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2篇
  1999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21.
我国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仔稚鱼培育历史将近20年,目前成活率总体上还不高且有很大的波动性[1-5],与原产地美国本土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影响了我国匙吻鲟养殖业的发展.仔稚鱼培育是匙吻鲟养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Tania,et al.  相似文献   
22.
一种提高水稻FISH检出率的新方法——RFLP混合标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危危  覃瑞  宋运淳  余舜武 《遗传》2001,23(3):263-266
分别以水稻1号染色体上混合示记的8个紧密连锁的RFLP(平均约1.7kb)和5号染色体的BAC克隆44B4(137kb),以及12号染色体单个RFLP RG397(约1.5kb)为探针,在水稻染色体上进行了荧光原位杂交(FISH)。结果表明,RFLP混合标记杂交的检出率为27%,大大高于 RFLP的检出率(7%)。其检出率虽然低于BAC克隆44B4(60%),但它具有程序简单易行的特点,使基因原位定位更加高效,由于水稻中与已知功能基因紧密边销的RFLP标记具有数量丰富、分布密集等优势,揭示了混合标记的RFLP在禾本科植物同线性和共线性分析中的广阔应用前景。此外,混合标记的RFLP带可以用于染色体的准确识别和核型分析。  相似文献   
23.
创新性采用医疗责任与技术甄别机制,回顾性对近5年82例医疗纠纷或不良事件进行系统甄别,不仅对医疗制度缺陷进行了甄别分析,提出改进策略,还对与司法鉴定结论不同的案例给予内部纠正,保证医疗技术持续开展。  相似文献   
24.
长薄鳅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长薄鳅Leptobotiaelongata(Bleeker)隶属鳅科、薄鳅属,分布于长江中上游江段及其支流,是鳅科鱼类中生长最快、个体最大的一种.20世纪70年代,常见个体0.20-0.40kg,最大个体达30kg.其体两侧及鳍条上具鲜艳夺目的花斑,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在国内、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是一种既可观赏又可作食用鱼养殖的名优经济鱼.然而,近20多年来,人为过度捕捞、生态环境破坏等原因,在长江中游已很难捕到此鱼,长江上游的资源也在急速下降.    相似文献   
25.
长薄鳅仔稚鱼发育和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长薄鳅Leptobotia elongata(Bleeker)隶属鳅科、薄鳅属,分布在长江中上游江段及其支流,是鳅科鱼类中生长最快、个体最大的一种,最大个体达3.0kg。然而近20多年来,人为过度捕捞、生态环境破坏等原因,在长江中游已很难捕到此鱼,长江上游也正面临着生存环境的破坏而资源急速下降。    相似文献   
26.
用栽培稻(Oryza sativa L.)遗传图第四连锁群中与抗褐稻虱基因Bph3紧密连锁的RFLP标记RZ69及筛选出来的BAC克隆38J9作探针,对药用野生稻(O.officinalis Well ex Watt)和栽培稻荧光原位杂交,供试标记RZ69及38J9均被定位于药用野生稻和栽培稻第4染色体的短臂上,药用野生稻杂交信号的百分距分别为22.12±3.44和20.00±5.40,而栽培稻均为0.在栽培稻中,信号检出率相应地为6.29%和56.10%,在药用野生稻中则为6.14%和50.00%.BAC克隆和RFLP标记探针杂交信号的百分距十分接近,说明在栽培稻和野生稻中RFLP标记RZ69都在同一BAC克隆的大插入片段中.由此推知,药用野生稻与抗性基因Bph3的同源顺序就在第4染色体信号出现的相应位置.在未封阻的情况下,药用野生稻的BAC杂交在多条染色体上具有信号,这表明它和栽培稻的Cot-1 DNA重复顺序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同源性.药用野生稻第4染色体是根据栽培稻与药用野生稻的比较遗传图选用与Gm-6连锁的RG214通过FISH确定的.讨论了栽培稻BAC克隆对药用野生稻比较原位杂交物理作图的可行性问题.  相似文献   
27.
