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10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
黄帚橐吾(Ligularia virgaurea)是高寒草甸常见的毒杂草,被认为是指示一个地区草地植被退化的重要物种,研究其根际/非根际土壤微生物在不同海拔梯度上的群落特征具有重要意义。以甘南州高寒草甸不同海拔梯度黄帚橐吾根际/非根际土壤可培养微生物为研究对象,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和最大可能数法(MPN)测定了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及土壤理化因子的变化。结果表明:细菌在微生物总数中占比最大,根际微生物数量随海拔升高呈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非根际则表现为递增的趋势,微生物功能群在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均逐渐增加;根际土壤的微生物和功能群数量均高于非根际土壤。RDA分析发现,土壤温度、有机碳、电导率、pH、全氮、全磷、速效氮及脲酶对根际/非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功能群变化影响较大。通径分析可知:根际土壤中,细菌和真菌受速效氮和有机碳影响较大,放线菌主要受土壤温度和电导率的影响;根际土壤固氮菌和氨化细菌决策系数速效氮 > 有机碳 > 全氮;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硝化细菌的影响因子各不相同,根际土壤决策系数最大和最小分别为全磷和全氮,非根际则是pH和脲酶。  相似文献   
12.
树木大小是林分的基础属性,反映个体在森林生态系统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和地位。作者于2016-2018年在中国西南地区南盘江流域松栎混交林中建立3块永久性标准固定样地(A、B、C),并用双相关函数g(r)、标记相关函数k_(mm)(r)、标记变差函数γ(r)和k-邻体距离分布函数D~k(r)分析不同大小枯立木的空间结构特征,以揭示林分水平上枯立木的大小和空间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枯立木的起测径(minimum measured diameter, mmd)越小,小尺度上(r=0~5 m)的分布格局趋向聚集状态,但随着起测径的增大(mmd=5~8 cm),随机分布格局几乎占据每个尺度(r=0~20 m)。(2)当起测径等于1~2 cm时,枯立木的大小在小尺度上(r=0~1 m)接近聚集分布,除此之外它一直保持随机分布。(3)当起测径≤4 cm时,枯立木的树种分布集中;反之,它在每个尺度上越接近或成为随机状态。(4)当起测径由1 cm增大至8 cm时,r=0~10 m之内相邻木的株数减少且距离增加,其变化程度受到林分株数的影响。研究表明,枯立木的起测径与其分布格局类型、标记特征以及距离分布紧密相关,暗示同种小树易呈团块死亡,而大径的枯立木偏向随机分布;对比分析枯死木的空间结构需使用统一的起测径标准。  相似文献   
13.
海拔变化会引起气压、温度、降水、土壤湿度和风速等环境因子发生急剧变化, 植物功能性状-海拔的相互关系对于预测全球变化背景下山地植物的适应方式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在青海湖流域海拔3 400-4 200 m范围内布设了5个样地(海拔间隔约200 m), 通过植物群落调查, 测定植物功能性状和土壤理化性质, 结合气象数据, 探讨了海拔对青海湖流域群落水平植物功能性状的影响。结果如下: (1)群落加权平均植株高度(H)、叶片干物质含量(LDMC)、叶片碳氮比(C:N)和叶片氮磷比(N:P)随海拔升高显著降低, 比根表面积(SRA)随海拔升高波动下降, 比叶面积(SLA)、叶片氮含量(LNC)和叶片磷含量(LPC)随海拔升高显著升高, 叶片碳含量(LCC)比根长(SRL)和根组织密度(RTD)随海拔未发生显著变化。(2)所有性状的变异来源以物种组成变化为主, N:P和LPC的种内性状变异与物种组成变化呈现正的协变效应, 其余性状为负的协变效应。(3)降水和0- 10 cm土层土壤养分含量对SLA变化的解释率较高, 温度和10-20 cm土层土壤养分含量对其余性状随海拔变化的解释率较高。以上结果表明青海湖流域植物群落主要通过物种更替来适应随海拔升高而剧烈变化的环境, 且各群落中的非优势种倾向于占据与优势种相反的性状空间来提高资源利用率, 随海拔变化的热量和深层土壤养分含量是群落水平植物功能性状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中老年男性稳定型冠心病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为临床冠心病的二级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择64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坚持服用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的男性稳定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55~74岁,均不合并糖尿病。根据研究期间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分为血脂未达标组(NSG组,LDL-C≥1.8 mmol/L)与血脂达标组(SG组,LDL-C1.8 mmol/L)。