡分离以及体外成熟培养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55.
目的:研究双钢板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并探讨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8月86例我院收治的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按知情同意原则随机分为双钢板固定组(43例)及Y型钢板固定组(43例),2组患者均给予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再分别行双钢板及Y型钢板固定,记录两组患者的改良cassebaum肘关节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情况,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双钢板固定组治疗的优良率高于Y型钢板固定组(P0.05),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Y型钢板固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类型、合并损伤、内固定方法、术后功能锻炼是影响预后的因素(P0.05)。结论:双钢板的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时有良好的疗效,合并伤、内固定方法、骨折类型、术后锻炼是影响预后的因素,应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56.
桂西南岩溶地区珍稀濒危树种育苗与造林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2005年,在广西平果县龙何示范区对10种岩溶珍稀濒危树种的育苗和造林的技术及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苗圃育苗的9个树种中,仪花和广西顶果木的发芽率不足50%,其他树种则在70%以上;蒜头果有轻微性的根结线虫危害,其他树种的病虫害很少,大多数树种苗木均表现出早期生长慢、后期生长快的势头。在直播造林中,苏木的效果最好,蒜头果次之,而蝴蝶果、广西顶果木和海南椴等很差;任豆、东京桐等5个树种的植苗造林成活率超过75%,其中任豆和广西顶果木的株高平均年生长量大于40cm,东京桐、蝴蝶果和海南椴等树种则小于25cm。  相似文献   
157.
基于物元分析的小流域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及景观格局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土地利用的适宜度、适宜度评价指标及其特征值作为物元,由实测资料和专家系统综合得到模型的经典域、节域、权重及关联度,建立起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的物元分析模型,将模型应用于四川省阆中市岳家沟小流域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中.结果表明,经调整后,该区的农林牧比例趋于合理,土地的经济效益指数、生态效益指数分别由原来的1529.80、1460.94提升到1719.99、1758.21.此外,调整后,景观格局发生变化:景观多样性指数(H)和景观均匀度指数(E)分别由调整前的1.3028和0.6108增加到调整后的2.0920和0.8463,分别增加了60.58%和38.56%,最大多样性指数上升了18.33%.而景观优势度和蔓延度指数则由调整前的0.6431和0.7467减少到调整后的0.2106和0.7125.说明景观斑块的空间分布趋于均匀,斑块的聚集状况分散化.实例证明,在小流域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中,物元分析方法能克服土地适宜性评价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提高评价的精度,而且能落实到山头、地块,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58.
葫芦素B对美洲斑潜蝇成虫产卵和取食的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洲斑潜蝇是严重危害瓜、豆类蔬菜的世界性害虫之一,主要以幼虫潜伏在叶表皮下的叶肉组织中为害,给防治带来很大困难。本研究测定了葫芦素B对美洲斑潜蝇成虫产卵和取食的抑制作用。在非选择性试验中,当葫芦素B使用浓度为500~2000 mg/L时,对美洲斑潜蝇成虫的产卵抑制率达31.2~69.9%,对美洲斑潜蝇成虫的取食抑制率达61.7~64.9%;在选择性试验中,葫芦素B使用浓度达1000~2000 mg/L时,对美洲斑潜蝇成虫的产卵抑制率和取食抑制率分别为54.8~71.1%和57.2~65.2%;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葫芦素B可有效地抑制美洲斑潜蝇成虫的产卵和取食,减轻其幼虫的为害,为安全、有效地控制美洲斑潜蝇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9.
巴马香猪Toll样受体4基因cDNA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TLR4在猪自然免疫中的作用及机制,为抗病育种及免疫佐剂的开发提供依据。方法利用NCBI公布的TLR4基因序列设计引物,RT-PCR技术克隆巴马香猪TLR4基因。结果所得基因序列提交GenBank,登录号:GQ304754。经序列分析,发现巴马香猪TLR4基因开放阅读框长2526 bp,编码785个氨基酸,该蛋白等电点为6.58,分子量为96.4×103;与普通猪比对发现巴马香猪TLR4基因有5个碱基发生突变;与小鼠、狗、鸡、牛、羊和人的同源性分别为71.9%、81.5%、54.2%、86.4%、85.5%和81.9%;TLR4膜外区蛋白为背侧多个α螺旋和内侧多个β折叠平行交替排列构成一个弯曲状螺旋结构;N末端存在信号肽,且可能在23~24位氨基酸处存在裂解位点;胞外区有13个明显的LRR,分别位于第53~74、77~100、101~124、149~173、174~192、201~225、372~393、398~429、446~469、470~494、495~518、519~541、543~566位氨基酸区;膜外区含8个N连接的糖基化位点。结论本研究成功克隆巴马香猪TLR4基因,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和蛋白质的特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0.
HPM长期辐照的眼生物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高功率微波(HPM)在不同平均功率和不同重复频率条件下长期多次照射对眼组织结构的生物效应,为我国HPM安全防护提供生物学依据。方法:采用自行研制的HPM效应模拟源远场平面波(峰值功率密度50W/cm^2)分3个不同平均功率水平,每天6min持续照射1个月,并在照后5个时间点通过眼底镜、裂隙灯观察、组织病理学方法等研究HPM长期照射对动物眼重要部位结构的生物效应。结果:HPM照射后眼角膜、晶状体、眼底等组织结构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并呈现出一定的时效和量效关系;其中角膜病变依剂量不同可分别于照后2月到照后6月恢复正常,而晶状体病变在观察期内(照后6月)仍未见恢复,照射后动物眼底动静脉和毛细血管稍有扩张充血,但未见瘢痕、裂隙、出血等表现。结论:实验所用剂量范围内的HPM重复照射可以对动物角膜、晶状体、玻璃体等部位造成一定程度的生物效应,并呈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在实验的观察期内,角膜和眼底依照射剂量不同可分别于照后不同期间恢复正常,但晶状体混浊在观察期末仍未见恢复,能否发展成微波白内障尚需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