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31.
根据对新疆博格达山地面生地衣群落27个样点(20 m×20 m)调查的数据,以各地衣种的盖度为指标结合双向指示种分析方法(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法(DCA)对博格达山地面生地衣群落进行数量分类并分析了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多样性和相似性。采用典范对应分析法(CCA)对各群落的物种分布格局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TWINSPAN分析和DCA排序将分布在博格达山的37种地面生地衣分为以下5个群丛。群丛1:膜地卷(Peltigera membranacea)+伴藓大孢蜈蚣衣(Physconia muscigena)群丛;群丛2:地卷(Peltigera rufescens)+伴藓大孢蜈蚣衣(Physconia muscigena)群丛;群丛3:裂边地卷(Peltigera degenii)+平盘软地卷(Peltigera elisabethae)群丛;群丛4:喇叭石蕊(Cladonia pyxidata)+犬地卷(Peltigera canina)群丛;群丛5:盾鳞衣(Placidium squamulosum)+缠结茸枝衣(Seirophora contortuplic...  相似文献   
32.
本研究对中国新疆博格达山周边地区大型地衣进行地衣分类学和生态学结合的综合研究,通过分析大型地衣物种多样性和分布特征,探讨影响地衣分布的环境变量与生态因子。研究结果表明:(1)分布在博格达山周边地区的大型地衣共有43种,隶属于6目、11科、15属,其中茶渍目和黄枝衣目大型地衣占优势,分别占该地区大型地衣科、属、种总数的55%、67%、81%。(2)博格达山周边地区的大型地衣组成5个样点组,分别是蓝灰蜈蚣衣+裂片石黄衣组、细片石黄衣+亚灰大孢蜈蚣衣组、长缘毛蜈蚣衣+菊叶黄梅组、地卷+暗裂芽黑蜈蚣衣组、黑蜈蚣衣+枪石蕊组,样点组的分布与环境因子密切相关。(3)在影响大型地衣分布的环境因素中海拔对地衣种类分布的影响较显著。本研究为更准确地确定博格达山区大型地衣分布规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3.
【目的】明确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成虫在新疆阿勒泰地区发生消长规律以及卵巢发育与种群动态和迁飞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高空探照灯诱集草地螟成虫并解剖卵巢,观察卵巢发育进度。【结果】研究区域存在草地螟成虫数量突增突减现象; 2015年发生量比2016年多,2015年草地螟8月30日消失,2016年草地螟8月22日消失。2015和2016年草地螟成虫夜间在第2时段(00:10-01:50)、第3时段(01:50-03:30)出现次数多。2015年第一代草地螟成虫数量突然增加时,65. 5%的雌蛾卵巢发育处于Ⅲ级;自7月下旬第一代草地螟成虫数量呈现下降趋势,此时69. 1%的雌蛾卵巢发育处于Ⅱ级。2016年第一代草地螟成虫数量突然增加时,71. 25%的雌蛾卵巢发育处于Ⅳ级。2015和2016年第一代草地螟雌蛾中各级别卵巢均能解剖到,但是Ⅲ和Ⅳ级卵巢的比例仍然最高。【结论】2015和2016年新疆阿勒泰地区草地螟属于外地虫源迁入和本地虫源形成的混合种群。  相似文献   
34.
地衣作为真菌和绿藻/蓝绿藻的成功共生体,广泛分布在陆地生态中的各种栖息地。岩面生地衣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陆地食物链中具有重要地位,同时对岩石的生物腐蚀和土壤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岩面生地衣的多样性和分布格局强烈地受到海拔、湿度、温度、降水量、太阳辐射强度和基物的特征(岩石类型、岩石大小、岩石的化学成分和营养成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研究乌鲁木齐县石人沟山区岩面生地衣群落与基物间的关系,该研究在乌鲁木齐县石人沟山区设立16个样地,计测样地中岩面生地衣的盖度,包括坡度、坡向、光照强度等7个环境因子,采用典范对应分析法(CCA)对各群落的物种分布格局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石人沟山区的岩面生地衣共有27种,隶属于7目9科15属。其中,黄枝衣目、茶渍目和鸡皮衣目的种类较多,占该地区岩面生地衣总数的74.07%。CCA排序结果显示坡度、坡向、光照强度、湿度、岩石pH值是5个影响岩面生地衣种类分布格局的主要环境因子,并显示了岩面生地衣与样地间的对应性。  相似文献   
35.
摘要:甲状腺激素(Thyroid hormones,THs)参与免疫功能的调节,在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THs异常分泌所致的免疫功能失调被认为参与了格雷夫斯病和桥本甲状腺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目前,THs在固有免疫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自然杀伤细胞、肥大细胞)中的作用已得到了较好的阐明,但THs对适应性免疫细胞(T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本研究从适应性免疫细胞的角度出发,重点讨论了THs对这些细胞的发育、分化及功能等方面的影响,为进一步理解THs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36.
