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不同脂肪源对泥鳅稚鱼生长性能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饲料不同脂肪源对泥鳅稚鱼生长性能及鱼体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实验选择初始体重为(10.002.00) mg的健康泥鳅稚鱼1500尾, 随机分为5组, 每组3个重复, 每个水箱100尾鱼, 分别投喂5种含有鱼油(FO)、大豆油(SO)、玉米油(CO)、花生油(PeO)和棕榈油(PaO)的配合饲料, 每种饲料3个重复, 饲养期为40d。结果显示, 摄食不同脂肪源饲料的泥鳅稚鱼在增重率、成活率、饲料系数等生长性能指标和体成分上没有显著差异(P0.05), 但是, 摄食FO组鱼体极性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植物油组(P0.05)。鱼油组鱼体中性和极性脂肪中总n-3系脂肪酸含量和EPA+DH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植物油组(P0.05)。植物油组鱼体极性脂肪中20:4n-6含量显著高于鱼油组(P0.05), 表明泥鳅稚鱼具有将C18转换为C20的能力。研究表明, 在饲料中添加足量磷脂, 鱼油、大豆油、玉米油、花生油、棕榈油都可以用作泥鳅稚鱼期专用饲料脂肪源。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合并脑积水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SAH合并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除常规脱水、防治血管痉挛、营养神经等治疗方法外,其中10例给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21例行侧脑室外引流术,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案的利弊。结果:10例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9例手术效果良好,术后复查颅脑CT显示脑室明显减小,间质水肿消失,1例患者术后1月内再次出现脑积水,给予行同侧分流管探查再通、对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效果良好,颅脑CT示脑室减小。21例行侧脑室外引流术患者,术后感染2例,全部患者均术后7天内拔除引流管,术后1月9例复发脑积水,给予再次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效果良好。结论:在手术指征明确的情况下,早期给予SAH合并脑积水患者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分流管堵塞可能性小,术后感染发生率低,临床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3.
云斑车蝗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党江鹏  刘念  叶伟  黄原 《昆虫学报》2008,51(7):671-680
采用长距 PCR 扩增及保守引物步移法并结合克隆测序测定并注释了云斑车蝗 Gastrimargus marmoratus (Thunberg)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结果表明:云斑车蝗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为15 904 bp(GenBank登录号为EU527334),A+T含量略高于非洲飞蝗Locusta migratoria,为76.04%,包括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2个tRNA 基因,2个rRNA基因和一段1 057 bp的A+T富集区。蛋白质基因的起始密码子中,除COⅠ和ND5为TTG以外,均为昆虫典型的起始密码子ATN。ND5基因使用了不完全终止密码子T,其余基因均为典型的TAA或TAG。预测了22个tRNA基因的二级结构,发现tRNASer(AGN)缺少DHU臂, tRNASer(UGY)的反密码子环上有9个碱基。预测了云斑车蝗12S和16S rRNA二级结构,分别包括3个结构域30个茎环和6个结构域44个茎环。A+T富集区含有3个串联重复序列。  相似文献   
24.
利用染色体步移技术对深海真菌Dichotomomyces cejpii中胶霉毒素的生物合成基因Gli G、Gli I和Gli O启动子进行克隆,并将其核心区域导入p GL3-basic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通过荧光强度分析发现Gli G的启动子转录活性最强。进一步将Gli G启动子核心区域导入含潮霉素抗性标记的p AN7-1载体,以替换原有启动子pgpd A,并将重组质粒导入酿酒酵母,用潮霉素抗性平板进行筛选,发现Gli G启动子能在酿酒酵母中启动潮霉素抗性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25.
为研究汉族人白细胞介素-1β(IL-1β)基因-511T>C和 3954C>T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腰椎间盘疾病的关系,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扩增81例腰椎间盘疾病患者和101例正常对照者中分别包含IL-1β基因-511T>C和 3954C>T位点的片段,酶切法鉴定IL-1β基因-51iT>C和 3954C>T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情况,比较两组中基因多态性与腰椎间盘疾病的关系.同时,利用MRI检测两组腰椎间盘退变的情况,并分析其中小于45岁者IL-1β基因多态性与腰椎间盘退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显示,腰椎间盘疾病病例组及对照组中均存在IL-1β基因-511T>C和 3954C>T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IL-1β基因-511T>C位点TT、TC和CC基因型,T,C基因型差别与腰椎间盘疾病有关(P<0.01),与腰椎间盘退变严重程度无关(P>0.05),但IL-1β基因 3954C>T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腰椎间盘退变严重程度及腰椎间盘疾病均无关(P>0.05).表明在汉族人中,存在IL-1β基因-511T>C和 3954C>T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但仅-511T>C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腰椎间盘疾病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