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我国特产资源可持续发展支撑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从我国特产资源可持续发展体系角度,提出从理论研究体系、应用技术体系及信息网络体系三方面构建我国农林特产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体系,并初步论述了三个体系的构建框架。  相似文献   
52.
羊肚菌食品毒理学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羊肚菌子实体的食品毒理学安全性,结果表明羊肚菌小鼠经口服LD50>10g/kg.BW,属无毒级;鼠伤寒沙门氏菌/哺乳动物微粒体酶试验、骨髓微核试验及小鼠精子畸变试验表明该样品无致突变作用、对雄性生殖细胞无遗传毒性;30天喂养试验结果表明对动物最大毒理学无作用剂量大于3.0g/kg·BW/d.可以作保健食品的原料.  相似文献   
53.
中国传统酿造食品的生产通常是在开放度高、周围环境条件粗放、微生物群落结构时空差异显著批次间变化规律类似的微生态环境中进行的.其过程具有生产原料成分多样、参与的微生物种类多、代谢反应复杂、工艺繁复以及产品组分复杂等特征,从而导致科学阐释其过程代谢机理存在着巨大的挑战.基因组学、转录组学等组学技术以及基于现代检测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的发展和应用,为应用微生态学方法研究其过程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群落内部以及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规律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本文结合本研究团队前期研究工作,综述了近年来传统酿造食品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进展,从系统解析酿造微生物群落结构与代谢功能入手,解析微生物群落及个体功能并实现理性调控的传统酿造微生物群落研究策略,包括把握微生物群落三个要素:结构、功能、调控;解析好两个互动:酿造群落内的交互作用,群落与外部环境的交互作用;抓住一个关键:群落中的关键核心功能微生物(群).在上述基础上努力实现传统食品酿造过程中的微生物功能可控、酿造过程可控和产品品质可控的三个目标.  相似文献   
54.
【背景】耐受乙酸的乳酸菌是传统谷物醋醋酸发酵过程中产生乳酸及其风味衍生物的重要功能微生物。【目的】从镇江香醋醋醅中分离鉴定具有耐乙酸特性的乳酸菌,并评价不同条件下该菌株的产乳酸能力。【方法】利用4%(体积比)乙酸含量的MRS培养基分离耐乙酸乳酸菌;对其进行16S rRNA基因鉴定、基因组测序、形态观察以及生理生化特性研究;考察不同乙酸浓度、葡萄糖浓度、发酵温度和时间对菌株产乳酸能力的影响。【结果】分离得到一株可耐受6%乙酸的乳杆菌Lactobacillus sp. JN500903;在厌氧静置、接种量5%、乙酸浓度5%、葡萄糖浓度40 g/L、发酵温度37°C、发酵时间10 d条件下,该菌株乳酸产量为16.1 g/L。【结论】乳杆菌JN500903能够耐受6%乙酸浓度,具有在酸性环境下合成乳酸的能力,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55.
【背景】蛋白酶广泛应用于制革行业中,酶法脱毛对环境污染较小,但蛋白酶对化学试剂的不稳定性及胶原降解活性限制了其工业应用。【目的】克隆芽孢杆菌(Bacillussp.)N1基因组的碱性蛋白酶基因,实现其在大肠杆菌中的异源表达,并对重组酶酶学性质及脱毛作用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基因组文库法克隆获得蛋白酶基因aprG,构建重组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BL21(DE3)pLysS/pET-28a-aprG。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该重组酶,以福林酚显色法对其酶学性质进行研究,并将AprG作用于羊皮、兔皮和羽毛。【结果】克隆得到蛋白酶基因aprG,并实现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重组酶AprG最适反应温度为50°C,最适反应pH为10.0。各种金属离子对AprG活性影响较小,且AprG对表面活性剂和氧化剂、还原剂的耐受性较强。底物特异性分析表明,该酶胶原活性较低。AprG对羊皮和兔皮作用显著,且降解羽毛效果明显。【结论】蛋白酶AprG在制革行业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6.
本文旨在评价滇结香花正己烷提取物(EGH)降糖及保护胰岛作用,并通过胰岛损伤细胞模型探究其作用机制。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联合高脂饲料诱导小鼠2型糖尿病模型,通过检测小鼠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素分泌,评价EGH的降糖和保护胰岛作用。并采用棕榈酸联合葡萄糖诱导胰岛RIN-m5F细胞损伤模型,对ROS生成量、caspase-3基因水平、AKT、FOXO1和JNK蛋白水平进行检测,探究EGH改善糖尿病胰岛损伤作用机制。结果表明EGH可以减少ROS生成量、降低caspase-3基因转录水平、激活AKT抑制FOXO1,同时抑制JNK的激活,从而改善β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57.
为增加谷氨酸棒杆菌A36的L-丝氨酸合成途径的碳流,首先过表达磷酸甘油酸激酶(pgk),以增加前体物质3-磷酸甘油酸的积累,但经发酵分析发现其对菌株A36的L-丝氨酸产量无显著影响。进一步敲除副产物L-缬氨酸合成途径的乙酰羟酸合酶(AHAS)基因ilvN,敲除该基因后L-缬氨酸只有微量积累,但重组菌并未形成营养缺陷型菌株,L-丝氨酸的产量反而下降,分析发现L-缬氨酸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L-丝氨酸的生成。在培养基中分别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L-缬氨酸,在L-缬氨酸添加量为750 mg/L时,重组菌L-丝氨酸产量达到34.19 g/L,糖酸转化率为0.34 g/g,生产强度为0.28 g/(L·h),相比出发菌株A36分别提高了11.8%、13.3%和12.0%。  相似文献   
58.
纳豆芽胞杆菌因具有发酵生产维生素K2的能力而备受关注,但由于维生素K2分子量较大,很难通过自由扩散分泌至胞外。为了促进维生素K2的胞外分泌,进一步提高产量,本研究以前期诱变选育获得的一株纳豆芽胞杆菌ND-1-A27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种类表面活性剂对维生素K2浓度、菌体生长、细胞形态及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聚氧化乙烯(POE)和Tween 40在一定添加用量范围内对菌株ND-1-A27发酵生产维生素K2均具有促进作用,其中添加1 g/L的Triton X-100促进效果最佳。在此条件下,菌株发酵生产MK-7产量提高到37.96 mg/L,比对照提高了143.18%。  相似文献   
59.
安徽潜山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研究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安徽省潜山县内食用、药用、工业用类野生植物资源,并对野生植物资源的进一步综合开发利用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60.
白芨多糖的连续逆流提取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连续逆流提取设备对白芨多糖进行提取,在料液比1∶14,提取时间3 h,提取温度60 ℃提取条件下,多糖提取得率可达90.5%,与传统的单罐二次提取法相比,白芨多糖提取得率提高8.5%,提取时间缩短3 h,且每千克原料可减少提取水用量10 L,具有节水、节能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