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情况,治疗前后血糖、血脂水平,同时应用16S rRNA测序分析技术对两组患者肠道菌群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一般临床情况及他汀类药物治疗前患者血糖、血脂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NSG组患者总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水平均明显高于SG组;同时NSG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05)。Alpha多样性分析显示,NSG组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低于SG组(P0.05)。LEfSe分析显示,SG组患者肠道Verrucomicrobia、Verrucomicrobiae、Verrucomicrobiales、Verrucomicrobiaceae、Akkermansias、Akkermansia muciniphila、Subdoligranulum和uncultured_Christensenellaceae_bacterium数量明显高于NSG组,而uncultured_Veillonellaceae_bacterium及Prevotella_stercorea的丰度显著低于NSG组。结论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对男性中老年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的疗效与肠道菌群存在一定关系,主要表现为治疗后LDL-C未达标者肠道脂代谢有益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及Subdoligranulum丰度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5.
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后植物能够改变自身功能性状及时调整适应策略, 因此植物功能性状能够有效地反映植物对草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然而在内蒙古草原从植物功能性状角度开展草地利用方式影响的研究略少。该研究以内蒙古典型草原大针茅(Stipa grandis)、羊草(Leymus chinensis)、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和冷蒿(Artemisia frigida) 4种主要优势种为研究对象, 探讨在长期自由放牧、割草、短期围封和长期无干扰的影响下优势种植物功能性状的差异, 以期从功能性状视角, 揭示植物在受到外界干扰后的适应策略, 旨为天然草地的可持续管理提供基础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结果表明: 1)除糙隐子草外, 在长期放牧后内蒙古典型草原优势植物植株高度、根长和植物碳氮含量降低, 这些性状的变化能够使植物个体小型化, 适口性降低, 表明植物通过逃避放牧的策略适应长期自由放牧的干扰; 在割草管理方式下, 优势种的高度和比叶面积有增加的趋势, 其中冷蒿的氮含量对割草响应最敏感, 其根、茎、叶中的氮含量均在割草样地最低; 围封和长期无干扰处理下植物的碳氮含量增加, 表明在干扰强度降低后, 植物通过功能性状的改变从资源获取策略向资源储藏策略转变。2)对优势种功能性状集合分析表明, 糙隐子草具有较低的植株高度和较高的比叶面积, 冷蒿具有较高的木质素含量和氮含量, 这些性状能够使两种植物被家畜采食量减少, 并保证其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 这可能是糙隐子草和冷蒿耐牧的原因; 大针茅具有最高的植株高度、最大的叶片干物质含量, 以及最高的茎、叶纤维素含量, 说明大针茅是非常典型的竞争物种, 在干扰较低的条件下, 大针茅采取竞争策略对其他物种产生较大的竞争压力可能是其占优势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治疗肝纤维化的可行性。方法:采用CCL腹腔注射小鼠制备肝纤维化模型,分别于第4、10周给予尾静脉注射移植UC-MSC进行治疗,检测治疗后血清学指标的改变和病理变化,观察UC-MSC对肝纤维化的疗效。结果:4周和10周进行治疗均可改善肝功能,减轻纤维化程度。结论:UC-MSC对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具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HBV慢性感染是肝癌发生的主要原因.乙型肝炎病毒(HBV)中X基因编码的一种多功能蛋白(HBx),参与众多重要生物学过程的调控,并促进肝细胞癌的发生. 早期研究表明,HBx在HCC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功能,但其确切分子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近几年,HBx参与生物学过程的分子机制研究有了较快的进展. 有趣的是,研究发现,HBx在不同的细胞系以及HBV感染的不同阶段发挥促抑凋亡的双重作用,HBx还参与细胞自噬的调控. 此外,在HBx参与细胞增殖及肿瘤侵袭和转移等方面,也产生了一些新的认识. 本文将从HBx对肝细胞凋亡、自噬和增殖的调控及其对肝癌细胞转移和侵袭的调控等方面,对HBx参与肝细胞癌发生发展调控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益生菌粘附能力的强弱是其发挥益生作用的前提条件,因此确定细菌粘附力的初筛指标对于益生菌的研究意义重大。方法以5株乳酸菌为研究对象,对其生物膜、疏水性和自凝集的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德氏乳杆菌DM8909、罗伊乳杆菌RC-14具有良好的疏水性和自凝集能力,且成膜能力较强,而戊糖片球菌则疏水性、自凝集和生物膜的形成能力都较弱。结论疏水性、自凝集能力和生物膜形成能力三者关系具有正相关,均可作为粘附能力的考察指标。  相似文献   
19.
