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7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62年   3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3篇
  195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DNA双螺旋模型的建立——基因的物质本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高翼之 《遗传》2002,24(6):691-694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阐明了他们关于DNA双螺旋结构的假说。沃森-克里克模型标志着分子生物学的诞生。沃森和克里克为遗传学乃至整个生命科学作出了非凡贡献。 The Double Helix Model of DNA Structure——The Physical Nature of the Gene GAO Yi-zhi Southeast University,School of Medicine,Nanjing 210009,China Abstract:In 1953,Watson and Crick set forth their hypothesis for the double-helical nature of DNA.The Watson-Crick model had an immediate effect on the emerging discipline of molecular biology.It was a remarkable feat and highly significant in the history of genetics and biology. Key words:The Watson-Crick model;history of genetics  相似文献   
112.
毛刺槐花药培养及再生植株的获得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以毛刺槐的花药为材料,开展其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系统的研究。结果显示:将毛刺槐的花药接种在MS附加2,4—D0.1mg/L和BA3.0mg/L的培养基上,20d时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41.5%。花药愈伤组织在MS附加BA5.0mg/L的分化培养基上继代培养2个月后,可分化出许多绿色的芽点,待不定芽长至2—3cm高时将其切下,转入MS附加IBA1.0mg/L的生根培养基上,2周后即可得到完整的再生植株。同时,研究就4℃低温预处理和蔗糖浓度对毛刺槐花药培养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113.
文章从一种可能作为新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角度,阐述了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的5-氨基乙酰丙酸(ALA)的生物合成C5途径与影响因子,提出ALA生物合成最重要的是依赖于谷氨酰-tRNA还原酶(G1uTR)编码基因的表达,其次依赖于谷氨酸-1-半醛转氨酶(GSA-AM)编码基因的表达。在农业生产中,它在低浓度时能促进作物增产,提高抗逆性,在高浓度时作为无毒、无污染的农田除草剂,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14.
从贯叶连翘叶提取金丝桃素的工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从贯叶连翘中提取金丝桃素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金丝桃素提取较佳工艺为:45℃的水浸泡2h后,加入0.5%NaOH,用75%甲醇在0.05Mpa下78℃提取5次,每次1.5h,溶媒量为5倍,浓缩温度与干燥温度为78℃。  相似文献   
115.
分析了1/2MS、改良White、SJ-1、改良Nisch、B5和B5-I6种液体培养基、水解乳蛋白(LH)以及IAA、IBA、NAA、6-BA和ABA5种激素对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m L.)毛状根生长及皂甙含量影响。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部分毛状根状品的4种单体皂甙含量。结果表明SJ-1和B5培养基较好,水解乳蛋白可增加毛状根的鲜重,但降低毛状根中总皂甙的含量。IAA、IBA和ABA对毛状根的生长促进作用,6-BA对皂甙积累有显著促进作用,并较大幅度地提高Rb1在总甙中所占的比例。  相似文献   
116.
117.
118.
119.
姜瑢  李勖之  王美娥  陈卫平 《生态学报》2023,43(21):9061-9070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人类活动加剧,我国土壤污染问题突出,不仅威胁人体健康,同时也严重威胁动植物及微生物的安全,生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但是我国土壤污染风险管控目前主要关注人体健康,对生态系统的关注较少,缺乏土壤污染生态风险评估技术指南及基于生态风险的土壤环境质量基准及标准。准确评价土壤污染生态毒性效应,是制定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实现生态风险评估及预警与管控的重要基础。针对土壤污染生态毒性效应评价问题,分别对土壤污染生态毒性效应特征、评价方法、评价终点、暴露-效应关系构建、生态毒性效应外推,以及群落水平与复合污染生态毒性效应评价等方面的关键问题展开了讨论,指出目前土壤污染生态毒性效应评价主要是基于单物种的急性毒性测试,利用个体和亚个体水平的指示物作为评价终点,缺乏针对群落及生态系统高水平评价终点的生态毒性效应评价方法,定量评价污染物尤其是复合污染物对土壤生物群落及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土壤污染生态毒性效应评价的关键问题和难点问题。建议今后重点开展以下3方面的工作1)群落及生态系统水平评价终点的筛选;2)土壤污染生态毒性效应环境影响因子识别及影响机制研究;3)土壤复合污染联合毒性效应定量评价及...  相似文献   
1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