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在研究酵母“酸活性”磷酸酯酶(“acid”phosphatase) 的工作中,作者曾嘗試用各種提取方法,以期獲得較純淨之酶液,該酶甚易失效,各種方法皆未能奏效。至1950年Morton氏發表利用正丁醇處理以提取及淨化不易溶解之酶的工作,該報告中指出正丁醇可使酶與細胞中的脂蛋白(lipoprotein)或類脂質(lipid)分離(特別是磷脂類phospholipids),而獲得酶之水溶液或緩衝劑溶液。  相似文献   
72.
鼠李糖脂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生物医药、环境保护、二次采油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应用潜力.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铜绿假单胞杆菌O-2-2的培养基进行了优化.Plackett-Burman(PB)实验设计表明,磷酸盐、硝酸盐和微量元素对鼠李糖脂的产量具有显著影响.Box-Behnke (BB)优化确定最佳培养基组成为磷酸盐、硝酸盐和微量元素用量分别为3.2g/L、13.76g/L和5.17ml,理论的最大产量为8.48g/L,与实测糖脂产量8.85g/L接近.摇瓶优化后的鼠李糖脂产量较优化前的6.24g/L提高了30.8%.最优化条件下采用10%的接种量逐级放大,并通过补料发酵,最终200L罐的鼠李糖脂产量达到70g/L,发酵时间仅为110h.采用新发明的二次蒸馏工艺,鼠李糖脂纯度达86.6%.液质联用(LC-MS)分析表明所生产的鼠李糖脂成分及含量为:双糖单脂32.9%、双糖双脂17.02%、单糖单脂3.16%、单糖双脂33.54%.  相似文献   
73.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DEX)对离体红细胞变形性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健康志愿者人血5 m L制成2%红细胞悬液,分成空白对照组(C组),低浓度DEX组(DL组)、中浓度DEX组(DM组)、高浓度DEX组(DH组),单纯育亨宾(Y组)以及育亨宾+DEX组(YD组),每组9例。将各组样本放入37℃恒温震荡培养箱中60 min后取出,测定红细胞变形性指数(EI)、红细胞内一氧化氮(NO)含量以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含量。结果:与C组比较,DL组、DM组、DH组及YD组中EI、红细胞内NO、e NOS的含量增高(P0.05);Y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YD组比较,DM组EI、红细胞内NO及e NOS含量增高(P0.05)。结论:DEX可以提高离体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其可能机制是通过激活红细胞膜上肾上腺素受体,激活红细胞内e NOS使细胞内NO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74.
苦荞杂交后代优良株系筛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来源不同的9个苦荞品种的开花日数、株高、一级分枝数等9个农艺性状进行了Tukey的多重比较和主成分分析,筛选出性状间有显著差异的6个品种,进行了不完全双列杂交。根据对不完全双列杂交亲本间差异的分析结果,从中筛选出株高、一级分枝数等6个性状有显著遗传性差异的2个品种,测定其分离后代(F2和F3)各农艺性状的遗传模式和遗传相关。在北陸4号和石荞的F4中发现了12个优良单株(早熟、矮秆、高产),并根据苦荞各农艺性状的遗传特性,讨论了筛选优良株系的选拔方法。结果表明,利用杂交育种法筛选优良株系时,首先利用SSD法繁殖至F4,再利用系统育种法来选拔最为有效。  相似文献   
75.
人参皂苷是我国传统中药人参的主要活性物质,稀有人参皂苷相较人参皂苷具有更好的生物活性,也更利于身体吸收,具有镇静催眠、促进细胞分化增殖、抗肿瘤、降血糖、提升免疫力等作用。然而,稀有人参皂苷结构复杂且在人参中含量极低,限制了其开发利用。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利用生物法合成稀有人参皂苷成为本领域的研究热点。因此,对近年来生物合成稀有人参皂苷研究进行汇总梳理,总结稀有人参皂苷的主要种类结构及近年来生物转化法和异源合成法合成稀有人参皂苷的研究进展,生物转化法汇总了以人参皂苷为底物的转化生物,异源合成法总结人参皂苷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形成结构多样化人参皂苷的酶。对生物合成稀有人参皂苷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同时展望了其前景以及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从事人参研究者提供更多生物线索和制备策略。  相似文献   
76.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色和优势,为开展辨证论治的研究与发展,我国业已发展出百余种证侯动物模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在扼要回顾存在的问题和研究进展后,以气虚证为例,介绍了大鼠和小鼠辨证的思路与方法:(1)人类与大鼠、小鼠气虚证候的比较。研究表明,大鼠、小鼠的气虚表现与人类十分近似,是可以模拟人类气虚辨证的方法和思路,给大鼠、小鼠辨证的。(2)大鼠、小鼠气虚的计量化辨证。标准化和计量化辨证涉及4个基本问题,即如何计量化采集四诊指标、如何计量化辨证、如何确定辨证的标准和阈值,以及如何判断证候及其改善的程度。为此,我们借鉴药理行为学检测技术,比较了悬尾不动、抖笼、旷场、抓力等方法,最终确定旷场和抓力作为气虚证的计量化四诊指标,建立气虚程度/指数计算公式:气虚程度/指数=各动物抓力实测值/正常组均数×0.5+各动物水平移动实测值/正常组均数×0.3+各动物直立次数/正常组均数×0.2,以及气虚辨证的入选标准和阈值。通过大量、重复的实验检测与应用,证明以上方法和辨证标准是可行的,而且初步证明气虚证在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有其广泛的基因表达与剪接改变的基础。目前已初步实现大鼠、小鼠常见虚证标准化、计量化的四诊检测和辨证,该方法和技术可以动态跟踪疾病动物证候的演变,评价辨证论治疗效,还可以广泛用于病-证结合的动物实验研究,辨证论治治疗方案的实验优化和评价,中药、中药有效成分和方剂药性的判断等,适用于中医基础、药理、诊断、临床等各中医药学科的研发工作。  相似文献   
77.
