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1篇 |
免费 | 19篇 |
国内免费 | 51篇 |
专业分类
2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19篇 |
2018年 | 14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4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201.
DNA甲基化为表观遗传修饰的一种主要形式, 对基因表达的调控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有关昆虫DNA甲基化的研究和报道增多, 发现昆虫DNA甲基化除了与高等哺乳动物有一定的相似性之外, 还具有独特的特点和功能。本文就昆虫DNA甲基化的主要特点和功能进行了综述, 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昆虫DNA甲基化提供借鉴和参考。不同昆虫所具有的DNA甲基转移酶种类和性质差异较大, 且昆虫DNA甲基化具有甲基化水平较低、主要发生在基因区等特点, 其功能主要涉及到调节胚胎发育、参与基因组印迹、调控级型和翅型分化、影响性别决定、介入抗药性形成等。 相似文献
202.
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在自然界普遍存在, 而克隆植物被认为能很好地适应和利用土壤养分异质性。尽管尺度和对比度是异质性的两个重要属性, 但有关土壤养分异质性的尺度和对比度及其交互作用对克隆植物生长和分株分布格局影响的研究仍比较缺乏。在一个温室实验中, 根状茎型草本克隆植物扁秆荆三棱(Bolboschoenus planiculmis) (异名扁秆藨草(Scirpus planiculumis))被种植在由高养分斑块和低养分斑块组成的异质性环境中。实验为两种尺度处理(大斑块和小斑块)和两种对比度处理(高对比度和低对比度)交叉组成的4种处理组合。在每个处理中, 高养分和低养分斑块的总面积相同; 在所有4种处理中, 土壤养分的总量也完全相同。无论在整个克隆(植株)水平, 还是在斑块水平, 尺度、对比度及其交互作用对扁秆荆三棱的生物量、分株数、根状茎长和块茎数的影响均不显著。然而, 在斑块水平, 扁秆荆三棱在高养分斑块中的生物量、分株数、根状茎长和块茎数均显著高于低养分斑块, 而在高养分斑块中相邻分株间的距离(间隔物长)小于低养分斑块, 并且这种效应均不依赖于斑块尺度的大小和对比度的高低。因此, 在土壤养分异质性环境中, 扁秆荆三棱可以通过缩短间隔物长, 并可能通过提高根状茎的分枝强度, 把较多的分株和潜在分株放置在养分条件好的斑块中。这种响应格局体现出克隆植物的觅食行为, 有利于整个克隆对异质性资源的吸收和利用。然而, 该实验中的尺度和对比度对扁秆荆三棱分株的放置格局均没有显著效应。作者推测, 在一个更大的斑块尺度和(或)对比度范围内, 扁秆荆三棱对土壤养分异质性的响应可能不同。因此, 下一步的研究应涉及更广泛的尺度和对比度。 相似文献
203.
目的:比较七氟烷与异氟烷对老年腹部全麻手术患者BIS、Narcotrend指数的影响。方法:将80例择期行老年腹部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与地佐辛组,每组40例患者。两组均给予常规麻醉诱导,对照组患者采用面罩吸氧给予异氟烷和舒芬太尼麻醉,试验组给予七氟烷和舒芬太尼麻醉。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入室前(t1)、手术完毕后(t2)、拔管时(t3)、拔管后5min(t4)、拔管后10min(t5)、拔管后1h(t6)的血流动力学、术后认知功能、脑电双频指数(BIS)、伤害趋势指数(NI)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于t3~t4时心率较高(P0.05),试验组t3~t4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较低,t2、t5~t6MMSE评分无显著差异,试验组于t3~t4时心率、BIS、NI水平较低(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1%,试验组为17.5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为12.50%(5/40)显著低于对照组(35.00%)(P0.05)。结论:七氟烷联合舒芬太尼收缩压以及舒张压的波动较小,下调BIS、Narcotrend指数,并于拔管后迅速恢复,降低SSI发生,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4.
海岛森林不同演替阶段土壤和植物的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研究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对福建省东部海域的平潭岛林区不同演替阶段群落(灌草丛、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的土壤和植物的C、N、P含量进行测定,分析不同演替阶段土壤和植物的C、N、P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规律,并探讨植物与土壤养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由于土壤C、N、P的来源不同,导致土壤有机碳(SOC)和全氮(STN)含量随着演替进行逐渐增加,土壤全磷(STP)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土壤C∶N随演替进行呈增加趋势,土壤C∶P和N∶P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2)植物叶片碳(LC)含量随着演替进行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叶片氮(LN)和磷(LP)含量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反映了各演替阶段植物采取不同的生态适应性;植物叶片C∶N和C∶P随演替进行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植物叶片N∶P呈逐渐增加的趋势。(3)相关分析表明,土壤SOC与STN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土壤C、N元素有较强的耦合关系;植物LN与LP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共同反映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叶片LP与土壤STP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且植物叶片N∶P在各演替阶段均大于16,说明平潭岛植物生长主要受到土壤P限制。 相似文献
205.
