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8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背景】乳链菌肽主要是由乳酸乳球菌生产的一类多肽,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抑菌作用,是目前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唯一批准使用的天然食品防腐剂。但是其产量低、缺乏简便高效的检测方法,限制了其研究和应用。【目的】构建一种可输出肉眼可见红色荧光的细胞分子传感器,以期能简单方便地检测样品中的乳链菌肽,同时应用该传感器筛选乳链菌肽生产菌株。【方法】用Golden-Gate克隆方法构建含乳链菌肽诱导启动子和下游红色荧光蛋白基因(两种)的载体,转入Lactococcus lactis中。用细胞传感器筛选可能的乳链菌肽生产菌株。【结果】构建的两种乳链菌肽细胞分子传感器都能对2?200 ng/mL乳链菌肽有灵敏的响应,可用于定量测定。两种传感器的最大荧光强度和表型也有所不同。利用细胞传感器确定了Lactococcus lactis ATCC 11454乳链菌肽的产生,同时排除了一个能产其他抗菌化合物的菌株。【结论】构建的细胞分子传感器能特异性地响应乳链菌肽,并能简单快速地筛选乳链菌肽菌株。  相似文献   
12.
草地贪夜蛾雄性成虫和5龄幼虫的转录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是一种新近入侵我国的重要害虫。本研究旨在对草地贪夜蛾雄性成虫和5龄幼虫两个不同发育阶段的转录组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草地贪夜蛾雄性成虫和5龄幼虫进行转录组测序和数据组装,并对转录组数据进行功能注释和比较分析。【结果】经de novo组装共获得209 002条转录本,平均长度为687.55 bp,N50为982 bp。共有46 198条(57.43%) unigene在至少一个数据库中获得功能注释,其中1 713条(2.13%) unigene在所有数据库中均能获得注释。在GO数据库中获得205 269条unigene的注释,主要包括68个功能分类;在KEGG数据库中共有3 408条unigene得到注释,涉及277个代谢通路。共鉴定到424个嗅觉相关的基因,并且在雄性成虫和5龄幼虫之间的表达存在差异。通过比较转录组分析,在雄性成虫中鉴定到9 162个上调和6 399个下调差异表达基因(DEGs);功能富集分析发现在上调DEGs中涉及信息素以及信号转导的代谢通路显著富集,而下调DEGs中涉及解毒相关的通路显著富集。【结论】这些转录组数据为探究草地贪夜蛾的生长发育、嗅觉相关功能基因以及候选分子靶标提供资源信息。  相似文献   
13.
油松天然群体的种实性状表型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油松天然种群在不同地理环境条件下表型变异的程度和规律,在油松整个天然分布范围内选择了12个具有代表性的居群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球果、种子、种翅等12个种实性状的变异程度及其与环境因子间关系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各个性状在居群内和居群间均存在较大的变异(CV>12%)。其中千山(QS),曾家镇(ZJ)和互助(HZ)3个居群表现出了较高的变异(CV>20%),而球果干重(CDW)和种子长(CL)是所有表型性状中变异幅度最大的(CV分别为31%和21%),但种翅性状与其他性状相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2)巢式设计方差分析表明,在居群内表型分化系数(Vst)变化在3.18%~89.86%之间,而群体间的Vst为38.97%;与其他针叶树种相比,油松拥有较高的表型分化系数,且居群内的变异程度远高于居群间的变异,尤其是千山(QS)、曾家镇(ZJ)和互助(HZ)3个居群,这说明油松具有较高的环境异质性适应能力或恶劣环境耐受能力。(3)相关性分析表明,该研究的各形态特征与潜在蒸发量均为负相关,且大部分形态指标间及它们与潜在蒸发量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表明潜在蒸发量是油松形态特征变化的最重要环境影响因子,预示油松最适宜生长于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并表明因各形态特征间相互紧密关联,所以它们受环境条件影响而共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正常大鼠胃组织中肌球蛋白轻链激酶的表达及分布特点。方法取11只SD正常雄性大鼠,在饥饿状态下,处死后取胃组织。通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正常大鼠胃组织中MLCK的表达及分布。结果MLCK在黏膜肌层、肌层和黏膜下层血管壁平滑肌均有大量表达;在胃底腺中,MLCK主要表达于壁细胞和主细胞胞浆内。结论MLCK不仅存在于平滑肌细胞内,还分布于胃底腺壁细胞和主细胞内,可能参与胃底腺腺细胞的分泌活动。  相似文献   
15.
