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早期合子胚取材困难, 难以开展相关研究。前人的工作表明, 油菜(Brassica napus)裂外壁小孢子胚胎发生系统能够较好地模拟合子胚的分化模式, 因而可替代早期合子胚胎作为研究材料。但目前尚缺乏该胚胎发生系统中胚胎具有胚体/胚柄分化的分子水平的证据。该文首次证明了油菜WOX家族基因能够用于标记胚体/胚柄的分化过程, 利用胚柄标记基因BnWOX8的表达模式, 从分子水平上证明了带胚柄的裂外壁小孢子胚的确存在胚体/胚柄的分化。研究结果为充分利用油菜裂外壁小孢子胚胎发生系统, 解决早期胚胎取材困难的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 建立了活体激光切割分离特定细胞的技术, 结合用于少量细胞RNA提取的活体特异细胞RNA提取技术, 为鉴定少量特异分化细胞的基因表达模式提供了一个可行且明确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2.
山莨菪碱作为常规药治疗毒蛇咬伤的研究报告   总被引:15,自引:11,他引:4  
李其斌  林可干 《蛇志》1999,11(3):6-8
山莨菪碱是我国首先从茄科植物唐古特莨菪中分离出的一种生物碱, 是改善微循环衰竭的一种特效药物, 特别是在防治蛇伤 D I C或急性肾衰的病例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好结果, 另外, 该药在抢救过程中大剂量 500m g/d(是普通剂量10m g 的 50 倍) 使用而未见明显副作用, 因此, 1987 年以来我们常规使用山莨菪碱治疗 (重症者配合抗蛇毒血清) 各种毒蛇咬伤797 例, 均收到明显效果, 认为山莨菪碱是防治蛇伤血液毒引起 D I C 出血、急性肾衰、微循环衰竭、 M S O F的有效药物, 并可减轻神经毒引起的气道分泌物阻塞、提高血氧分压, 减轻缺氧对大脑的损害,竟争保护胆碱能受体、减轻神经毒性、加快自主呼吸恢复的功能。  相似文献   
73.
74.
摘要 目的:利用空气消毒器能有效控制病原微生物在空气中的传播,但催化剂添加及多因子协同消杀的必要性及效果尚不明晰。方法:利用多因子消毒器,以白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在30 m3标准试验舱开展了臭氧、紫外线、臭氧催化、紫外光催化、HEPA过滤等单一消杀因子及多因子协同消杀气溶胶中微生物的研究。结果:分别添加臭氧催化剂、光催化剂较单一臭氧、紫外线消杀率提高12.9%和11.33%;在多因子消杀中,协同臭氧催化-紫外光催化-HEPA过滤的多因子消杀较单一因子消杀率分别提高10.58%、36.37%、53.67%。此外,随着相对湿度从40%增加至80%,臭氧消杀率提高3.67%,而紫外线消杀率下降6.76%;随着设备风速由1.1 m/s增加到1.9 m/s,臭氧、紫外线、HEPA过滤的消杀率分别提高2.95%、8.08%和46.09%;臭氧发生量由5 g/h提高至10 g/h时,消杀率提高12.87%。结论:催化剂添加及多因子协同能提升消毒器的消杀效率,环境相对湿度、消毒器风速等因素会显著影响消毒器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75.
从临床化脓性感染中分离到九株革兰氏阴性产生脂溶性红色素的小杆菌。经详细鉴定(20种生化反应,120种底物利用试验及G+C mol%测定)为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其中两株能利用3,4-二羟基苯甲酸盐为唯一的碳源而生长,证明此试验适用于本属的种型鉴定。9株菌中有7株细菌属于粘质沙雷氏菌A2型。药敏试验显示青霉素及其它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对这些菌无效而所试验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几乎全有效。红霉紊、链霉素和复方增效磺胺则各株间的敏感性不同;磺胺虽  相似文献   
76.
77.
东海陆架盆地西南部始新孢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相似文献   
78.
本文通过细菌的分离培养,首次从临床症状表现为溃疡、腐烂的患病江豚表皮分离到一株杀鲑气单胞菌XJ-JT株。通过细菌理化性质鉴定、遗传进化分析、药敏试验、致病性试验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菌株XJ-JT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两端钝圆,无芽孢;细菌分离鉴定的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为杀鲑气单胞菌;系统进化分析揭示其基因序列与银鲫源性杀鲑气单胞菌分离株高度同源;20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阿米卡星、克拉霉素、克林霉素等8种药物敏感,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卡那霉素中介,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四环素等9种药物耐药;人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鲫鱼有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79.
风力发电对鸟类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能是一种清洁而稳定的可再生能源,风力发电可以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在减缓气候变化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风电场的建设会对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和动物生存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其中对鸟类的影响尤为突出。本文通过查阅欧美等国风电场对鸟类及野生动物影响的研究文献,总结了风电场对鸟类的生存、迁徙和栖息地环境的影响,以及导致鸟类与风电塔相撞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关防范措施和方法。近十年中国风力发电事业发展迅猛,已经成为世界上风电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但中国在评估风电场发展对野生动物影响方面的研究工作非常匮乏。目前,我国应借鉴国外相关研究管理经验,通过长期的连续观测,认真评估国内正在运行和在建风电场对于鸟类和其他野生动物的影响及潜在威胁。同时,应重视鸟类迁徙的基础研究,为新建风电场选址提供科学方案,保证风力发电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0.
干旱胁迫下黑果枸杞幼苗对外源水杨酸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控制水分梯度模拟干旱胁迫条件,研究在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黑果枸杞幼苗对外源水杨酸(SA,0.1、0.5 mmol·L-1)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及喷施SA的条件下,渗透调节物质随着胁迫程度的加大,有显著增长;MDA含量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而递增,而在喷施SA的情况下,MDA含量比各自未喷施SA对照有所下降;SOD、POD、CAT活性在轻度胁迫下有所増高,喷施SA后,中重度干旱胁迫的抗氧化酶活性升高并高于对照。说明干旱胁迫对黑果枸杞生理生化指标有一定的影响,喷施外源水杨酸能增强黑果枸杞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