5-氨基乙酰丙酸对苹果叶片耐弱光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5-氨基乙酰丙酸(ALA)对苹果耐弱光性的影响,以‘润太2号’和‘郑优3号’两个品种苹果为材料,设置露天对照(CK)、轻度遮荫(LS)和重度遮荫(SS)3种光照条件,通过根际浇灌法研究了10mg·L~(-1) ALA处理对弱光条件下苹果叶片活性氧代谢与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与CK相比,弱光胁迫显著降低了两品种苹果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增大了超氧阴离子(O_2~(-·))产生速率以及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且‘郑优3号’的活性氧产生速率及MDA含量在弱光下的升高幅度更大;ALA处理显著提高了弱光胁迫下两品种的保护酶活性,降低了活性氧产生速率和MDA含量,并以耐弱光性较差的‘郑优3号’的变化更显著。(2)在弱光胁迫下,苹果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b/a升高,而ALA处理使二者进一步显著升高。(3)弱光胁迫下,苹果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V_J、M_o、DI_o/RC显著升高,而ψ_o、ψE_o、ψR_o、PI_(ABS)、PI_(CS)和PI_(total)显著降低;ALA处理抑制了叶绿素荧光参数在弱光胁迫下的变化,甚至使其达到优于对照的水平。研究表明,弱光条件下苹果的抗氧化能力较差,受到明显的氧化伤害,且‘郑优3号’的耐弱光能力比‘润太2号’差;ALA处理提高了苹果在弱光下的抗氧化能力,降低了弱光对苹果叶片的氧化伤害,同时还提高了弱光条件下苹果叶片捕捉、传递和转化光能的效率,改善了光合电子传递情况,增大了苹果叶片在弱光胁迫下的光能利用效率,改善了光合性能;根灌ALA可以明显提高苹果的耐弱光性。  相似文献   
20.
种子耐储藏特性是粮食作物的特殊农艺性状之一, 耐储藏性能对种子生产和种质资源保存有重要意义。以粳型超级稻龙稻5 (LD5)和高产籼稻中优早8 (ZYZ8)杂交衍生的重组自交系(RILs)群体(共180个株系)为实验材料, 自然高温高湿条件下放置1年、2年和3年后, 对不同储藏时段种子发芽率进行比较, 并利用223个分子标记的遗传图谱进行动态QTL鉴定。结果表明, 不同储藏时段龙稻5的发芽率均显著低于中优早8, 株系间耐储性存在较大差异; 不同储藏时段发芽率显著相关, 相邻存储时段发芽率关系紧密。共检测到17个耐储性相关的QTLs, 3个老化时段分别检测到5、4和3个, 检测到5个动态条件QTLs, 单一QTL解释5.60%-32.76%的表型变异, 加性效应在-16.78%-16.95%范围内。主效QTL簇qSSC2qSSC6qSSC7qSSC8能调控不同储藏时段的发芽率, qSSC6具有明显降低发芽率的效应。共检测到26对上位性互作位点, 主效QTL qSS1qSS4参与上位性互作, 这表明上位性互作是调控耐储藏性状的重要遗传组成。研究结果为水稻(Oryza sativa)耐储性相关QTL的精细定位奠定基础, 同时丰富了耐储性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的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