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7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384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2篇
  1960年   3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欧美大型石油企业相继进入利用藻类生产生物燃料的领域。与拥有自主技术的生物企业合作.进行旨在实用化的共同研究开发。利用藻类的燃料生产,迄今仅限于风险企业所进行的研究开发.但是资本雄厚的大企业的介入,就有可能进行面向商业化的大规模生产的技术开发。  相似文献   
82.
根据世界著名咨询公司Ernst&Young的报道,世界主要国家的医药生物产业企业的收益总额.在2009年首次实现盈利。如果把美国Genentech公司成立的1976年作为医药生物产业的元年,可以说实际上是在第33个年头,生物技术作为产业首次实现盈利。  相似文献   
83.
英国伦敦和剑桥的生物技术园区决定合并。与企业一样,区域性园区为了提高国际竞争力合纵连横的动作很大。  相似文献   
84.
对达乌里秦艽3个自然居群和1个人工栽培居群进行了两年的传粉生态学研究.研究发现:(1)达乌里秦艽套袋花均不结实,说明雌雄异熟和雌雄异位这两种花部机制成功阻止了主动自交,且不存在无融合生殖现象.(2)隔离传粉昆虫导致花寿命明显延长,授粉会导致花冠提前闭合,说明达乌里秦艽的花寿命具有可塑性,可通过延长花寿命确保成功繁殖.(3)在一个自然居群中证明存在花粉限制,且该居群的花寿命显著长于另外两个没有花粉限制的自然居群.(4)在整个雌性持续期柱头都具有一定的可授性,且在第2天可授性最高,随后逐渐降低;开花后期柱头可授性降低,使植物维持花开放资源投入的产出将有可能降低.研究表明,达乌里秦艽在严重缺乏传粉者的情况下,延长花寿命仅能部分弥补传粉者的不足,该物种在部分居群中仍有可能存在花粉限制.  相似文献   
85.
NaCl胁迫对毛竹叶片的电阻抗图谱参数及膜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NaCl胁迫下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实生苗叶片为材料,测定其电阻抗图谱参数和膜透性的变化,通过膜透性与电阻抗图谱参数间的相关性,来证明电阻抗图谱法研究竹子受胁迫程度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升高,胞外电阻、胞内电阻和弛豫时间呈现先减小、后增加、再减小的特征,而弛豫时间分布系数表现恰好相反;叶片细胞膜相对透性逐渐增大,脯氨酸的含量先逐渐增大,然后减小。相关分析表明:胞内电阻、胞外电阻、弛豫时间与脯氨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胞外电阻、弛豫时间与膜相对透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电阻抗图谱参数能够有效地表示毛竹受NaCl胁迫的程度,电阻抗图谱法将是竹子逆境胁迫研究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6.
自1994年瘦蛋白(leptin)被发现以来,其生理作用得到广泛的研究。近年的研究表明,在高等动物的皮肤创伤愈合过程中,胶原与血管的生成、肉芽组织与上皮的再生以及组织的重建等因子,对皮肤的创伤愈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了解瘦蛋白与上述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与作用机制,有助于指导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7.
老芒麦遗传多样性及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的研究对我国北方草原及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退化草地改良、发展草地畜牧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老芒麦在形态学、细胞学、蛋白质和DNA分子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研究概况,并总结了国内老芒麦的育种研究进展。目前国内外专门针对不同老芒麦种质材料(accession)或居群(populations)遗传多样性的研究鲜见报道,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与披碱草属(Elymus)及其近缘小麦族物种的系统进化研究方面;其次,我国仅有6个老芒麦国家审定品种,且育种手段较单一、落后,育成品种优势集中在产量和适应性上,缺乏对抗逆性种质的筛选培育。  相似文献   
88.
用光镜和电镜对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20个品种的叶表皮细胞、气孔器进行了观察,对叶形指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姜叶片表皮细胞的形状主要有正六边形、长六边形和不规则六边形3种类型。气孔器均为平列型,气孔器的宽度为21.5-31.0μm,气孔器指数为1.75-8.22,叶形指数在品种间有较大差异。表皮的这些特征为确定品种间亲缘关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9.
报道了中国茜草科Rubiaceae栀子族tribe Gardcnieae一新记录属和二新记录种:越南茜属Rubovietnamia Tirveng.、长管越南茜R.aristata Tirveng.和中越大果茜Fosbergia pettelotii Merr.ex Tirveng.&Sastre;以及越南茜草科栀子族的一新记录种,即大围山紫冠茜Rothmannia daweishanensis Y.M.Shui&WH.Chen。  相似文献   
90.
采用剖面法对宽窄行栽植模式下三倍体毛白杨(triploid Populus tomentosa)的根系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采用管式TDR系统对土壤剖面含水率变化动态进行了连续观测,并据此计算林木根系吸水速率,以探讨土壤含水率、根系分布和根系吸水分布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毛白杨的总平均根长密度在林带两侧和不同径向距离处非常接近(P>0.05);但在不同土层间变化很大(P<0.01),其中0-20和60-150 cm土层为根系主要分布区域,其根系所占比例共达86%;不同径阶间的根长密度差异显著(P<0.01),且其比例关系会随空间位置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不同栽植方位下,林带东侧毛白杨根系分布的浅层化程度高于西侧,且在径向240-280 cm内其0-0.5 mm的极细根显著多于西侧(P<0.05)。因此,宽窄行栽植模式下,深度和径阶是毛白杨根系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而栽植方位会对其形态构型产生影响。毛白杨根系吸水模式受细根分布的影响,但会随土壤剖面水分有效性分布的变化而变化:当表土层水分有效性增加时,根系吸水主要集中在表土层;当表土层水分有效性降低时,深层土壤根系的吸水贡献率会逐渐增加;当土壤剖面水分条件异质性较高时,根系吸水主要集中在根系密度与水分有效性均较高的区域;当土壤剖面水分分布均匀且不存在水分胁迫时,根系吸水分布与细根分布最为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