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7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28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3篇
  1966年   3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871.
872.
重金属复合胁迫下碱蓬萌发生长及富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重金属复合胁迫对金川镍铜矿区广布植物碱蓬Suaeda salsa(L.)Pall.的影响,根据当地环境条件及预实验结果设置胁迫梯度,测定分析重金属胁迫下碱蓬种子萌发和芽期生理指标,并从野外站台取样研究碱蓬重金属富集能力。结果表明:无论是单一胁迫还是低浓度复合胁迫(Cu20和Ni20复合),发芽期碱蓬的生长均呈现"低促高抑"的趋势,即低浓度(≤40 mg/L)时促进碱蓬生长,高浓度(≥80 mg/L)时抑制碱蓬生长;高浓度复合胁迫(Cu320和Ni320复合)下均抑制碱蓬的生长。MDA(丙二醛)的含量随胁迫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胁迫组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含量整体上高于对照组;单一胁迫下POD(过氧化物酶)活性随胁迫浓度增加而增加;复合胁迫下低浓度提高POD活性,高浓度抑制POD活性;碱蓬叶片的平均转移系数(TF)大于茎部,且平均转移系数大于1.00;碱蓬叶片的富集系数(BCF)大于根部大于茎部。碱蓬对Cu和Ni均具有很高的耐受性,但对于Cu的耐性强于Ni;低浓度时Cu、Ni复合胁迫对碱蓬生长的促进作用强于Cu、Ni单一胁迫,高浓度时则相反;碱蓬具有较高的重金属富集和转移能力;在当前矿区土壤环境背景下,碱蓬可以作为矿区生态恢复和重金属污染修复的备选植物。  相似文献   
873.
耐旱杂草稻幼苗光合系统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胁迫是影响水稻生产最重要的非生物胁迫因子之一。杂草稻具有较强的抗非生物胁迫的能力,是栽培稻遗传改良的重要种质资源。以1份耐旱杂草稻HEB07-2、1份普通杂草稻WR04-6和栽培稻巴西陆稻(iapar9)和越富(yuefu)为材料,研究了杂草稻和栽培稻光合系统、叶温及水分利用效率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PEG模拟干旱胁迫72 h后,旱敏感品种越富总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而杂草稻HEB07-2叶绿素含量上升,WR04-6和iapar9总叶绿素含量无显著变化。干旱胁迫期间,供试材料初始荧光(Fo)上升,最大荧光(Fm)下降,旱敏感品种越富上升幅度最大,而HEB07-2的Fo和Fm上升和下降时间较其他试材晚,说明其受伤害时间延后。干旱胁迫使供试材料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下降,旱敏感品种越富下降幅度最大,HEB07-2最小。利用红外热像仪测定群体温度变化发现,越富和WR04-6在干旱胁迫下叶温显著上升,而HEB07-2和巴西陆稻叶温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874.
水稻秸秆还田时间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揭示水稻秸秆还田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长期影响,采用荧光定量PCR和PCR-DGGE技术分析了秸秆还田90,180,270 d和360 d的土壤真菌基因丰度和群落结构组成演变趋势,并利用冗余分析(RDA)研究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秸秆还田时间的增加,土壤真菌群体数量和多样性指数(H、R和E)显著增加,在360 d时达到最高。对DGGE图谱的特征条带进行胶回收、测序,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土壤真菌主要种群包括:接合菌(Zygomycete sp.)、盐腐霉菌(Pythium salinum)、肉盘菌(Uncultured Sarcosomataceae)、牛粪盘菌(Ascobolus stercorarius)、大链壶菌(Lagenidium giganteum)、青霉菌(Penicillium sp.)、曲霉属真菌(Aspergillus sp.)和疏绵状丝孢菌(Thermomyces lanuginosus)、灰绿曲霉菌(Aspergillus glaucus)、禾谷多粘菌(Polymyxa graminis)和枝顶孢霉菌(Acremonium sp.),其中青霉菌(Penicillium sp.)、曲霉属真菌(Aspergillus sp.)和枝顶孢霉菌(Acremonium sp.)具有纤维素降解能力,而枝顶孢霉菌(Acremonium sp.)在90 d时成为新的优势菌群。RDA分析表明,90 d和180 d秸秆还田与对照土壤的真菌群落结构较为类似,270 d和360 d的秸秆还田与对照土壤的真菌群落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壤有机碳、pH和速效磷是引起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变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75.
