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构建带myc标签的人激活转录因子5(ATF5)的真核表达载体,获得myc-ATF5融合蛋白,并对其生物学功能进行初步检测。方法:以本实验室保存的带有XL5标签的ATF5质粒为模板,采用PCR技术扩增ATF5编码序列,将其插入pXJ-40-myc载体中,Western印迹检测其表达;将重组质粒与空载体分别转染人胚肾293T细胞,通过Western印迹和qRT-PCR检测其下游基因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在蛋白和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双酶切和测序结果表明myc-ATF5真核表达质粒构建成功,转染293T细胞后获得表达;Western印迹和qRT-PCR证明myc-ATF5可升高roTOR的转录和蛋白水平。结论:构建了带myc标签的人ATF5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ATF5在自噬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2.
目的:构建带myc标签的造血相关PBX相互作用蛋白(HPIP)的真核表达载体,获得myc-HPIP融合蛋白,并对其生物学功能进行初步检测。方法:以本实验室保存的pcDNA3.0-HPIP质粒为模板,采用PCR技术扩增HPIP编码序列,将其插入pXJ-40-myc载体,通过Western印迹检测表达情况;将重组质粒与空载体分别转染人肝癌HepG2细胞,通过Western印迹检测其对AKT、ERK信号通路中AKT、ERK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双酶切和测序结果表明myc-HPIP真核表达质粒构建成功,转染HepG2细胞后表达了myc-HPIP融合蛋白;Western印迹证明myc-HPIP可升高AKT、ERK的磷酸化水平。结论:构建了带myc标签的人HPIP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HPIP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3.
目的:原核表达人Pin2/TRF1结合蛋白X1(PinX1),确定该蛋白与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催化亚基的相互作用。方法:用PCR方法从乳腺文库中扩增PinX1基因的编码序列,克隆至pET-32a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His-PinX1,经双酶切鉴定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并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印迹检测His-PinX1的表达;用His磁珠纯化His-PinX1,在人肾胚细胞293T内检测His-PinX1与hTERT的相互作用。结果:扩增得到980bp的PinX1基因;Western印迹检测表明,相对分子质量约57x10。的His-PinX1获得表达,且纯化的His-PinX1与hTERT具有相互作用。结论:表达并纯化得到了与hTERT相互作用的His-PinX1,为深入研究PinX1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4.
目的:为了研究c-Myb蛋白各结构域的功能,构建c-Myb的6种截短突变体c-Myb-1~c-Myb-6的真核表达载体,测定不同突变体对c-Myc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野生型c-Myb为模板,PCR扩增c-Myb-1~c-Myb-6片段,分别克隆到pcDNA3.0-FLAG载体,Western印迹检测克隆载体在293T细胞内的表达;将上述载体与野生型c-Myb转染乳腺癌细胞株MCF-7,检测其对c-Myb下游基因c-Myc表达的影响。结果:构建了c-Myb-1~c-Myb-6表达载体,与野生型c-Myb相比,c-Myb-1、c-Myb-4、c-Myb-5均能够促进MCF-7细胞中c-Myc的表达,而c-Myb-2、c-Myb-3、c-Myb-6则不能。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探讨c-Myb在乳腺癌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5.
目的:构建雌激素受体(ER)β的哺乳动物细胞表达载体,并检测其转录活性。方法:利用PCR扩增带有Flag标签的人类ERβ全长编码序列,将扩增片段克隆到哺乳动物细胞表达载体pIRESpuro2中,得到重组质粒pIRESpuro2-Flag-ERβ;用Western blot鉴定Flag-ERβ重组蛋白在人胚肾293T细胞中的表达;用含雌激素应答元件(ERE)的报告基因系统检测Flag-ERβ的转录活性。结果:构建了pIRESpuro2-Flag-ERβ重组质粒,其介导的融合蛋白在293T细胞中得到表达,并可以激活含ERE的报告基因的表达。结论:ERβ高效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为进一步研究ERβ在乳腺癌等疾病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6.
