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1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23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3篇
  1965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871.
作者于2004年7~10月采用所有事件取样法(All-occurrence recording)和时间数据收集0-1取样法,对13只圈养大熊猫觅食行为观察,发现:圈养大熊猫食物中竹子占77%、其它占23%;幼体很少吃竹子,亚成体食竹量稍多于成体,亚成体觅食竹茎带高于成体,成体吃竹叶的量大于吃竹茎的量,偏好于吃竹叶;气温高于26℃后,大熊猫觅食频率有所下降,气温下降到22℃以下时,觅食频率开始上升;9:30~11:30和14:30~15:30为大熊猫觅食竹子的高峰期,与人为投食时间明显有关;圈养大熊猫日食竹时间占总时间的20%,其它活动时间占17%,休息时间占63%,明显短于野生大熊猫的觅食时间。以上观察结果对改进和完善圈养大熊猫的饲养管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72.
高产小麦旗叶细胞结构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揭示小麦旗叶结构与产量的关系.通过时四个品种小麦旗叶进行离析、显微观察、拍照、数据统计,并计算出叶肉细胞环数的期望,分别作了同产量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气孔密度、气孔面积、表皮细胞面积、叶肉细胞环数的期望同产量呈正相关关系,并建立了同产量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873.
滇金丝猴、藏酋猴和猕猴咀嚼装置骨学特征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滇金丝猴、藏酋猴和猕猴毛耳亚种中与咀嚼有关的48项骨学特征作了比较,试图探讨它们在功能与形态及行为方面的相关关系。对所得变量进行了多变量统计分析、齿弓对称性分析及咀嚼能力分析。结果表明:滇金丝猴与猕猴属具有不同的下颌形状。前者齿弓对称性比后者好,且具有更强的咀嚼能力;藏酋猴的咀嚼能力远较毛耳猴接近滇金丝猴;咬啐坚果的能力与咀嚼能力大小相反。在下颌发育中有异速生长现象。据此对食性的推测与已有的野外观察资料相符。  相似文献   
874.
寄生植物菟丝子防治外来种薇甘菊研究初探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寄生植物田野菟丝子(Cuscuta campestris Yunker)作为外来杂草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的生物防治手段,研究了田野菟丝子对薇甘菊的光合作用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田野菟丝子寄生于薇甘菊30d左右,薇甘菊单株叶片数、地上茎长度和生物量开始减少,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绿素荧光Fv/Fm也开始降低。经过约2个月时间,以上的几个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均显著降低。在野外自然状态下,田野菟丝子由最初撒播面积约0.0l辞,很快发展到20m。左右的大块面积,离侵染源中心的最大扩散距离达到5m以上。田野菟丝子寄生可以严重影响薇甘菊茎叶生长及开花结实,可望成为根本上解决薇甘菊危害的一种生物控制技术,而且也可以缓解药用菟丝子资源匮乏的问题。结合国内外最新进展,提出有关田野菟丝子与其寄主相互关系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75.
鼎湖山演替系列中代表性森林凋落物研究   总被引:60,自引:13,他引:60  
研究鼎湖山演替毓中代表性森林--季风常绿阔叶林(简称阔叶林)、针地混交林(简称混交林)和针叶林(或马尾松林)的调落物产量、组成特征和季节动态变化及其分解速率,结果表明:其年均调落物量(t/hm^2)分别为8.28(7.57~9.12)、8.50(7.85~9.26)和3.31(2.45~3.74);叶、枝和花果杂物的比例(%)分别为61:17:22、67:16:17和78:4:18;调落物的调落高  相似文献   
876.
微量元素对大肠杆菌生长和乙酸生成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朱才庆  叶勤 《微生物学报》2004,44(2):230-234
大肠杆菌DA19的代谢特性与培养基中添加微量元素有较大的关系。在基本培养基中,当氮源限制时,添加微量元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DA19菌体的生长,提高菌体得率YX/G,大大减少乙酸的生成;当氮源充分时,与不添加微量元素相比,DA19在添加微量元素后,菌体浓度大大增加,虽然葡萄糖消耗速率加快,但产乙酸仍然很少,只有不添加时的13%,YX/G提高至少60%。基本培养基中添加0.1~1mL/L的微量元素混合溶液对DA19菌体生长、乙酸生成及葡萄糖消耗没有显著影响。在单独添加不同种类的微量元素时, BO33-、Zn2+、MoO42+、Cu2+没有特别明显的影响,Al3+会抑制菌体生长和葡萄糖利用,而Co2+、Mn2+、Fe2+可以改善细胞生长,特别是添加Fe2+时,细胞生长及乙酸生成等培养结果与添加微量元素混合溶液几乎相同。  相似文献   
877.
