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0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研究通过用农药农蒙特(25×10~(-6))和氯氰菊酯(20×10~(-6))处理,采用生命表技术和控制效应来评判农药亚致死剂量对田间小菜蛾和优姬蜂种群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农蒙特和氯氰菊酯对优姬蜂种群的控制效应大于对小菜蛾种群的控制效应,寄生在农蒙特处理的小菜蛾幼虫体内的优姬蜂幼虫的死亡率显著地高于氯氰菊酯处理的和对照的,表现出农蒙特对寄生蜂影响的深远性。  相似文献   
22.
调查了红圆蚧在不同定居地(果、叶、枝条和树干)的密度分布。结果表明,红圆蚧密度在果和树干上较高,在枝条和叶片上较低。红圆蚧的生命表研究说明,红圆蚧以各种虫态越冬,但低温对其存活影响很大。越冬成蚧存活率仅有18.3%,各世代累积存活率在0.54% ̄3.8%之间变化。  相似文献   
23.
水稻栽培系统对三化螟种群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德京  张坚 《昆虫知识》1991,28(4):203-205
<正> 三化螟Scirpophaga incertulas(Walker)是水稻的重要害虫。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很多因子都影响着它的种群数量,其中包括水稻栽培、农药应用、天敌、温度、降雨量、光周期等,而影响较大,易于人为控制的因素则是水稻栽培实践,即水稻栽培系统。广东的水稻栽培制度从50年代后期的单季稻改为早、晚造双季稻后,加上广泛地施用农药,三化螟的发生为害都得到了合理的治理。但是,从生物进化的潜进  相似文献   
24.
1984—1988年,在广东省四会县以生命表方法,进行了三化螟自然种群动态的研究,共获9个生命表.从生命表看出,各世代均以初孵幼虫入侵死亡率为最高,中后期幼以初孵幼虫入侵死亡率(k5)为最大,冲后期幼虫转株死亡率(k9)次之,但经图解法和回归法分析结果证实,中后期幼虫转株死亡率是影响三化螟种群数量变动的第1关键因素,而初孵幼虫入侵死亡率乃是第2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5.
昆虫对植物次生性物质的适应策略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植物次生性物质是植食性昆虫在取食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障碍之一,也是天敌昆虫寻找寄主或猎物的主要信息来源。当今,昆虫学中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如寄主植物的识别,食性的形成,植物求救信号的释放,天敌对寄主或猎物的识别和寻找机制等等,均与植物次生性物质有关。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昆虫适应了植物次生性物质的种种不利作用,改变了这类物质对植物本身的防御作用,使其能充分地利用各分类阶元的植物次生性物质作为寻找寄主植物、昆虫寄主或猎物以及取食的信号。昆虫与植物次生性物质的这种关系是当今协同演化理论得以产生的主要依据之一。关于昆…  相似文献   
26.
穴蚁蛉的自然种群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报道了穴蚁蛉 Myrmeleon(Morter) sagax(Walker)幼虫的野外自然种群数量动态。穴蚁蛉 1年发生 1代 ,在自然界其幼虫 3~ 5月份数量平稳略有下降 ,5、6月间数量迅速下降 ,6月初数量最少 ;7~ 9月份数量迅速上升 ,而后下降 ;新一代穴蚁蛉幼虫 (蚁狮 )在 6月份出现。其种群 ,秋季以 1龄幼虫数量为多 ,冬季主要以 2龄幼虫为主越冬 ,春季以 3龄蚁狮占优势。春季野外采集来的蚁狮 ,在每日光照 14小时、每周两饲 (每次饲 1头米蛾 Corcyra cephalonica成虫 )的条件下饲养 ,结果发现 ,采集回时处于 3龄期的蚁狮比自然界大约提前 1个月结茧化蛹和羽化 ;而采集回时处于 2龄期的蚁狮则和自然界中的情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7.
中国南方害虫生物防治50周年回顾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综述了中国南方50年来害虫生物防治的研究与应用概况,特别是大卵(蓖麻蚕卵)繁殖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的成功先例,为后来国内应用柞蚕卵繁殖赤眼蜂提供了宝贵经验。应用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解决了荔枝生产的主要害虫问题;引进澳洲瓢虫、孟氏隐唇瓢虫、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均是我国生物防治成功的例证;以生物防治为主的水稻害虫综合防治研究坚持了20多年,从生产实践和理论方面均取得显著的成绩;在昆虫病原微生物的研究与应用方面,利用苏云金杆菌以色列变种防治蚊虫、松毛虫质多角体病毒的发现和应用、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的分离以及中试和工厂化生产、昆虫病原线虫的大量繁殖与应用,取得了一批有应用价值的成果;在分子生物学研究方面,利用基因重组扩大了病原微生物的毒力与杀虫谱。总结和继承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以虫治虫(黄蚁防治柑桔害虫)的经验,对促进我国生物防治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8.
复合茶园节肢动物类群特征值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深入了解影响茶园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因子,本文对在茶园地面种植长节耳草Hedyotis uncinella Hook & Arn(茜草科,耳草属)的复合茶园茶树生境节肢动物类群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类群均匀度、物种优势度指数和类群优势集中性指数5个主要特征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因子分析与通径分析。结果显示:茶树生境节肢动物类群5个主要特征值可综合为三个主份量。第一主份量代表类群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第二主份量集中体现物种丰富度;第三主份量代表优势度指数,它们对方差的贡献率分别为50.279%、26.920%和22.466%。复合茶园节肢动物类群多样性与节肢动物类群丰富度和天敌类群丰富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而同类群优势集中性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因此,要提高茶园节肢动物类群的多样性可通过营造复合茶园生境来增加节肢动物类群物种丰富度和天敌类群物种丰富度而减少物种优势集中性来实现。  相似文献   
29.
通过在植食性昆虫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幼虫人工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Zn2+,测定了连续3代取食含不同Zn2+浓度饲料幼虫的血淋巴中Zn2+含量,并研究了被Zn2+胁迫的斜纹夜蛾幼虫对寄生性天敌双斑侧沟茧蜂Microplitis bicoloratus Chen生存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斜纹夜蛾幼虫血淋巴中Zn2+含量随饲料中Zn2+浓度和幼虫取食世代数的增加而增加;Zn2+胁迫斜纹夜蛾幼虫对双斑侧沟茧蜂的寄生率、从寄生到结茧的时间、蛹期长短、成虫羽化率和成虫寿命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以第2代的寄生率和第1代的羽化率受影响最大,均随着Zn2+浓度的增大而降低。因此,寄主饲料中高浓度的Zn2+能通过食物链影响双斑侧沟茧蜂的生存和发育。  相似文献   
30.
多态DNA病毒(polydnavirus,PDV)由一组特异的病毒组成,其生活史与某些寄生蜂种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大量研究表明该种病毒是决定某些寄生蜂能否在寄主体内成功寄生的关键因子之一[1]。本文将综述已有的研究报道,重点阐明PDV随寄生蜂产卵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