根据多年的研究资料并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分布在阿勒泰东部山区森林生态系统的树生地衣群落结构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分布在该地区的树生地衣种类形成了4种群落,(1)冷杉粉衣Calicium abietinum Pets+黑盘灰衣Tephromela atra(Hundson);(2)土星猫耳衣Leptogium saturninum(Dicks.)+脱落网衣Lecidea elabens Fr.;(3)槽梅衣Parmelia sulcata Tayl. apud Mack+粉树花Ramalina farnacea(L.)Ach;(4)黄红橙衣Caloplaca flavorubescens+黑蜈蚣衣Phaeophyscia nigricans(Flk.)群落。同时对地衣群落多样性、相似性和均匀度指数进行了系统地研究。  相似文献   
37.
乌鲁木齐南部山区森林生态系统树生地衣群落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乌鲁木齐南部山区树生地衣种类及其群落结构特征, 应用多元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方法, 对分布在乌鲁木齐南部山区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树生地衣植物群落进行数量分类, 并对其群落结构的物种多样性、相似性和均匀度等群落参数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 分布在乌鲁木齐南部山区的树生地衣共有39种, 隶属于5目13科26属。根据多元分析结果, 将该地区的树生地衣划分为3种类型: (1) 小茶渍(Lecanora hageni (Ach.) Ach.) + 蜈蚣衣(Physcia stellaris (L.) Nyl.) + 柳茶渍(L. saligna (Schrad.) Zahlbr.)群落; (2) 斑面蜈蚣衣(Physcia aipolia (Humb.) Furm.) + 对开蜈蚣衣(Ph. dimidiata (Arn.) Nyl.) + 喇叭石蕊(Cladonia pyxidata (L.) Hoffm.)群落; (3) 拟石黄衣(Xanthoria fallax (Hepp) Arnold.) + 丽石黄衣(X. elegans (Link.) Th. Fr.)群落。群落3的多样性指数最大, 为1.509, 其次为群落2, 其多样性指数为1.109, 群落1的多样性指数最低, 为1.088。同时, 研究发现海拔高度和树种是影响乌鲁木齐南部山区森林生态系统树生地衣结构的两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8.
目的:以芦丁为标准品,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菊苣籽中总黄酮含量 .方法:在提取过程中通 过单因素实验,分析了乙醇浓度、回流温度、提取时间及料液比等四个因素对提取 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建立正交实验,优化菊苣籽总黄酮提取工艺条件.结果: 在最佳吸收波长512nm处,菊苣籽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0%,料液比1∶50, 回流温 度70℃,提取时间2h,最佳黄酮含量C为3.80%.结论:以芦丁为对照品 ,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菊苣籽中总黄酮含量,方法简单,准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39.
对‘新陆早17’和‘中棉49’两个棉花(Gossypium hirsutumL.)品种在氧化剂甲基紫精(MV)和NaCl胁迫下的生理应答进行了研究,以期阐明棉花抗氧化能力与耐盐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40μmol·L-1MV胁迫3d,‘新陆早17’的丙二醛(MDA)和活性氧含量比‘中棉49’低,而抗坏血酸(As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则高于‘中棉49’,表明‘新陆早17’抗氧化能力更强。在200mmol·L-1NaCl胁迫25d,‘新陆早17’的株高和叶绿素降低量、根部Na+含量、相对电导率都低于‘中棉49’,说明‘新陆早17’耐盐更强。盐胁迫下‘新陆早17’的抗氧化酶活性上升而‘中棉49’却降低,表明‘新陆早17’通过上调SOD、CAT和APX活性来提高其耐盐性。结合棉花两品种的抗氧化和耐盐性差异,说明棉花抗氧化能力的高低能够影响品种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40.
新疆塔里木马鹿沙雅种群的生境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马鹿(Cervus elaphus yarkandensis)沙雅种群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沙雅县和库车县境内。为了评估该马鹿种群的生境现状、变化趋势和变化原因,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利用GIS和RS技术,分别解译了当地过去4个年份(1972~2006年)夏季的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得到了塔里木马鹿生境变化数据:①2006年的农田面积为27082.24hm2,高盖度植被面积22616.25hm2,中盖度植被面积66703.62hm2,低盖度植被面积64470.62hm2,水体面积39735.89hm2,荒漠面积63497.26hm2,沙漠面积40308.45hm2;②过去的34年间农田面积增加了89.2%(12768hm2),高盖度植被面积减少60.1%(34125hm2),中盖度植被面积增加了17.2%(9791hm2),低盖度植被面积增加了37.3%(17520hm2),水体面积减少26.6%(14429hm2),荒漠面积增加6.9%(4123hm2),沙漠面积增加12.6%(4523hm2);③高盖度植被的斑块数量增加了20.9%,平均斑块面积下降了48.3%,最大斑块指数下降了33.3%;景观丰富度并没有变化,但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均匀度指数分别增加了2.5%;④高盖度植被面积变化分别与当地的人口数量和畜牧存栏数呈显著负相关(r=-1.000),而农田、沙漠和荒漠面积分别与当地人口数量及畜牧存栏数呈显著正相关(r=0.800,r=1.000,r=0.800)。表明塔里木马鹿沙雅种群生境的丧失及破碎化程度较为严重;生境丧失及破碎化是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