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7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不同周期性应变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cells,MSCs)细胞形态变化的影响。方法根据应变的大小实验分为5组,Ⅰ组(静态培养)、Ⅱ组(1%应变)、Ⅲ组(3%应变)、Ⅳ组(10%应变)、Ⅴ组(15%应变);10μg/mL细胞松弛素B(Cytochalasin B,CB)作用细胞1 h后,设相同的组进行平行实验,作用时间12 h,拉伸频率0.25 Hz;根据应变的作用时间实验分为3组,Ⅰ组(静态培养)、  相似文献   
42.
目的观察SOCS-1、SOCS-3在肾小管上皮细胞(HKC)中的基础表达及在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诱导下的表达及意义。方法体外培养HKC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GEs组,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采用流式细胞术,免疫细胞化学和检测SOCS-1、SOCS-3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HKCSOCS-1、SOCS-3 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AGES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形态学改变;免疫细胞化学、流式细胞学发现SOCS-1、SOCS-3表达以胞浆为主,散在胞核表达;12、24、48hSOCS-1、SOCS-3蛋白表达AGEs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SOCS-1以12h表达量最大,SOCS-3以24h表达最高,RT-PCR检测SOCS-3 mRNA表达量,AGEs组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OCS-1、SOCS-3在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中有基础表达,AGEs可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SOCS-1、SOCS-3表达上调,为我们进一步研究SOCS基因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3.
研究不同剂量及不同白喉类毒素纯度引起的迟发型超敏反应的状况,用于指导疫苗的生产,提高疫苗的质量。以豚鼠为动物模型,采用迟发型超敏试验法,对原制白喉类毒素、精制白喉类毒素、纯化精制白喉类毒素、高纯度的精制白喉类毒素的剂量与超敏反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注射白喉类毒素剂量的大小与超敏反应成正相关,与纯度成负相关。剂量越大,超敏反应越强;纯度越高,超敏反应愈弱。  相似文献   
44.
为明确秋季不同叶色美国红栌叶片的生理差异,以秋季同一植株上红色、中间色、绿色三种颜色的美国红栌叶片为试材,测定了叶片中色素物质含量、酶活性以及叶片可溶性内含物的含量,结果表明:在红色叶片中,叶绿素含量较低,PAL、POD酶活性较高,花青素苷/叶绿素的比值较大,从而使叶色显现红色;而在绿色叶片中,叶绿素含量较高,PAL、POD酶活性较小,花青素苷/叶绿素的比值较低,叶片显现绿色。通过可溶性内含物测定可知,在红色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均与花青素苷/叶绿素的比值达到显著相关水平,表明这些内含物的积累有利于花色素苷的合成。  相似文献   
45.
皮肤癣菌表型及分子生物学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肤癣菌(Dermatophytes)是浅部真菌病的主要致病菌种,是一群浅在寄生性真菌,侵犯皮肤、毛发和指(趾)甲,寄生或腐生于表皮角质、毛发和甲板的角蛋白组织中。在生物分类学上,皮肤癣菌的有性时代属于子囊菌亚门,其无性阶段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菌纲、丝孢菌目、丛梗孢科,根据大分生孢子的特征可将皮肤癣菌的3个属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46.
麻叶千里光抗菌化学成分的研究(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阴性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为受试菌,采用体外抑菌圈法追踪抗菌活性部分。利用各种色谱技术对正丁醇萃取部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谱学数据进行结构鉴定。从麻叶千里光的水提醇沉物的正丁醇萃取部分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苄基-O-α-L-广吡喃阿拉伯糖基(1→6)-β-D-吡喃葡糖苷(1)、(6S,9S)-6-羟基-3-酮-α-紫罗兰醇-9-O-β-D-葡糖苷(2)和(6S,9R)-6-羟基-3-酮-α-紫罗兰醇-9-O-β-D-葡糖苷(3)。它们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7.
CD40-CD40L与斑块的不稳定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对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众多的心脑血管疾病是由于粥样斑块不稳定所引起。近来研究表明CD40-CD40L不仅在免疫炎症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影响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8.
新的独立成分分析算法实现功能磁共振成像信号的盲分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独立成分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ICA)的一种新的牛顿型算法来提取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asonance imaging,fMRI)信号中的各种独立成分(包括与实验设计相关的成分以及各种噪声)。与fastICA相比,该算法减少了运算量,提高了运算速度,而且能够很好地分离出各个独立成分。结果表明该算法是一种有效的fMRI信号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49.
全基因组基因表达频谱研究的新方法—SAGE和IPGI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SAGE和IPGI是新近发展起来的用于全基因组基因表达频谱分析和寻找差异基因的新技术,可以同时反映正常或异常等不同功能状态下细胞整个基因组基因表达的全貌,特别是对低丰度表达基因有较高的检测结果,而因而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简介SAGE和IPGI技术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0.
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较全面地观察了铁线莲属(Clematis)植物和邻近类群和叶表皮特征,并对其系统学意义进行了讨论。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铁线莲属12组63种5变种及其同族邻近类群3属9种;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了铁线莲属7组27种2变种及其邻近类群2属6种植物的成熟叶表皮细胞及气孔器的特征,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叶表皮细胞形状(表面观)为多边形、不规则形,垂周壁式样为较平直,浅波状和波状,气孔器普遍存在于下表皮,少数种的上表皮也有分布,其类型均为无规则型,在扫描电镜下可见:叶片通常具有条纹或有颗粒状或鳞片状附属物,气孔器外拱盖内缘通常为浅波状或近平滑。在黄花铁线莲组(sect.Meclatis(Spach)Tamura)和灌木铁线莲组(sect.Fruticella Tamura)中,叶表皮具有双面气孔器的特征对于组下亚组的划分有一定意义。并且叶表皮特征对于一些种的分类学处理也有一定的价值,同时也为属下组间的系统进化关系提供了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