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0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6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筛选能均衡地提取小鼠胚胎胃肠道微生物区系各种细菌总DNA的方法.方法:分别采用反复冻融法、CTAB -SDS法、柱式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法提取小鼠胚胎胃肠道细菌基因组DNA,对其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PCR扩增等质量检测.结果:CTAB -SDS方法提取的基因组DNA纯度较高,OD260/OD280平均值最高,为1.845,电泳条带清晰,能满足下游的PCR扩增等分子操作.结论:确定CTAB -SDS方法为提取小鼠胚胎胃肠道细菌基因组DNA的最佳方法,为研究不同种动物胚胎的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多样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2.
摘要:【目的】建立霉酚酸产生菌短密青霉菌的遗传转化体系。【方法】以腐草霉素抗性为选择标记,利用聚乙二醇介导原生质体融合,进行外源基因转化。【结果】聚乙二醇介导的短密青霉菌原生质体转化效率为每微克DNA 2-3个转化子;转化子的PCR检测结果显示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短密青霉菌基因组中,转化子抗性稳定。【结论】霉酚酸产生菌短密青霉菌转基因体系的建立为该菌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以及基因工程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鼠衣原体(Chlamydia muridarum)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方法】取15只雌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动物,分别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肠炎模型组(DSS)、实验组(CM+DSS)。选取CM+DSS组小鼠予以2×10~5 IFU的鼠衣原体灌胃处理,并在其感染后第29天开始,给予DSS组和CM+DSS组的小鼠2%DSS饮水,持续5d,每天监测小鼠体重和肠炎疾病评分,实验结束后检测小鼠结肠长度和结肠组织炎性改变。【结果】肠炎模型组的小鼠均表现出典型的肠炎症状(包括体重减轻、肠炎疾病评分、结肠长度和组织炎性改变);而经鼠衣原体预处理的小鼠(CM+DSS组)肠炎症状显著减轻,表现在肠炎疾病评分降低,体重和结肠长度有所恢复,肠组织炎性损伤减轻。【结论】鼠衣原体对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4.
为探究不同海拔森林土壤氮组分对土壤-植物-凋落物化学计量特征的响应规律,选取太白山1300~2600 m海拔范围内4种典型森林--锐齿栎林(Quercus aliena var.acuteserrata)、辽东栎林(Quercus liaotungensis)、红桦林(Betula albo-sinensis)、牛皮桦林(Betula albo-sinensis var.septen-trionalis)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叶片、凋落物、根的碳(C)、氮(N)、磷(P)及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微生物生物量氮,分析不同森林土壤、植物、凋落物的化学计量比值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氮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4种森林土壤C、N、P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36.77~59.80、2.91~4.76、0.13~0.80 g·kg^-1。C、N含量在不同森林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表现为牛皮桦林>红桦林>辽东栎林>锐齿栎林;P含量的变化趋势表现为辽东栎林>牛皮桦林>红桦林>锐齿栎林;2)锐齿栎林叶片N∶P<14,表明锐齿栎林生长较大程度受N限制;辽东栎林、红桦林、牛皮桦林叶片N∶P>16,表明辽东栎林、红桦林、牛皮桦林生长较大程度受P限制;3)不同森林间微生物量氮差异显著(P<0.05),铵态氮含量无显著差异,硝态氮含量表现为锐齿栎林(0.33 mg·kg^-1)>牛皮桦林(0.28 mg·kg^-1)>辽东栎林(0.27 mg·kg^-1)>红桦林(0.17 mg·kg^-1);4)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植物-凋落物N∶P值是影响土壤微生物量氮的重要因子,土壤C∶N是影响铵态氮、硝态氮含量的重要因子。本研究结果为太白山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氮循环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5.
研究微尺度海拔梯度土壤酶活性与化学计量学比值的动态变化及驱动因素对于探讨生态系统养分循环过程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秦岭太白山6个海拔(分别为1 308、1 403、1 503、1 603、1 694和1 803 m)的锐齿栎(Quercus aliena var. acuteserrata)林作为研究对象, 测定锐齿栎叶片、凋落物、细根和土壤的碳(C)、氮(N)、磷(P)含量以及碱性磷酸酶(AKP)、β-1,4-葡萄糖苷酶(βG)、纤维二糖水解酶(CBH)、木糖苷酶(βX)与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的活性, 探究不同海拔植物、土壤、酶含量如何变化及驱动土壤酶活性变化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 5种土壤酶活性在海拔梯度上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 CBH和βG活性随海拔升高整体呈先增后减趋势, βX与之相反; NAG与AKP活性在1 408-1 694 m呈下降趋势, 在1 803 m处有所升高; 土壤总体酶活性随海拔上升整体表现为降低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 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比不同程度上受到植物和土壤C、N、P资源及土壤水热条件等的调控, 其中与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相关性较高, 土壤有机碳含量可被认为是锐齿栎林中影响土壤酶活性变化的主要因子。