将酵母交配因子 (MF)α1信号肽编码序列和人血管抑制素 (hAGN)cDNA融合序列插入穿梭载体pYADE4 ,构建得到分泌型重组表达质粒pYADEMA18.转化酿酒酵母JG110 7后 ,用 2 %乙醇和2 %甘油联合诱导表达 .ELISA分析表明 ,在诱导 14h~ 30h期间 ,hAGN获得了表达并分泌至细胞外 .发酵上清液经 75 %饱和度硫酸铵沉淀、CM 5 2纤维素离子交换层析和Superdex 75凝胶过滤层析纯化 .SDS PAGE分析显示 ,表达产物重组人血管抑制素 (rhAGN)相对分子质量约 5 0kD ,电泳纯度达到 94 %.生物活性分析证明 ,rhAGN在 0 0 1mg L~ 3 0mg L浓度范围内能够抑制人真皮内皮细胞株HDMEC增殖 ,抑制作用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强 .  相似文献   
78.
转基因油菜中核酶介导的对花椰菜花叶病毒的高度抗病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特异切割花椰菜花叶病毒(CaMV,ds DNA病毒)35S RNA的锤头型核酶基因(Rz);同时将核酶保守区内的一个G碱基以U代替构成核酶突变体(mRz)作为对照.体外切割实验表明.Rz可按设计要求高效特异地切割355 RNA,而mRz则完全没有切割活性.将Rz和mRz克隆到pROK2构建成植物表达载体pROK2-Rz和pROK2-mRz.采用转化下胚轴法转化油菜,通过筛选获得转Rz和mRz基因油菜植株、攻毒实验证明Rz当代转化植株表现出对CaMV的高度抗病性,75%的植株不表现任何症状,也测不出CaMV的存在,其抗病植株的T1后代的抗病性按孟德尔定律3:1分离.mRz当代转化植株及其T1后代植株只具有极其微弱的减轻症状的作用.  相似文献   
79.
本文用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多角体蛋白基因mRNA的cDNA为探针,用 35S-α-dATP为标记化合物,经缺口转移体外标记探针DNA,用旋转柱层析法分离出标记探针,由膜上DNA-DNA杂交,将ArNPV的多角体蛋白基因定位,确定是在其EcoRⅠ-Ⅱ片段上。  相似文献   
80.
胶州湾沉积物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及其抑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海洋微生物在活性物质开发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为了研究胶州湾微生物的多样性和抑菌活性,选取胶州湾9个观测站点的沉积物进行了细菌多样性及抑菌活性分析。【方法】采用YPD和Z2216E培养基分离细菌,通过16S r RNA基因测序对分离菌株进行分类鉴定,继而采用牛津杯法考察分离菌株对7株指示菌的抑菌活性,最后用PCR方法筛选16株代表菌的PKSI、NRPS、CYP、Phz E和d TGD基因。【结果】从胶州湾沉积物中共分离出76株细菌,通过对16S r RNA序列分析,将其归为8个科11个属:节杆菌属、考克氏菌属、微球菌属、微杆菌属、假交替单胞菌属、Oceanisphaera、海单胞菌属、葡萄球菌属、芽孢杆菌属、硫胺素芽孢杆菌属和短芽孢杆菌属,其中分离细菌中有34株至少对1种指示菌有抑菌活性。所选取的16株菌均能检测到一种功能基因,且其中5株菌能同时检测到3种以上的功能基因。【结论】以上研究表明胶州湾海域有丰富的微生物资源,在生物活性次级代谢产物合成上有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