糖化酶一个主要组分的纯化和有关光谱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糖化酶粗酶制剂,经抽提、硫铵分级和DEAE-纤维素层析等程序纯化了糖化酶一个主要组分,并经电泳鉴定被纯化至均一状态,分子量为89000。于不同条件下,测定了该组分的圆二色性谱和荧光发射谱,取得了关于该组分构象的一些重要结果。  相似文献   
876.
搜集1994—2011年国内外有关中国旱地施肥处理的102个定位试验点的1146对田间试验数据,采用Meta-analysis方法定量分析了不同施肥条件下我国旱地耕层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不同施肥措施均能显著提高耕层SOC含量,但不同施肥措施的效应不同。氮磷钾肥配施有机肥处理下SOC增速最大,为0.38 g kg-1a-1,单施磷肥处理增速最小,SOC增速仅为0.032 g kg-1a-1;添加有机肥的处理SOC增速远大于仅有无机化肥投入的施肥处理。不同施肥处理下SOC增速存在一定的空间分异特征且不同时期试验SOC相对变化速率也不相同,早期试验中SOC增速大于中、后期试验;不同种植制度对SOC变化速率的影响亦不同,有机肥的投入可以降低种植制度对SOC变化的影响。SOC积累与否及其幅度并不完全取决于初始SOC含量;随试验年限的增加,SOC增加速率呈降低趋势,仅采用短期试验(11 a)数据可能高估施肥措施下的固碳潜力。  相似文献   
877.
云南地方稻核心种质氮磷高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以红壤设置不施磷(有效磷0.02mg·kg^-1)和施磷(有效磷69.76mg·kg^-1)、不施氮(有效氮156.7mg·kg^-1)和施氮(232.18mg·kg^-1)4种处理,以16个形态性状的相对指标用SPSS软件分析了来自云南省16个州548份云南稻核心种质氮磷高效的地带性特征,结果表明:低有效磷胁迫下云南稻核心种质形态性状生态差异磷效应明显高于氮效应;提出了茎蘖数、秆重、生物产量、根重、全株重和穗重共6个相对指标既可作为云南稻核心种质磷高效和氮高效基因型筛选的理想指标,又能反映州市间核心种质氮磷高效的地带性特征。聚类分析显示云南16个州市稻核心种质氮高效和磷高效特性划分为3个地带性区域,并与山脉水系、土壤肥力、生态因子和遗传多样性有关。  相似文献   
878.
破囊壶菌因具有高产脂肪酸的特性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传统的培养方式需要的原料成本很高,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破囊壶菌的工业化进程,因此,寻找可被破囊壶菌高效利用、来源广泛并且廉价易得的生产原料成为该领域的研究重点。本文以破囊壶菌及其生产脂肪酸为切入点,综述了近年来破囊壶菌利用工农业废弃物生产脂肪酸的研究现状,总结并提出了其发展前景,以期对今后的研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879.
为进一步发掘锦鲤(Cyprinus carpio)皮肤组织功能基因,以三色锦鲤墨色、红色、白色皮肤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Hiseq 2500技术进行转录组测序和数据分析,共获得425 813 488条原始读序(reads),总碱基数为63.88 Gb.对测序所获得的reads进行组装和拼接,获得56 0...  相似文献   
880.
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甲醇萃取物柱层析活性馏分DM6和拟青霉(Paeecilomyces sp.)菌株X1甲醇萃取物柱层析活性馏分X1M5对菜粉蝶Pieris rapae(L.)4龄幼虫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和非选择性拒食作用,处理后24h选择性AFC50分别为5.8652mg/mL和3.5239mg/mL,非选择性AFC50分别为9.0095mg/mL和14.0234mg/mL。饲喂法、注射法、点滴法测定结果表明,DM6和X1M5对菜粉蝶4龄幼虫具有较强的毒杀活性,其中注射法处理后72h,DM6和X1M5对菜粉蝶4龄幼虫的LD50分别为0.1846μg/头和0.6784μg/头。DM6和X1M5以5.0mg/mL饲喂法处理菜粉蝶3龄幼虫后,试虫生长发育受到强烈的抑制作用,发育抑制率分别为73.34%和63.30%。这些结果对于进一步研究拟青霉菌杀虫活性成分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