稀土元素的植物生理效应   总被引:97,自引:3,他引:97  
国内外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在适宜条件下,稀土对植物的许多生理功能都有积极影响,是植物的有益元素,但尚不能证明它是植物的必需营养元素。本文综合介绍了稀土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含量、分布,以及对植物萌发、生长、营养代谢、光合作用和抗逆、抗病等生理方面的影响效应,并对其作用机制作了些讨论,以资参考。  相似文献   
878.
顽拗型种子的生物学特性及种子顽拗性的进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综述了顽拗型种子的形态、大小、含水量、植物分类、植物生态方面的一般特性,分析了顽拗型种子对环境的生态适应性,并讨论了种子顽拗性的可能进化模式,进而指出顽拗型种子生理生态学研究的意义和应用前景.顽拗型种子一般千粒重和体积较大,含水量较高,萌发迅速且多无休眠特性;产生顽拗性种子的植物分布很广,与其系统分类地位无关,但多起源于湿润的生境;目前尚无足够的证据表明种子顽拗性是原始性状或是衍生性状,要解决这一问题还需更深入的研究,尤其是种子生理学和生态学家的合作研究.  相似文献   
879.
理解群落结构和动态的主导机制是生态学研究的基本目标之一。群落内树种的存活受到其邻近树木的显著影响。为探究不同树种的存活对邻体组成的响应差异, 本研究基于鼎湖山南亚热带阔叶林20 ha森林动态监测样地中常见的90个树种的存活监测数据和功能性状数据, 建立了一系列关于邻体效应的树种存活模型。结果表明: 约58%的树种存活对邻体组成有敏感的响应, 共存树种间的功能性状差异影响着50%的树种存活动态。不同树种对邻体组成的响应差异与其耐阴性相关, 耐阴能力较弱的树种更倾向于表现出对邻体的敏感性。低比叶面积、高叶干物质含量、木材密度和最大胸径意味着较强的耐阴能力, 与光资源利用策略有关的生态位分化可能是邻域尺度上物种共存的原因。本研究为量化邻体间的相互作用和解释局域群落的物种共存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80.
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0公顷样地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北回归线附近保存较完好的地带性植被,是在南亚热带季风湿润型气候条件下发育的植被类型,具有热带向亚热带的过渡性质,群落结构相对复杂,组成种类相对丰富。参照巴拿马巴洛科罗拉多岛(Barro Colorado Island, BCI) 50 hm2热带雨林样地的技术规范,采用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的统一调查研究方法,于2005年在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建立了20 hm2 固定监测样地,调查并鉴定了样方内胸径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DBH)大于1 cm的木本植物。首次调查结果表明,群落内共有木本植物210种,71 617个活的个体,分属于56科119属。从乔木区系的组成及其特点可以看出,其南亚热带的区系成分占绝对优势,并呈现出由亚热带向热带过渡的趋势。群落垂直结构复杂,地上成层现象较明显,乔木可分为3层,其中重要值最大的锥(Castanopsis chinensis)、木荷(Schima superba)和黄杞(Engelhardtia roxburghiana)均是乔木上层的优势种;中层是群落的主要层,由厚壳桂(Cryptocarya chinensis)、黄叶树(Xanthophyllum hainanense)和华润楠(Machilus chinensis)等中生和耐阴树种组成;下层成分较复杂,物种多样性高,不同地段的物种组成差异较大。样地内物种十分丰富,种-面积曲线拟合显示其物种数量接近于BCI。稀有种比例极高,有110种,占总物种数的52.38%,其中有45%的稀有种源于物种本身的特性,有20%源于区系交汇,人为或自然干扰造成的稀有种占30%以上。样地中所有个体的径级分布(以1 cm等级排列)明显呈倒“J"形,表示群落稳定与正常生长状态。根据对优势种径级结构的分布分析,将各树种的径级结构归纳为4种类型:1)峰型(中径级个体储备型),此类物种为乔木上层优势种;2)倒“J"型 (正常型),此类物种为乔木中层的优势种;3)类倒“J"型(偏正常型),此类物种占据乔木的中、下层; 4)“L”型(灌木型),此类物种分布于乔木下层和灌木层。点格局分析得出优势种在各个层上的绝大部分尺度都是聚集分布的,而不同径级的空间分布随物种的不同而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点格局显示了优势种在相同径级的分布(特别是DBH=10~40 cm)具有一定的空间互补性。对大径级(DBH>40 cm)的504个个体进行空间分布格局分析,结果表明,所有这些个体随机分布于整个样地,但不同的物种在空间分布上存在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