探索适宜的环氧丙烷废水中活性污泥微生物总DNA提取的方法并进行优化。采用11种方法提取环氧丙烷废水中活性污泥微生物总DNA,即Na Cl溶液-提取缓冲液-溶菌酶-十二烷基磺酸钠(SDS)法、蛋白酶K-SDS法、SDS-反复冻融法、Tris-EDTA-Na Cl-聚乙烯吡咯烷酮(PVP)(TENP)法和反复冻融-SDS-蛋白酶K法等。通过对这11种方法进行比较,以确定最佳试验方案并结合单因素法对最佳方案进行优化。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Na Cl溶液-提取缓冲液-溶菌酶-SDS法提取DNA亮度高,有大片断DNA的存在且拖带较少,条带集中;酶法所提取的DNA效果仅次于提取缓冲液-溶菌酶-SDS法,其他方案没有提取出DNA。单因子试验结果表明:10 mg/m L溶菌酶,100g/LSDS,反应时间为30 min,反应温度为45℃时效果最佳。Na Cl溶液-提取缓冲液-溶菌酶-SDS提取法为环氧丙烷废水中微生物群落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提供了一种简便、可靠的DNA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206.
207.
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肠道拮抗芽孢杆菌的筛选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健康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肠道中筛选一株对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等病原菌具有拮抗功能的益生菌。【方法】取健康尼罗罗非鱼肠道,匀浆后进行10倍系列梯度稀释,然后涂布BHI平板,培养1–2d,挑取单克隆菌落。采用点种法初步筛选对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选取其中一株拮抗效果较好的菌株LF01,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以及分子生物学分析,对LF01菌株进行鉴定。然后对LF01菌株的生长特性、水解淀粉和酪蛋白能力、药物敏感特性、抗菌谱和生物安全性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根据菌落形态和生长时间的差异,从健康尼罗罗非鱼肠道中筛选出64株细菌,通过拮抗试验筛选出6株具有明显拮抗效果的菌株,其中LF01菌株的拮抗效果最好。根据LF01的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gyr A基因的进化分析,确定该菌株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LF01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C,最适p H值为7,最适盐度为5‰,而且该菌株具有水解淀粉和酪蛋白的功能。药敏试验结果显示,LF01菌株对多数抗生素敏感,仅对杆菌肽耐药。拮抗试验结果显示LF01株对无乳链球菌、海豚链球菌、迟缓爱德华氏菌、鮰爱德华氏菌、嗜水气单胞菌、舒氏气单胞菌、维氏气单胞菌、简氏气单胞菌、鰤鱼诺卡氏菌等病原菌均具有拮抗作用,其中对鰤鱼诺卡氏菌的拮抗作用最强,平均抑菌圈直径达28.3 mm。生物安全试验表明,LF01菌株对尼罗罗非鱼、斑马鱼(Danio rerio)和乌鳢(Channa argus)等3种鱼均无致病性,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结论】本研究筛选了一株贝莱斯芽孢杆菌LF01株,该菌的生物安全性良好,而且可拮抗常见的水产病原菌,具有防控多种水产经济动物疾病的潜力,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208.
【目的】硒(Se)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维持人体生理代谢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硒的各种形态中,纳米硒颗粒(selenium nanoparticles, SeNPs)被发现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和较低的毒性。本研究拟筛选一株能将亚硒酸盐高效合成纳米硒颗粒的益生菌菌株。【方法】从14株潜在益生菌中筛选出一株能有效将亚硒酸钠转化为SeNPs的耐硒菌株副干酪乳酪杆菌SCFF20。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coupled with energy-dispersive X-ray, SEM-EDX)、动态光散射(dynamic light scattering, DLS)、X射线衍射仪(X-ray diffractometer, XRD)、拉曼光谱(Raman spectroscopy)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对副干酪乳酪杆菌SCFF20产生的SeNPs进行纯化、冷冻干燥和系统表征。【结果】SEM-EDX分析表明,Se是生物纳米硒颗粒的主要成分。合成的SeNPs呈球形、多分散、平均粒径约为500.62 nm。XRD图谱和拉曼光谱证实所制备纳米硒颗粒的生物无定形性质。FTIR分析证明蛋白质、胞外多糖和脂质包覆在SeNPs表面。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optical emission spectroscopy, ICP-OES)测得SeNPs的还原率为91.42%。【结论】本研究证实了副干酪乳酪杆菌SCFF20作为纳米硒生产益生菌的潜力,可作为安全生产生物源纳米硒的生物工厂以便用于营养补充剂和功能食品 相似文献
209.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 HMGB1)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哺乳动物细胞的高度保守的核蛋白。HMGB1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能够通过多种信号分子途径来促进肿瘤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等。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HMGB1与免疫细胞抗肿瘤作用的发挥也有密切联系。因此,HMGB1有望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重要靶点之一。然而,HMGB1生物学功能复杂,对肿瘤免疫的影响作用也不单一。为了更好地将HMGB1应用于肿瘤治疗,本文就HMGB1在抗肿瘤免疫发生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