总之, 土壤酶活性及化学计量比在微尺度海拔梯度上具有差异性, 且受到植物和土壤C、N、P资源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高原低压低氧寒环境对急进高原的平原健康人群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30例长期居住兰州地区急进高原(海拔3300米、日平均气温-4度)健康人群,对比分析所有受试者进驻高原前和进驻高原后第24 h、72 h、7天、14天、28天尿IL-18(白介素-18)、尿NAGL(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性脂质运载蛋白)、尿KIM-1(肾损伤因子-1)及血肌酐水平的变化。结果:共28人完成全部6次尿液及血标本采集并检测,其中2名女性因某次采集点处于月经期剔除,其中男性17人、女性11人,平均年龄26.8±3.2岁(男性28.3±4.2岁,女性24.8±2.6岁)。进入高原前和进驻高原后第24 h、72 h、7天、14天、28天尿IL-18检测值分别为3.62±0.32 ng/L、11.20±0.65 ng/L(P<0.001,较进入前组比较)、6.32±0.46 ng/L(P<0.001)、4.36±0.68 ng/L(P<0.05)、3.58±0.71 ng/L、3.32±0.46 ng/L;尿NAGL水平分别为0.126±0.20μg/L、0.513±0.003μg/L(P<0.001)、0.116±0.006μg/L、0.009±0.001μg/L、0.121±0.010μg/L、0.632±0.009μg/L;尿KIM-1水平分别为2.61±0.22 ng/L、18.20±0.69 ng/L(P<0.001)、6.32±0.46 ng/L(P<0.001)、6.36±0.68 ng/L(P<0.001)、2.58±0.31 ng/L、2.32±0.26 ng/L;血肌酐水平分别为61.0±9.16μmol/L、58.5±8.13μmol/L、80.3±10.38μmol/L(P<0.05)、76.5±12.04μmol/L(P<0.05)、62.6±10.14μmol/l、62.3±8.18μmol/L。结论:急进高原健康入群早期肾功能有改变,其中尿IL-18、尿KIM-1、尿NAGL水平较血肌酐水平变化更早、更敏感。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诺欣妥联合心脏运动康复对射血分数降低(HFr EF)的心力衰竭(H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心内科于2018年1月~2019年4月收治的70例HFr E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均给予诺欣妥规范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根据心肺运动测试(CPET)测得代谢当量制定个性化心脏运动康复,包括院内、院外心脏康复干预及定期随访,为期6个月。采用彩色心脏超声诊断仪、心肺运动测试(CPET)分析两组治疗前后心肺功能变化,同时观察住院及随访期间的预后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明显改善,且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实验组AT明显升高,峰值VO2/kg、峰值VO2水平均有一定程度上升,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90d内HF再住院率(8.6%vs.28.6%)、随访期间MACEs发生率(17.1%vs.40.0%)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诺欣妥联合心脏运动康复治疗可使HFr EF患者显著获益,在改善心肺功能、运动能力及近期预后方面疗效显著,可作为HFr EF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8.
香灰菌黑色素的分离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香灰菌中分离得到黑色素,其产量为33.01%。经紫外/可见扫描和红外光谱分析,显示香灰菌黑色素同合成黑色素具有基本一致的化学结构。通过检测抗氧化剂抑制5-硫代-(2-硝基苯甲酸)(TNB)被氧化程度,比较香灰菌黑色素同合成黑色素及Vc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香灰菌黑色素抗氧化能力强于Vc,略低于合成黑色素。  相似文献   
89.
探讨中国西南部疟疾高发区云南省梁河县阿昌族人群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的发生率及其分子特征. 四氮唑蓝纸片法和G6PD/6PGD活性测定筛查490阿昌族个体 (男260人, 女230人), 发现男性G6PD缺陷的发生率为7.31% (19/260); 女性为4.35 (10/230). PCR-DHPLC-Sequencing 或PCR-Direct Sequencing分析19个阿昌族无关个体G6PD基因外显子2~13, G6PD Mahidol (487G>A)的突变率为84.2% (16/19); 所有G6PD Mahido均与新的多态性IVS5-612 (G>C)连锁. G6PD 487G>A/IVS5-612 (G>C) 构成新的单体型成为这一阿昌族群体G6PD缺陷的分子特征之一, 已提交GenBank (登录号: EF190463). 阿昌族G6PD Mahidol 的高发与缅甸人群G6PD Mahidol 突变率 (91.3%, 73/80) 极为相似, 这一结果提示阿昌族与缅甸人群之间有着广泛的基因交流 (gene flows). 而中国其他少数民族最常见的突变G6PD Canton (1376G>T) 和G6PD Kaiping (1388G>A) 在这一阿昌族人群中没有找到, 提示阿昌族与其他少数民族的G6PD基因突变热点不同. 本研究数据是有关阿昌族G6PD遗传学的首次报道, 将为研究阿昌族起源、迁移提供线索并有助于上述地区疟疾的防治.  相似文献   
90.
为寻找一种简洁高效的基因定点突变方案,利用Gibson组装技术对重叠延伸PCR法进行简化,并以克隆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基因单位点与双位点突变为例进行验证。采用与重叠延伸PCR相似的策略扩增含点突变的基因片段,同时采用双酶切制备线性质粒载体,保证质粒载体与基因片段含有一小段重叠序列作为接头。直接将基因片段与线性载体通过Gibson组装法拼接成完整质粒。经转化、筛选与检测,成功得到数个单位点与双位点目标突变体克隆,且阳性率均为100%。由于没有繁琐的多轮PCR扩增和频繁的DNA回收操作,也无需消化原始质粒,该方案避免了很多干扰定点突变的因素,能简便、高效地克隆基因单位点与多位点突变。对比而言,该方案规避了重叠延伸PCR与滚环扩增法的主要缺陷,是一种基因定点突变的良好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