BRCA1相互作用蛋白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腺癌易感基因(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1,BRCAl)在DNA损伤修复、细胞周期调控、染色质的稳定、基因转录激活以及细胞凋亡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BRCAI C-末端是富含酸性氨基酸的转录激活结构域(AD),AD核心结构为两个串联的BRCT结构域(BRCTl和BRCT2)。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以BRCT2为诱饵蛋白,从卵巢文库中筛选到了与BRCT2结构域相互作用蛋白FHL2(four and half LIM domains)。利用酵母交配的方法证明FHL2与BRCAlBRCT2特异结合,而不与BRCAl BRCTl、Rapl BRCT结构域结合。GST沉淀实验表明,FHL2在体外特异地与BRCT2结构域相结合;免疫共沉淀实验表明,FHL2在体内特异地与BRCT2结构域结合;FHL2可与全长BRCAl结合。BRCAl与FHL2相互作用的发现为研究BRCAl以及FHL2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7.
乳腺癌易感蛋白BRCA1的BRCT1结构域染色质伸展活性的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BRCA1 C末端含有2个BRCT结构域(BRCT1和BRCT2),许多乳腺癌易感突变发生在BRCA1的BRCT结构域中。利用染色质结构检测技术表明,BRCT结构域具有染色质伸展活性。本文利用缺失突变技术构建了6种BRCT1结构域(1642-1736 aa)缺失突变体并将BRCT1结构域中与染色质伸展相关的重要区域定位到1691-1721之间的氨基酸残基;用丙氨酸扫描技术构建了10种BRCT1结构域丙氨酸扫描突变体并将重要氨基酸残基序列定位到1707-1711之间的IAGGK。利用定位的重要区域进行Blast分析,结果找到一新型同源蛋白质。BRCT1结构域的定位有助于预测BRCT1结构域突变后发生乳腺癌的风险,也为进一步研究BRCT1结构域的功能机制提供了有用的材料。  相似文献   
68.
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突变引起的遗传性乳腺癌中40%-50%,其突变引起的遗传性乳腺癌和卵巢癌的比例至少为80%,许多乳腺癌易感突变发生在BRCA1 C末端转录激活结构域(1560-1863aa),但该区域大部分突变导致何种表型(良性多态性或乳腺癌易感突变)目前还不清楚,由于染色质结构调节是基因转录调节的早期事件,该文基于lac阻遏物识别和结合lac操纵基因的原理,利用染色质结构检测技术比较BRCAI转录激活结构域不同突变体与野生型的染色质伸展活性,将1种野生型,2种良性多态型(S1613G和M16521)和4种乳腺癌易感突变型(A1708E,M1775R,W1837R和Y1853term)转录激活区片段以正确相位融合于lac阻遏物的下游,得到野生型重组质粒pwt和pS1613G,pM1652I,pA1708,pM1775R,pW1837R及pY1853tem6种突变型重组质粒,Western blot检测表明,这些重组质粒分别转染A03-1细胞后均表达了相应的融合蛋白。对这些重组质粒的染色质伸展活性检测表明:野生型pwt和两种良性多态性突变体不具有染色质伸展活性或只有极微弱的染色质伸展活性,而其他4种乳腺癌易感突变体均具有过强的染色质伸展活性,提示利用染色质伸展技术可预测BRCA1转录激活区基因型与乳腺癌发生风险的表现型的关系。  相似文献   
69.
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景华  叶棋浓  黄翠芬 《遗传》2004,26(3):367-372
BRCA1是目前所发现的最重要的乳腺癌易感基因之一,它在DNA损伤修复,细胞周期调节,基因的转录激活,染色质稳定性,细胞增殖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该文着重介绍近几年来BRCA1基础研究方面的进展,并讨论BRCA1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的作用。为BRCA1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