以海马齿(Sesuvium portulacastrum L.)为材料,测定了在6个NaCl胁迫水平上(0、0.2、0.4、0.6、0.8、1.0mol· L-1)的植株内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及其δ-OAT、PSCS、POD、SOD等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在NaCl胁迫下,海马齿植株内游离脯氨酸积累量比CK显著地增多了14.5%~33.5%,δ-OAT和P5CS活性分别比对照(CK)增强3.1%~10.1%和26.7% ~46.1%,因此,在NaCl胁迫下海马齿植株内游离脯氨酸合成积累的两个途径均被启动和发生合成积累作用,并表现出以Glu→Pro途径为主,Orn→Pro途径为辅;在5个NaCl胁迫水平上,海马齿植株内游离脯氨酸有显著的积累效应,在0.6 mol·L-1处理水平时达到积累量的高峰值.同时,δ-OAT、P5CS、POD、SOD等酶的活性呈现出与游离脯氨酸积累量有大致相同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6.
"人权"是西方法学的概念,是人基于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所固有的基本权利。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往往忽视甚至是漠视精神病人作为公民所应享有的"基本权利"。笔者结合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的一些具体做法,从临床护理工作作为切入点,谈谈精神科护理工作者应该如何正确地对待精神病人——尊重精神病人的人权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联合肾炎四味片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肾炎四味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贝那普利片。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白细胞诱素1(Lkn-1)、尿酸、TNF-α、收缩压、舒张压、24小时蛋白尿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总有效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Lkn-1、尿酸、TNF-α、收缩压、24小时蛋白尿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Lkn-1、尿酸、TNF-α、收缩压、24小时蛋白尿水平较低(P0.05),临床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肾炎四味片可有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推测其机制与降低Lkn-1、尿酸、TNF-α、收缩压、24小时蛋白尿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8.
著: 《生物信息学》2019,26(9):132-141
近20 年来,对风景园林的文化阐释成为埃尔夫特应用科技大学文化景观研究组持续以来的关注焦点。期间,该研究组系统地分析了决定图林根州文化景观的各种文化因素和要素,深入了解文化和自然环境中的复杂相互作用,以此来表述和研究图林根州的区域景观系统。首先,阐述了当下德国风景园林学术语境中“文化景观”的含义,强调文化对于景观质量的价值。继而,论述了对景观进行优化、保护和设计中无法否定和回避的文化与经济因素。这样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文化的矛盾性质,是文化景观概念所理解的人类生存的重要性质所在。文化景观研究能够在看似统一的地理区域中,形成和发展为具有可识别性的、差异化的动态结构。此外,文化景观研究还涉及其他因素,诸如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的丧失、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滞后、经济价值的低估、国土空间连接性以及缺少实质性评价的人文特征。对历史性文化景观价值的认知给风景园林学带来了机遇,对历史景观不仅要保护,而且要创造并提供各种富有成效的展示,以参与文化景观的未来发展。维护和整合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文化景观遗产的研究实践,可以通过基础设施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估到建成区的景观设计整体过程中得以贯彻。更好地理解文化景观,有助于在空间规划和发展中对其更加谨慎地进行处理,以提高文化景观研究的科学和策略意识。  相似文献   
19.
隆德理工学院(Lund Institute of Technology,LTH)拥有一个朝向东侧的巨大缓坡绿地景观。该学校的建筑师是兰卡斯特·安塞姆(Klas Anselm)。他在这块坡地上设计了十几座简单的红砖建筑,如今它们各自孤立地散布在斜坡上。该学校的建筑师是兰卡斯特·安塞姆(Klas Anselm)。他在这块坡地上设计了十几座简单的红砖建筑,如今它们各自孤立地散布在斜坡上。校方曾坚信学校会迅速发展,预计这些单一的建筑将会扩张生长,并在彼此之间建立比原来更密切的联系。事实上,学校确实在不断发展壮大,但没有达到建筑个体之间进行有意义的交流的程度。发展后的结果是一个空有其表但又异常贫瘠、缺乏生气的校园。可提供丰富社交生活的建筑密度的缺乏显而易见。该项目旨在寻找针对这些不足的补救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垂体瘤免疫微环境中免疫细胞浸润情况及其与垂体瘤侵袭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5例垂体瘤病理组织切片,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巨噬细胞、T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的特异性标记蛋白CD68、CD4、CD8和MPO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和影像学数据分析,分析生长激素腺瘤、泌乳素腺瘤和无功能腺瘤的侵袭性与免疫细胞浸润数量的相关性。结果:在15例生长激素腺瘤,10例泌乳素腺瘤和10例无功能性腺瘤患者中,侵袭性垂体瘤中有更多的巨噬细胞浸润(P分别为0.014,0.032和0.032)。侵袭性促生长激素腺瘤、泌乳素腺瘤和无功能性腺瘤巨噬细胞浸润数量均明显多于非侵袭性促生长激素腺瘤、泌乳素腺瘤和无功能性腺瘤(P0.05)。结论:在垂体腺瘤中,巨噬细胞是肿瘤免疫微环境的主体。巨噬细胞浸润可能促进垂体瘤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