摘要:【目的】十字花科黑腐病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ampestris,Xcc),能侵染所有十字花科植物,引起黑腐病。Xcc通过III型分泌系统(Type III Secretion System,T3SS)将III型效应物(T3SS effector,T3SE)蛋白直接转运到植物细胞内,T3SEs对于病原菌致病性至关重要。许多已鉴定的T3SEs基因的启动子区都 存在植物诱导启动子盒(Plant-inducible promoter,PIP-box)和-10box,但PIP-box及-10 box与经典的启动子-10区及-35区之间的关系如何未见报道,-10 box的序列保守性如何也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对T3SE基因avrACXcc8004推测的启动子区进行研究。【方法】首先,通过5'RACE 确定其转录起始位点,接着用Fusion PCR对-10 box TACGTT序列中倒数第二个碱基T进行点突变为A/C/G,即:TACGAT、TACGCT和TACGGT,构建GUS融合报告菌株,定量测定GUS酶活。【结果】5'RACE结果显示avrACXcc8004的转录起始位点为A,对比分析得到启动子的-35区位于PIP-box之后8bp处,而-10区与-10 box重叠;avrACXcc8004启动子区的PIP-box和-35区、- 10 box的整个模体为:TTCAC-N15 -TTCGC-N8 -TTGATG-N18 -TACGTT。最后,GUS定量测定结果表明,突变为C 时( TACGCT)的菌株的GUS 酶活最高,突变为G 时(TACGGT)的酶活增高最 少。在ΔhrpX 和ΔhrpG 中的GUS 酶活均比在Xcc 8004 中有显著的降低。【结论】Xcc 的T3SE 基因PIP-box与-35区前后相衔,-10 box即-10区,-10 box对于avrACXcc8004的转录活性有较大的影响,- 10 box突变前后avrACXcc8004均受HrpG 和HrpX 正向调控。  相似文献   
28.
小叶黄杨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叶黄杨氯仿组分通过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从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Ⅰ)、豆甾醇(Stigmasterol,Ⅱ)、胡萝卜甙(daucosterol,Ⅲ)、水杨酸(salicylis acid,Ⅳ)、香草酸(vanillicacid,Ⅴ)、5,4′-二羟基-3,3′,7-三甲氧基-黄酮(5,4′-dihydroxy-3,3′,7-trimethoxy-flavone,Ⅵ)、5,4′-二羟基-3,3′,6,7-四甲氧基-黄酮(5,4′-dihydroxy-3,3′,6,7-tetramethoxy-flavone,Ⅶ)、Cleomiscosin A(Ⅷ)、3,5-二羟基-4′,6,7-三甲氧基-黄酮-3′-O-β-D-葡萄糖甙(3,5-dihydroxl-4′,6,7-trimethoxyl-flavone-3′-O-β-D-glucopyranoside,Ⅸ),其中化合物Ⅳ、Ⅴ、Ⅵ、Ⅶ均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9.
从南海硇洲岛海域采集的刺柳珊瑚(Echinogorgia sp.)中分离到6个含氮化合物,经MS、NMR等光谱技术和比较文献,确定其结构分别鉴定为N-2-(1,3-二羟基-4,8-十八二烯基)-十六酰胺(1)、(E)-N-2-(1,3-二羟基-4-十八烯基)-十六酰胺(2)、尿嘧啶(3)、胸腺嘧啶脱氧核苷(4)、尿嘧啶脱氧核苷(5)、胸腺嘧啶(6)。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柳珊瑚中的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0.
Dad-1是一种在动物和植物中都非常保守的细胞程序性死亡 (PCD) 抑制基因。作者利用 FISH (荧光原位杂交)首次把单拷贝水稻Dad-1基因物理定位在水稻第2号染色体短臂的端部(Fig.2 A,B&C)。我们还分析了它在玉米基因组中的同源序列。Southern 杂交结果显示在玉米基因组中确实存在水稻Dad-1 的同源序列(Fig.1)。FISH进一步展示了三个杂交信号分别在玉米4、5号染色体长臂和9号染色体短臂上(Fig.2 D,E&F),其信号距着丝粒的百分距离(FL值)分别为 91、98和96。其杂交位点的位置与水稻Dad-1所处的相对位置是相似的,它们都处于染色体臂的端部。这表明在一定的程度上,Dad-1基因不仅在序列同源性上而且在所处的染色体位置上具有保守性。 水稻Dad-1基因在水稻中的杂交信号检出率 (38%) 高于玉米中的。这表明与玉米相比,水稻Dad-1 基因的编码序列更容易与水稻染色体杂交;它与玉米中的相应序列可能只是部分同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